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头颈部疾病的刺血验方之一_

头颈部 疾病的刺血验方 两睛红肿痛难熬,怕日羞明心自焦.只刺晴明、鱼尾穴,太阳出血自然消。
眼痛忽然血贯晴,羞明更涩最难睁,须得太阳针血出,不用金刀疾自平。
心血炎上两眼红,迎香穴内刺为通,若将毒血搐出后,目骨清凉始见功。

内迎香二穴,在鼻孔中,用芦叶或竹叶搐入鼻内,出血为妙.不愈再针合谷(《 针灸大成·玉龙歌》)。
赤眼迎香出血奇,口舌生疮舌下窍三棱刺血非精卤(舌下两边紫筋)(《医学入门》)。
东坦日:刺太阳、阳明出血,则目愈明。盖此经多血少气,故目翳与赤痛从内眦起,刺晴明、攒竹,以宣泄太阳之热(《针灸聚英》)
攒竹:两眉头陷中。《素注》针二分,留六呼,灸三壮。《铜人》禁灸,针一分,留三呼,泻三吸,徐徐出针。宣以细三棱 针刺之,宣泄热气,三度刺,目大明。《明堂》宜细三棱针三分出血,灸一壮(《针灸大成》)。
虢太子尸厥,扁鹊取三阳五会,有间太子苏。唐高宗头痛,秦鸣鹤日,宜刺百会出血.武后曰:岂有至尊头上出血之理。已而之刺,微出血,立愈(《针灸大成》)。
(治 喉蛾神方)将病头上看有红点.用外挑破即愈(《良朋汇集》)。
喉痹:觅头上红疙瘩,用针挑破即愈(《串雅外编. 针法门》)。
 耳尖,以耳翼卷折,取耳尖上。 主治 沙眼,眼有翳膜
灸五壮。目疾久不愈,眼红肿者可刺血(《针灸经外奇穴 治疗诀》)。
耳后静脉出血,治目疾,目赤痛俱效,亦即瘈脉之分枝(《福州民间针灸 经验录》)。
赤目。 眼睛红肿痛难熬,怕日羞明心自焦,但刺晴明鱼尾穴,太阳出血病全消(《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太阳二穴,在眉后陷中太阳紫脉上是穴,治眼红肿及头痛,宜用三棱针出血。出血之法用帛一条紧缠其项,紫脉即见,刺见血立愈。又法以手紧扭其领令紫脉见,却于紫脉上刺见血,立愈(《奇效良穴》)。
鼻准穴,在鼻柱尖上,专治鼻上生酒醉风,宜用三棱针出血(《针灸大成》)。
鼻准穴,鼻柱尖上,三棱针出血.治疗鼻上生 酒渣风(《针灸输穴索引》)。
  喉闭:竹纸渗巴豆令满,作纸捻点灯旋之,以烟熏喉间,即吐恶血而消。或刺入喉间出紫血亦愈。盖咽喉病发于六腑者,引手可探,及刺破喉血即已(《串准外编、熏法门》)。
目热。心血炎上两眼红,好将芦叶搐鼻中,若还血出真为美,目内清凉显妙功。内迎香,在鼻孔内,用芦叶或箬叶作卷搐之,血出为好,不愈再针合谷(《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内迎香,奇穴。鼻孔中上端。用长三棱针或长粗针轻刺出血。旧说取芦管子向鼻中刺出血。主治 目暴赤肿痛(《针灸孔穴及其 疗法便览》)。
鼻环,在鼻翼之半月形纹中间接面部之处是穴。主治 疔疮、酒渣鼻。针二分,稍 放血,不灸(《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
   鼻环,奇穴,耳鼻半月形纹之中间,接面部之处。针二分,稍出血.主治 酒渣鼻、疗疮;亦治 颜面组织炎(《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
  上腭穴,入口里边在上缝赤白脉是。针三锃,治 蚂蟥黄疸四时等病(《备急千金要方》)。
聚泉一穴,在舌上,当舌中,吐出舌出,直有缝陷中是穴。......治舌胎、舌强亦可治,用小针出血(《针灸大成》)。
  海泉,在舌下中央脉上,主治 消渴。针出血(《类经图翼》)。
海泉一穴,在舌下中央上是穴.治消渴。用三棱针出血(《针灸大成》)。
舌下中央系带上,金津、玉液之中间微后些,针二分,出血,主治 消渴、呃逆(《 中国针灸学》)。
  治舌卒肿,满口溢出血如吹猪胞,气息不得通,须臾不治杀人方:刺舌下两边大脉出血,勿使刺著下中央脉,出血不止杀人。不愈,血出数升;则烧铁蓖令赤,慰疮数过以绝血也(《备急千金要方》)。
