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品三(1880-1971年),又名希贵。王氏5代业医,尤以善治疮疡而盛名于医林,早年师承伯父王作霖。1914年于盖县东鹿街自设延青堂,开始行医,因其疗效显著,名传千里,被誉为“疮王”。1956年调至辽宁省中医院工作,由他创制的油调膏、水调膏、九一膏、一效膏,号称疮疡“四大膏”。现将其治疮疡经验介绍如下:
黄柏
1.辨证分型问题
对于疮疡的辨证治用,一般按着初起期、成脓期及收口期进行辨证治疗,王老在此分期基础上,按着疮疡初期的局部形状特点,分为脓头型、水泡型、漫肿型、硬核型四种类型。
①.脓头型
多因七情内伤,气郁化火,火毒或湿热内盛,壅闭膝理,复感六淫,或皮肤损伤等,致使营卫不和,邪热壅闭,气血凝结,经络受阻而发。临床表现:初起皮肤表面呈现一个或数个脓头,周围赤肿锨硬,疼痛,逐渐扩大形成疮疡。如疖、面疔、有头疽及发际疮等。
②.水泡型
多由外来损伤,如木刺、鱼刺及昆虫咬伤等,局部感染毒气,阻于皮肤之间,致使气血瘀滞,经络阻塞而发;也有脏腑内蕴湿热之毒,发于肌表而成者。临床表现:初起皮表呈现单纯水泡,或大或小,以后逐渐向深部扩大,溃烂成疮。如四肢疔,脚气感染等。
砂仁
③.漫肿型
多因内郁湿热火毒,或感受邪毒,或因跌打损伤,或区毒气走散等,注入经络,引起邪毒生聚,致使营卫不和,逆于腠理而发。临床表现:初起局部漫肿无头,皮色不变,以后逐渐红肿高大,色或赤或白。如痈、发颐、痒腮等。
④.硬核型
多因气郁痰结,阻滞经络所致。临床表现:初起形如硬核,大小不等,皮色不变,微痛或不痛,推之移动。如瘰疬,乳房结核等。
龙胆草
2.治疗问题
对疮疡疾病的治疗,重视辨证求因,审因论治,认为疮疡不论初发,或溃或未溃,或不收口,皆因毒邪在里,若毒邪得解,疮疡自然而愈。治疗指导思想主张“引毒归原,祛邪外出,提闸放水,开门放贼”,治疗原则“整体与局部并重”,“内治与外治兼施”,但主要强调外治法。因病在皮、肌、筋较浅部位,使药从外入里,直达病所,达到消肿散瘀,或提脓外泄的作用,佐以清热解毒,散瘀止痛之药。具体如下:
防风
①.外治法
对于初发的疮疡,应结合局部形状进行辨证治疗。即脓头型外敷油调膏;水泡型外敷一效膏;漫肿型外敷水调散等等。此外王老也常用九一膏治疗冻伤及轻度烫伤,白砒条治疗皮肤癌等。凡敷上药后,局部无特殊反应者,自始至终,勿须改换其他外敷药,直达全愈为止。
若疮疡趋向化脓,周围焮硬,全身症状不严重者,不宜过早切开排脓,外敷药能使肿块消散,减少化脓,或大部份消散只有少许酿脓,这样便于自溃或切开排脓,损伤较小,缩短治愈时间。若脓已成,不论阴症、阳症,均宜早期切开排脓,使毒外泄。切口大小,以排脓通畅为度,对于深部脓疡切开后,可置引流,表而仍用外敷药,用药种类同切开前一样,一般不易形成瘘道;对已形成瘘道者,可用黑药条,插入瘘道深处,外敷药不变。
对于不易收口的疮面,应查其原因,对症治疗。疮而可用生肌散或提毒散,外敷一效膏,一般均能收到良好效果。也有个别患者按上述分型用药不适的,如水泡型外敷一效膏,反觉局部有热痛感,改用水调散舒适。一般敷药后,局部发凉,疼痛减轻是正常现象。反之应更换别的药膏。
黄连
②.内治法
对可初起的疮疡,应先着重消散之法,宜用清热解毒之品。如清热解毒汤、雄黄解毒丸、牛黄解毒散、消炎丹等。兼有表症者,疏风解表;兼有里实热症者,清其里热。认为表症不解,易引毒邪内陷走黄,发生危笃症状。如发生此症者,宜用护心解毒之法,如踌香解毒丸等;若因跌打损伤发生肿胀者,宜用活血散瘀之法,如七厘散、跌打丸之类。
治疗疮疡,忌川大热及大寒药物。如误用热药,能增火毒之势,易致毒散走黄;误用苦寒药物,易损伤胃气;误用下剂,易致毒邪流串脏腑;如误用发汗药,易致津枯液竭。临床王老主张用清凉药物,使毒邪自内托出而愈。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