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嗽散桔草白前,紫菀荆陈百部研,化痰止咳兼解表,姜汤调服不必煎
[方源] 《医学心悟》
[组成] 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各二斤(各1000g) 陈皮一斤(500g) 甘草(炒)十二两(375g)
[用法] 共为末,每服6~9g,温开水或姜汤迭下。亦可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水煎服。
[功用] 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主治] 风邪犯肺证。咳嗽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
[配伍意义]
本方证为外感咳嗽,经服解表宣肺药咳仍不止者。治宜着重理肺止咳,微加疏散之药。方中紫菀、百部合而为君,止咳化痰,百部并可润肺止咳。
桔梗味苦辛而性平,善于开宣肺气;白前长于降气化痰。两者协同,一宣一降,以复肺气之宣降,增强君药止咳化痰之力,为臣药。荆芥辛而微温,疏风解表,以祛在表之余邪;陈皮理气化痰,均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合桔梗又有利咽止咳之功,是为佐使之用。
1 宣散并温润,主治风寒咳嗽
《医学心悟?咳嗽》指出:“风寒初期,头痛鼻塞,发热恶寒而咳嗽者,用止嗽散加防风、紫苏叶、生姜以散邪”,说明本方主治风寒咳嗽。本方多用于风寒咳嗽后期,风寒表证不著,或有轻微恶寒,或咽痒则咳,咳痰不爽,痰白或粘,舌苔薄白,脉浮者为宜。应用时,一般以橘红易陈皮,橘红化痰止咳,且对咽痒而咳者效果较好。若表寒仍较明显者,加紫苏叶、防风;表寒甚者可适加麻黄;咳重加杏仁,与桔梗、白前配合,宣降并用,使肺气得畅。方中紫菀化痰止咳,温而不热,润而不燥,不论新久、寒热之咳皆可用之。偏于风寒者尤为适宜,其长于化痰,止咳力缓,无敛邪之弊。若咳久不愈,可酌加款冬花,其止咳之力较强而化痰之力较缓,与紫菀相伍,增强止咳化痰之功。若痰较多者,加茯苓、苏子。兼气虚者酌加党参益气。若风寒咳嗽郁久有化热之征,酌加黄芩或青黛以清肺。
病例1: 苏某,男,31岁,1999年12月5日来诊。自述半月前患感冒,恶寒,周身酸痛,咽痒,咳 嗽,自服感冒药,症状减轻,但咳嗽至今。现症:时时咳嗽,咳而不爽,咽痒则咳,昼夜咳嗽无明显区别,痰白量不多,胸闷不适,有时微寒,乏力,苔薄白,脉稍浮而弦。辨为风寒咳嗽,由于肺气失宣,气逆而咳,咳久兼肺气不足。治拟宣肺散寒,化痰止咳之法,兼益肺气。方用止嗽散加减。处方:桔梗15g、炙紫菀20g,荆芥10g、制百部15g、橘红10g、白前10g、杏仁15g、枳壳10g、炙款冬花10g、党参15g、炙甘草6g,3剂。3日后复诊,自述服药2剂后咳嗽明显减轻,3剂尽已基本不咳,胸闷减轻,咽部时痒。上方再进4剂而愈。
2 宣润配辛凉,用治风热咳嗽
本方“温润平和,不寒不热”,因此,适当加减也可用治风热咳嗽,但适宜于风热咳嗽表证不著,咳甚而频者。使用该方主要在于取其宣润及化痰之功,要在宣畅肺气,润肺化痰。应用时去荆芥,白前易前胡;有表热者加牛蒡子、连翘;咳重加杏仁;痰粘或黄而难以咳出者加浙贝母、瓜蒌;咽红而痛者加板蓝根、射干;阴伤舌红、口干者加沙参。