舌强肿起如猪胞,但针刺舌下两边大脉,血出即消,切勿刺著中央脉,令人血不止,侧以火烧铜筋烙之,不止则杀人,或以釜下墨醋调敷.舌上下脱去再敷,须臾而消,此患人多不识,失治则死(《世医得 效方》)。
在舌下两旁紫脉上是穴,卷舌取之,治 重舌肿痛喉闭,用白汤煮三棱针出血(《针灸大成》)。
左金津,右玉液,在舌下两旁紫脉上,主治 消渴、口疮、舌肿、喉痹,三棱针出血(《类经图翼》)。
一切新得哑巴症,必系舌硬。金津穴、玉液穴,此两穴在舌底下,俗名两大 血管,须刺碎血管见血为要《《针法穴道》)。
金津、玉液,口内舌下面正中舌系两侧之静脉上,左名金津,右名玉液,主治 口疮、舌炎、消渴、扁桃腺炎、绞肠痧、喉痹,针二分出血(《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
金津玉液,奇穴。舌下正中系带两侧静脉上,左名金津,右名玉液,卷舌取之,针2一3分(出血),或用小三棱针刺出血,主治口疮、舌炎、扁桃腺炎、消渴;一说亦治重舌、喉闭(《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
重舌,刺青柱以排针《《针灸甲乙经》)。
舌下生小舌,谓之重舌,舌柱即舌下之筋如柱者也,当用第五针曰铍针者刺之(《类经》)。
  唇里:主治 肝病、齿龈炎、口噤、口臭、口腔炎、面颊肿、蚂蟥黄疸。针法:三棱针刺出血(《针灸经外奇穴图谱》)。
  口角入颊肌内侧一寸处,针二分,出血。主治 口疳齿龈溃烂、黄疸(《中国针灸学》)。
面八邪:承光穴,位于前头部,入前发际二寸五分,头顶正中线旁开各一寸五分处,计二穴。禾髎穴,位于面部,鼻翼外缘直下与 人中沟中上1/3点相平,计二穴。人迎穴,位于颈部,颈动脉三角内,胸锁乳突肌前缘与甲状软骨上缘平,计二穴。主治:疠风。针法;砭刺出血《针灸经外奇穴图谱》)。
  耳尖放血:治疗 结膜炎(红眼)。方法:在耳尖上刺破上皮,挤出一点血;当放血后,患者会感到痛痒感减轻,还可以再在耳垂和耳垂中心用耳针,针刺留针30分钟(《卫生与 健康报》)。
   旱莲酊配合七星针治疗斑秃
  治疗11例,痊愈10例,有效1例;疗程约l一3个月。药物配制法:旱莲草20克,蒸20分钟,侯冷,加75%酒精200毫升浸泡(冬春3日,夏秋2日)后去渣取汁。用法:搽患处待干,用七星针轻叩打,而皮肤潮红为度。开始搽药每日3次,叩打2次。待新发增生时,改为每日搽药2次,叩打1次(《上海 中医杂志》)。
   齿龋,刺手阳明,不已,刺其脉入齿中,立已(《内经.缪刺论》)。
   喉痹,刺手小指爪纹中,出三大豆许血,逐左右刺,皆须慎酒面毒物(《备急千金要方》)。
  井穴点刺出血治疗急性扁桃体炎临床观察
治疗30例,疗效满意。方法:用三棱针点刺少商、商阳、关冲,挤出2一3滴血;酌情配合针刺天容、合谷或内庭、曲池诸穴,留针10~30分钟,间歇运针(《上海中 医药杂志》)。
  面部穴位透刺,拔罐法和口服牵正散治疗面神经麻痹150例疗效观察
除在其穴位上针刺外,并在大椎穴点刺放血(主要用于中枢性面神经麻痹),起针后加拔 火罐10分钟,再配制口服牵正散,每日晚饭后煎服1剂。治疗150例,结果属周围性者痊愈66例,基本痊愈44例,明显改善33例;属中枢性者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7%(《河南中医》)。
点刺太阳穴放血治疗高血压头痛疗效观察
  治法:主穴为太阳(双)、印堂,额痛加攒竹(双),巅顶痛加百会、四神聪,项强加风池(双),眩晕、眼花耳鸣加头维(双)。以刺血针或三棱针点刺各穴约0.2厘米深,每穴令出血5-6滴,体质壮实而头痛严重者可多至10余滴。每日或间日1次,10次为1疗程。结果:本组50例中,基本痊愈13例,显效17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同时观察了病情相同的中药治疗组30例,总有效率为70%,西药治疗组30例,总有效率为67%。三组疗效比较以本组为优(《中国针灸》)。
