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人乔梦符说过,写文章需要“凤头”,巧妙玲珑,短小精美,美丽动人;“猪肚” ,内容丰富,健美充实,容量大;“豹尾”,干脆利索、警策有力。
“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这些话很有道理。将文章的开头比作“凤头”,意在强调开篇的重要。
我们写作文时,必须重视文章的开头。特别是高考作文,若能有一个别出心裁、独辟蹊径、让人耳目一新的开头,一定会让你的文章增色不少,将会在众多作文中脱颖而出,博得阅卷老师的“欢心”,印象分自然不低了。所谓“凤头初现惊百鸟”说的便是这个理。
怎样写好记叙文的开头?我们不妨尝试采用以下的方法:
一、标新立异,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叙述新鲜事件,表示与众不同。也就是郑板桥说的“领异标新二月花”。别出心裁,就是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有着与众不同开头,犹如“一枝红杏出墙来”。把这种风格或方法,运用到作文开头,就是一种写作的开篇技法。这种技法的特点是,一反常情,转换角度,构思独特,立意独到,以奇取胜,能产生奇峰突起,今人叫绝的艺术效果。
美国《纽约太阳报》19世纪70年代的编辑主任约翰·博加特把新闻解释为“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这种说法被西方报人作为选择新闻的标准一直延续至今。这句话也说出了新闻的特点:异常性、新鲜性、猎奇性。就是说,在这个世界上,引起我们注意的,往往是那些不同于日常平凡生活常见的奇事、异事、新鲜事,也只有这样的事件,才会勾住人的眼球。当然,这对于我们写好记叙文的开头也有借鉴作用。
标新立异,别出心裁,巧妙行文,虽是一种大胆的创造,写得好,尚能一鸣惊人,技压群芳,但不能好新猎奇,弄巧成拙。要做到“新”不出格,“异”而合体,稳中翻新,恰合情理,令人读而拍案,回味无穷。
例1.《一件小事》(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铁凝)开篇:
15岁那年,我很迷恋打针,找到母亲一位在医院工作的朋友作老师,向她学会了注射。
自从我学会了打针,便开始期盼眼前有病人,不论是家人或外人。我备齐针具,严格按照程序一次次操作着。一天,有位邻居来找我,说她每天都要去医院注射维生素B12,我若能为她注射,便可免去她每天跑医院的麻烦。我愉快地接受了她的请求。
这位邻居本是天津知青,因病没有下乡,大约在天津又找不到工作,才到我们的城市投奔她的姨母,并在一家小厂谋到了事做,她好像是那种心眼儿不坏,但生性高傲的姑娘,学过芭蕾,很惹男性注意。这样的邻居求我,弄得我心花怒放。
每日的下午,我放学归来,便在我家像迎接公主一样迎接我的病人。一连数日,事情进行得都很顺利,我的手艺也明显地娴熟起来。熟能生巧,巧也能使人忘乎所以乃至贻误眼前的事业。这天我的病人又来了,我开始做着注射前的准备:把针管、针头用纱布包好放进针锅(一个小饭盒),再把针锅放在煤气灶上煮。煮着针,我就和病人聊起天来,聊着小城的新闻,聊着学生的前途。不知过了多久,我才突然想起煤气灶上的事。
简评:记叙文开篇与别人不一样就是创新,作者开篇写了自己经历的事情,没有别人与作者这样的经历相同,有一种清水出芙蓉式的新意,写出了一位十五岁少女的好奇心,其实好奇心每个人都有,可是别人的文章没有写过这样的事情,也就是“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这就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每个人的经历都会不同,每个人对事物的认识也不一样,作者自己经历事情,别人不知道,写出来,就是新意。
例2.《父亲与牛》(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车承金)开篇:
井旁的石槽上放着一个破旧的纸箱,里面是提前做好的阄。人们摩拳擦掌,眼睛瞪得圆圆的,都想抓到自己最想要的东西。我站在父亲身后,小声问父亲,渴望抓到什么?父亲连想都没想,就说,最想得到的是一头牛……