病例2: 患者黄某,女,22岁,2000年9月24日来诊。自述1月来反复感冒,1周前又时有发热,头昏,周身酸痛不适,汗出,咽痒,咳嗽频作,痰黄而粘,纳差。查:咽红,舌尖偏红,舌苔薄黄,脉浮稍数而无力。初辨为外感风热,肺失宣肃。拟辛凉解表、宣肺止咳之法。处方:金银花15g、连翘15g、牛蒡子10g、黄芩10g、桔梗l0g、前胡10g、浙贝母10g、瓜蒌皮15g、蔓荆子10g、羌独活各10g、焦楂曲各10g,生甘草6g,3剂。服药3剂后已不发热,头昏、周身酸痛消失,但仍咳嗽,痰粘稍黄,量不多,咽痒稍红,有汗,口干,舌尖稍红,脉稍数无力。证属邪热蕴肺,失于宣肃,伤及气阴。拟宣肺清热、化痰止咳之法,兼以益气养阴。处方:桔梗15g、炙紫菀15g、制百部15g、橘红10g、杏仁15g、浙贝母10g、瓜蒌皮15g、牛蒡子10g、沙参15g、生黄芪15g、生甘草6g,3剂。3诊时,咳嗽基本消失,痰少,纳差,活动易汗出,口干,舌尖稍红,脉弱无力。上方减牛蒡子,加麦冬15g,继服调理。
3 宣润伍清透,可治肺热咳嗽
止嗽散并非直接用于肺热咳嗽 治疗 的主方,但肺热咳嗽存在肺气失宣,郁而生热,可取本方宣降之功,透解邪热,且润而不伤津液。肺热灼津为痰,肺郁不宣则津液失于敷布而为痰,本方可宣肺化痰。因此,稍作调整,可治肺热咳嗽。 应用 时去荆芥、白前,加青黛、黄芩等品以清肺热;咳重加前胡、杏仁;痰黄而粘者加浙贝母、瓜蒌清肺化痰散结;咽红而痛者加牛蒡子、蚤休、射干。
病例3: 金某,女,19岁,1998年2月15日来诊。主诉发热、咳嗽1月余。1月前着凉后出现发热,咳嗽,经输液治疗2周,发热始退,但频咳不已。又服中西药物治疗2周,咳嗽仍无好转,胸透无异常。余诊时翻阅前医所用方药,多为银翘散、桑菊饮加清热解毒之品。经仔细询问,患者初病,恶寒发热,无汗,咽不痛,咳嗽咯吐稀薄白痰,且其体质偏弱,病由感受风寒所致,咳嗽证属风寒。前治以大量抗生素及清热解毒之品施治,未有及时发散宣肺,以致阳气被郁,肺气闭而不宣,气逆而咳。 目前 ,咳频不分昼夜,痰少而粘,色稍黄,脉弱稍数。辨为风寒郁肺化热。治拟宣肺清热、化痰止咳之法,以止嗽散加减。处方:桔梗15g、炙紫菀20g、制百部15g、橘红10g、前胡10g、浙贝母l0g、青黛10g(包煎)、木瓜10g、生甘草6g,2剂。服药后,其母告知咳嗽已明显减轻。2剂尽,又服上方3剂,咳嗽痊愈。
4 温宣重化痰,可愈痰浊咳嗽
《医学心悟?咳嗽》指出:“若湿气生痰,痰涎粘稠者,用止嗽散,加半夏、茯苓、桑白皮、生姜、大枣以祛其湿。”本方加减可用治痰浊咳嗽。临床症见咳嗽痰多色白,胸部满闷不适,舌苔白而偏腻,则可选用。应用时,本方去荆芥,加半夏、茯苓、枳壳,即本方合用枳桔二陈汤,宣畅肺气,燥湿化痰。若痰湿咳嗽日久,脾失健运,出现食少便溏,腹满,倦怠乏力,可遵《医学心悟》之说,合用异功散施治。
病例4: 王某,男,15岁,1985年4月12日由其母带领来诊。患者素体较弱,平时食纳欠佳,易于感冒。去冬因着凉感冒而咳嗽,经治感冒症状消失,但反复咳嗽,时轻时重。目前,仍时发咳嗽,痰多色白,胸部满闷不适,纳差,活动易汗出,舌淡,苔白偏腻,脉缓无力。辨为痰湿蕴肺兼脾虚。先拟化痰宣肺止咳之法,方用止嗽散加减。处方:桔梗10g、炙紫菀12g、制百部10g、橘红10g、白前10g、茯苓15g、清半夏l0g、枳壳l0g、焦楂曲各l0g、炙甘草6g,3剂。复诊时其母告知药后咳嗽加重,咳痰增多。予谓此属用药后的正常反应,嘱依前方再进3剂。又服2剂后,咳出大量白粘痰,其后咳嗽明显减轻,偶有几声。遂合健脾之法继续调理。处方:桔梗10g、炙紫菀12g、制百部10g、橘红10g、白前10g、茯苓15g、白术10g、党参10g、焦楂曲各10g、炙甘草6g,继服善后。
