《灰雀》教学解读与学习活动设计
文本教学解读
《灰雀》讲了一个既温暖又有意思的故事,列宁发现每天在公园里白桦树上欢歌的三只灰雀突然少了一只,便问一个小男孩有没有看见那一只。小男孩吞吞吐吐的回答,让列宁猜到那只灰雀可能被小男孩捉去了。列宁通过巧妙的谈话,让小男孩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主动放归了灰雀。
这是一个温暖的故事,主要体现在列宁对小男孩巧妙的、润物细无声的引导里,有尊重,有呵护;其次,小男孩的知错就改,也是令人觉得温暖的;还有,人与鸟和谐相处的画面也是温暖的。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有意思的故事呢?列宁从小男孩一句“没……我没看见”里,听出了小男孩可能与那只灰雀的失踪有关系,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列宁该如何进一步了解事情的真相呢?一句“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的猜测,一句自言自语的惋惜,就是列宁的机智选择,这几句话是分享自己的真切感受,也是对小男孩的试探。这种动之以情,却比晓之以理更有作用,小男孩被触动了,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列宁与小男孩的对话过程中,两个人都应该有着丰富甚至复杂的心理活动,但是文章里都没有写,只有语言描写和几处简明的神态描写。这样,故事就给读者留下了参与其中、揣摩和想象两人所思所想的空间,使阅读变得有意思起来。故事最后,列宁微笑着问灰雀的问题,也是有意思的,会让读者会心一笑,学生这样的小读者更会觉得列宁很“有趣”。
正是文本叙事的“有意思”,突出了其与重点学习目标相匹配的学习价值:带着问题默读思考——列宁与小男孩在对话时,各自心里想的是什么。同时,这一学习价值,又很自然地关联了朗读的具体目标:在角色体验中读出对话的语气。
学习目标解读
常规学习目标:运用已经学过和掌握的方法自主学习生字新词,其中,重点理解“郊外”“婉转”等词,在熟悉课文题目时指导写好“雀”字。
在扫清字词障碍的基础上,主动练习将课文读通读顺,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重点学习目标:
1、落实单元阅读训练要素:继续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边读边思考,结合人物语言和神态揣摩和想象他们的心理活动,体会带着问题默读思考这一阅读方法运用的价值。
2、语言理解:学习抓住相关的词句信息,理解故事中人物的具体情感、想法等,初步为养成关注文本细节和信息之间联系的阅读习惯奠定基础。
3、朗读能力:懂得读好故事中人物对话的语气,先要读懂人物语言背后的感情和想法。
课堂学习内容的选择
1、生字新词(课文后生字条和田字格中的字,前者会认,后者会写会用),理解、积累新学到的词语。
2、故事内容:讲了谁,什么事;第一自然段如何写出列宁对三只灰雀的喜爱,重点词“每次、经常”;列宁与小男孩的对话内容和神态描写。
课堂学习活动设计
板块一:揭示课题,书写“雀”字。
阅读往往是从课题开始。这篇文章的课题,有三个具体的学习点。
首先,解释题目,借助插图初步认识“灰雀”,补充图片,进一步认识灰雀的样子。
这是认识事物。
第二,从字形入手,了解或巩固雀的形与义,练习写好“雀”字,并将课题“灰雀”写在课堂笔记本上。
这是渗透汉字文化,练习写好字。
第三,对课文内容做出猜测。
这是读书兴趣的激发,也是自然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板块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第一步,学生自己读课文,完成任务:1.验证刚才对文章内容的猜测(学生已经提前读过的这一任务略去),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2.圈出自己读第一遍时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并借助课文后面的生字条或运用其他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习这些字,了解新词的意思。
第二步,指名展示朗读课文,检查能否读正确、读通顺,在课文语境中是否解决了生字识记,同时结合朗读,检查是否理解“郊外”“婉转”等词的意思;朗读后检查生字条中的生字识记情况,根据所在地域和班级学生实际,确定重点检查哪些字的读音、哪些字的字形,同时练习书写“或、者、惜、诚”四个字。
第三步,板书“列宁”“小男孩”,引导学生梳理“灰雀、列宁、小男孩”之间发生的故事,试着简单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是初步学习故事类文本主要内容把握的方法,为以后的概括能力培养积累经验、方法。
板块三:抓住信息,感受“喜爱”。
第一步,教师问题引导:列宁与小男孩之间的故事是围绕灰雀发生的,他们对灰雀有着同样的感情,是什么呢?