治疗法治疗颈后毛囊炎
寻找患处附近暗褐色,压之退色,大小不等的小点为挑治点,挑断肌纤维3~5根,再以轻、中、重手法(耐受为度)点刺5~7次,3日l次,每次换新挑治点2一3个,附1例青霉素治疗2月无效,改用本法3次治愈,随访年余未复发(《河南中医》)。
针挑和芥敷治疗面神经麻痹112例
 用30%硼酸水含漱口腔后,于麻痹侧内颌线上,相当于第二臼齿及其前后各0.3~0.5厘米处3个挑刺点,及此3点上下各约0.5~1.O厘米平处3个挑刺点,由浅而深地每点雀啄挑20-30次,挑刺出血后漱口。以温水将芥末20一30克调成糊状,摊于纱布上,厚约0.5厘米,敷于地仓、颊车及下关穴位之间,20一24小时取下。结果:痊愈79例,好转22例,无效11例(《中华理疗杂志》)。
至于 走马喉痹,生死人在反掌间,砭刺出血,则病已。当治一妇人,木舌胀,其舌满口,令人排针锐而小者砭之五七度,三日方平,计所出血几盈斗(《针灸聚英》)。
眼边忽然红肿发痒,名 偷眼针,背上膏肓穴处,第三节骨两旁是有红点,用针挑破即愈。如不用针挑,用灯心一烧即愈。如不见点,用木梳背频频刮之,红点自现出也(《验方新编》)。
麦粒肿:位于背部正中线,左右旁开各三寸、平四五胸椎棘突之间点,附近有红点处。左右计二穴。取穴:膏肓穴附近有红点处。主治:麦粒肿。针灸:针破红点,或用艾条灸5-10分钟(《针灸经外奇穴图谱》)。
八关大刺,治 眼痛欲出不可忍者,须刺十指缝中出血愈(《景岳全书》)。
大烦热、昼夜不息,刺十指间出血,谓之八关大刺。目疾,睛痛欲出、赤,大刺八关(《保命集》)。
 八邪:位于手背,将手握起,每两个相邻掌骨小头之间是穴。第一二掌骨小头间者又名大都;第二三掌骨小头间者又名上都;第三四掌骨小头间者又名中都;第四五掌骨小头间者又名下都。主治;头风、牙痛、手臂红肿、痹。针法。针l一2分,或出血( 《针灸经外奇穴图谱 》)。
针刺太溪穴治喉痹
类全善尝治一男子喉痹,于太溪穴刺出黑血半盏而愈(《济阴纲目》)。
 耳后处放血治喉蛾证
在耳后紫络上放血治疗喉蛾证,屡试屡验。耳后紫络,在耳廓背面上缘(即耳后的浅显静脉)。当咽喉红肿时,此络脉比较明显。操作时先用碘酒与酒精消毒,然后以锋针点刺,使其出血数滴即可,患左取左,患右取右(《针灸 处方集》)。
头痛
用皮肤针轻叩头部痛处有止痛 效果。较重者可选风池、太阳、阳白叩刺至少量出血后加拔火罐。
面神经麻痹
可在患侧地仓、禾髎、挟承浆、颊车、下关、阳白,四白、太阳、翳风等穴,用皮肤针刺使少量出血,用小口径火罐吸拔5一10分钟,隔天1次。此法在炎症期或后遗面部牵板有倒错现象时,效果较好(《针灸治疗手册》)。
前项寸五三阳前,甄权曾云一寸言,棱针出血头风愈,盐油楷根病自痊(《针灸大成·行计总要歌》)。
 疗 头风热痛,头肿大肿极,即以三棱针刺之绕寸已下,其头痛肿立瘥。穴前顶(《普济方·针灸》)。
 治目梳梳,视物不明,眼中赤痛,及睑瞤动,又云,三度以细棱针刺之,目大明。穴攒竹(《普济方·针灸》)。
1957年,福建省厦门海堤工地的医务人员,用针刺耳背出血方法,医治麦粒肿、某些角膜炎等眼科疾患,也获得满意的效果(《针灸史漫话》)。
治舌卒肿,刺舌下两边,大脉血出,勿使刺着舌下中央,脉血出不止杀人,如上治不愈,或血出数升,则烧铁篱令赤,熨疮数过,以绝血也(《普济方·针灸》)。
治喉痹,以贬针刺肿处,出血立效(《普济方·针灸》)。
治喉痹,如病甚,以小三棱针,藏于笔头中,狂以点药于喉中痹上,急刺之,则有紫血顿出,效。如不藏针,恐患人难以刺之(《普济方·针灸》)。
十宣十穴,在手10指头上,去爪甲一分,每一指各一穴,两手指共十穴,故名十宣。治乳蛾,用三棱针出血,大效(《针灸大成))》。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