5 宣润兼调气,适于郁火咳嗽
《医学心悟?咳嗽》指出:“若七情气结,郁火上冲者,用止嗽散,加香附、贝母、柴胡、黑山栀。”郁火主要是指肝郁化火,上逆侮肺,肺失宣肃而致咳。止嗽散宣降肺气,润肺化痰止咳,并无清泄郁火之功,但肺气得以宣降,则郁火可泄,此为治疗郁火咳嗽的前提,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减。应用时减荆芥,加青黛、 子、黄芩清泄肺热、郁火;痰粘加浙贝母、瓜蒌、海浮石、合欢皮。
病例5: 魏某,女,48岁,1989年8月27日来诊。自述咳嗽40余日,时轻时重,反复发作,咳时痰少而粘,色微黄,胸胁满闷,眠差多梦,有时烦躁,食欲不振,口干口渴,舌质偏红,苔薄黄,脉弦而细。辨证属肝郁化火,上逆犯肺,失于宣肃而致。治拟清肝润肺、化痰止咳之法。以止嗽散合黛蛤散加减。处方:桔梗l0g、炙紫菀15g、制百部20g、橘红10g、浙贝母10g、瓜蒌皮15g、青黛10g(包煎)、海蛤壳15g、合欢皮15g、枳实10g、制枇杷叶6g、生甘草6g,5剂。9月2日复诊时,自述咳嗽减轻,咳痰减少,但仍有少量粘痰滞于咽部,咳而不爽,痰色白,舌偏红,舌苔微黄,脉弦细。继以上方加郁金10g,又服10剂,咳嗽、咯痰渐愈。
6 润肺且杀虫,亦治肺痨咳嗽
《医学心悟?咳嗽》指出:“若肾经阴虚,水衰不能制火,内热,脉细数者,宜朝用地黄丸滋肾水,午用止嗽散,去荆芥,加知母、贝母以开火郁,仍佐以葳蕤胡桃汤。”这说明本方适当配伍加减,亦可治阴虚咳嗽。因方中百部可润肺止咳,又可治痨杀虫,故止嗽散也可用于治疗以咳为主症的肺痨。肺痨以阴虚为主或气阴两虚证均可以本方加减施治。应用时去荆芥、桔梗,加沙参、麦冬、黄精、百合等滋阴润肺之品;咯痰而粘者加贝母;痰粘而黄者加黄芩;痰少咳重者加五味子或乌梅;手足心热者加知母、地骨皮。
病例6: 祁某,男,32岁,1976年5月23日来诊。自述2个月前,因反复咳嗽,有时痰中带血,经某 医院 胸透检查诊为肺结核,服用雷米封等抗结核药物治疗,症状好转,但仍反复咳嗽,干咳少痰,有时胸痛,纳差乏力,手足心热,舌质偏红,边有齿痕,脉细无力。辨为肺痨气阴两虚证。以止嗽散合沙参麦冬汤加减。处方:制百部30g、炙紫菀15g、橘 红10g、白前10g、川贝母15g、黄精15g、沙参15g、百合15g、麦冬15g、地骨皮15g、白扁豆15g、炙甘草6g。服药6剂后,咳嗽逐渐减轻。上方又服10剂,咳嗽已止。继用抗结核药物,配合中药益气养阴之品兼治,半年后复查,病灶已愈。
止嗽散能用于多种咳嗽的治疗,主要在于该方“温润平和,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又有启门驱贼之势。是以客邪易散,肺气安宁。”本方用药充分注意到肺为娇脏的生理特性,治疗在于顺应并恢复其生理功能,故取效甚广。开宣肺气以桔梗,降气化痰用白前,升降相伍;紫菀化痰止咳,温润不燥;百部润肺,化痰止咳;陈皮易橘红化痰作用较好;甘草调和诸药。《医学心悟》曾两处提到治疗风寒咳嗽以该方加荆芥,似原方应无荆芥。正因为该方具有宣降肺气、润肺化痰止咳之功,且性味平和,故可以之为基础方,稍事加减调整,便可用于风热、肺热、痰浊、郁火、肺痨阴虚等咳嗽的治疗。不论施于何证,该方体现的宣、降、润、化之功不可变,再结合病证性质,或散风热,或清肺热,或重化痰,或泄郁火,或润肺养阴杀虫,以适应不同咳嗽的治疗。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