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09)患者,女,50岁,头部不自主摇动颤抖5年余、重度乏力1月,活动一会就感觉心慌乏力气短。西医排除锥体外系疾病、甲亢以及其它代谢性疾病,西医无从治疗遂寻求中医治疗。
【刻下症】:神清,精神萎,疲倦貌,纳食一般,二便调。舌边暗红,苔薄,脉沉细。
【诊断】:颤证(元气虚兼肝血不足)
【治法】:大补元气,养肝柔筋
【方药】:保元汤+芍药甘草汤加减
【组方】:党参50g 生黄芪50g 桂枝20g 生甘草10g 生芍药50g 丹参30g 杜仲30g 徐长卿30g
14剂,每日一剂。
药未喝完而病已愈!
颤证病在筋脉,与肝、肾、脾等脏关系密切。上述各种原因,导致气血阴精亏虚,不能濡养筋脉;或痰浊、瘀血壅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或热甚动风,扰动筋脉,而致肢体拘急颤动。本病的基本病机为肝风内动,筋脉失养。其中又有肝阳化风、血虚生风、阴虚风动、瘀血生风、痰热动风等不同病机。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历代对本病都有阐述,迨至清代,张璐《张氏医通·颤振》在系统总结了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对颤证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及其预后有了较全面的阐述,认为本病多因风、火、痰、瘀、虚所致,并载列相应的治疗方药十余首,使本病的理法方药认识日趋充实。
颤证属于“风病”范畴,本病治疗的点睛之笔是酌加风药的运用。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