这一问题承接着上一环节的第三步,使课堂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联系性。
第二步,学生回答后,关于列宁对灰雀的喜爱,重点细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重要信息体会灰雀的可爱和列宁的喜爱,读出第3-5句的情趣;其他表现了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的信息,学生说清楚即可。
这样选择,正是基于“学语文”的学习目标定位,避免课文内容方方面面的理解影响了语言的积累和方法的习得。
操作举例:
在学生说到第一自然段写出了列宁喜爱灰雀后——
教师提问:在列宁眼里,这三只灰雀为什么那么惹人喜爱呢?请用第一自然段中的句子回答。
学生读出句子后,教师鼓励:我们现在闭上眼睛,你再读一遍,让我们通过你的朗读,仿佛看见了这三只灰雀就在眼前。
根据学生的朗读引导对话,如果读得好,请其他学生说一说从同学的朗读中认识了怎样的三只灰雀;如果读得不够理想,可以用追问引导再读,如:抱歉,我没看清楚三只灰雀的样子,你能再读一读吗?
教师提问:列宁到底有多喜爱这三只灰雀呢?你能用朗读来告诉大家吗?
学生先试着读一读,圈出最能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词语,练习读出列宁的喜爱,再展示朗读,引导关注“每次、都要、经常”等词语。
板块四:默读思考,内化读法。
第一步,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运用边默读边思考的方法文章,深入理解人物心里的想法。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可以运用不同问题引导默读思考。
第一种:如果让你来演一演列宁与小男孩之间的故事,要读好什么?(对话)怎样才能准确读出两个人说话时的语气呢?(懂得两个人说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然后让学生运用边默读边思考的方法用心读课文2-13自然段,想一想他们说每一句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将让自己体会到他们想法的词句画出来,可以尝试将他们的想法写在旁边,自己思考明白好后与旁边的同学交流。
第二种:列宁并没有直接问小男孩为什么知道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还活着,更没有说等着小男孩把这只灰雀放回来,为什么小男孩会放回灰雀呢?
学生简单回答后让学生运用边默读边思考的方法用心读课文2-13自然段,想一想他们说每一句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将让自己体会到他们想法的词句画出来,可以尝试将他们的想法写在旁边,自己思考明白好后与旁边的同学交流。
可以先回顾一下学习《掌声》时运用的读书方法,再运用带着问题默读思考的方法读书思考。
第二步,学生运用带着问题默读思考的方法,独立默读思考,抓住相关词句体会列宁和小男孩对话时各自的想法,想明白后与旁边同学交流。
第三步,交流理解,角色朗读。
在第一步时运用第一种引导方式的,先让学生结对分角色朗读,读出能表现列宁和小男孩心里想法的合适语气,在指名分角色展示朗读,边朗读边用多种方式交流想法,如及时的评价、追问朗读的学生、提问倾听的学生等。
在第一步时运用第二种引导方式的,让学生直接结合列宁和小男孩说的话、说话时的神态说一说自己体会到的想法,根据学生的交流引导朗读,然后练习分角色朗读。
无论是哪一种,都要引导学生关注重点词句,如省略号、“自言自语”、“多好”、“可惜”、三个“看看”、“肯定”、“微笑”等。
这个环节,将对列宁尊重、呵护小男孩,小男孩知错就改的品质体会融入交流、朗读中,不做独立目标处理,以突出读书方法和过程的体验。
第四步,小结读书方法。可以联系前面一课《掌声》的读书方法来小结,以突显这一读书方法的价值。
环节五:写字练习。(步骤略。)
相关链接:
关键词检索
关注“我在小学教语文”
在公众号底部对话框输入
下面的关键词
查找你可能需要的信息
I统编版I新教师I听读课I听读课案例I听读课实录I作文指导I作文指导1I班主任I情绪管理I读书I电影I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