简评:抓阄是从古代传下来的风俗习惯,据说还是孔子发明的呢,就是每人从预先做好记号的纸卷或纸团中摸取一个,以决定谁该得什么或做什么。类似于今天抽签。开头几句话把农村的风俗人情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例3.《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高考北京卷满分作文)开篇:
公元前91年12月19日,我来到匈奴管辖的北海,这里已是白雪皑皑,天寒地冻,巨大的气压差形成强大的风暴——北海季风,搅得周天寒彻。让人感到锥心刺骨的寒冷。
苏武见我是汉朝的人,非常高兴。 他带着我走进一间草棚,那是苏武的住所,收拾得十分干净。他从汉朝随身带来的一些物品,值钱的大都被匈奴人抢走了,还有一些生活日用品,整整齐齐地摆放在草棚的一角。草棚的旁边,是苏武的羊圈。
苏武热情招呼我,像是见到亲人一样,嘘寒问暖的,又向我打听汉朝好多的事情, 我都一五一十地和他说了。他听得很投入,眼圈都渐渐红起来。
匈奴头目单于派卫律劝降,卫律软硬兼施,各种手段都用尽了,终究无法迫使苏武投降,他就报告了单于。
单于很恼火,他把苏武关在一个大地窖中,不给他吃的,喝的。天降大雪,苏武躺着吃雪,把雪和毡毛一起吞下肚去,好多天都没有死。
匈奴人很是诧异,视之为神,就把他放到北海边无人区,让他放公羊,还说公羊生了小羊,才放他回国……
简评:作者开篇就进入想象的天地,一下子把时间推到二千多年前,也一下子把空间扩展到北海,也就是贝加尔湖畔,把想象与史实结合起来,赞扬了苏武忠贞爱国的可贵精神。正如孟子所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二、推移镜头,变换视野。推移镜头,变换视野,就是采用推移镜头拍摄的办法,将有关内容客观地真实地呈现给读者,使人们随着镜头去转移踪迹,变换视野,领略风光,了解内容,加深印象。这种开篇方式最适于记叙文。记叙文推摄式开篇,则是为了牵引读者,随着镜头的移动,逐步向故事发生地走去,从而引人入胜,使人感染。例如方纪《挥手之间》的开篇: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清早,从清凉山上望下去,见有不少的人顺着山上大路朝东门外飞机场走去。我们《解放日报》的同志早得了消息,见博古、定一同志相约下山,也纷纷随着下来,加入向东的人群,一同走向飞机场。
简评:这段文字,通过作者的视觉,采取推移俯拍的方式,展现了一个阔大的历史镜头。镜头从“清凉山”开拍,然后移动:山上大路——人群——东门外——飞机场,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这样开篇,一入文就扣住读者并由此引向纵深,使人感到这里将要发生什么大事,从而增加了人们阅读探究的兴趣。可见,推移镜头,变换视野开篇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由远而近地凸现事物,二是横向移动地牵引读者。写作时要因文而易,合理安排,恰当运用。
三、渲染气氛,烘托形象。渲染本为一种绘画手法,是用水墨或浅色烘染形象,以增强艺术效果。文学作品的渲染则主要指对人物刻画或对环境气氛的烘托、描述,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也是一种常用的开篇方式。例如《安徒生童话故事选·海的女儿》的开篇:
在海的远处,水是那么蓝,像最美丽的矢车菊花瓣,同时又是那么清,像最明亮的玻璃。然而它是很深很深,深得任何铁锚船停泊时所用的器具,用铁制成。都达不到底。要想从海底一直达到水面,必须有许多许多教堂尖塔一个接着一个地连起来才成。海底的人就住在这下面。
简评:作品开篇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渲染着一种悲剧的氛围,让读者情不自禁投入其中;同时作品自始至终笼罩着作者的一种忧郁情绪,这种情绪自一开始就弥漫着,昭示着小人鱼悲剧结局。这是一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小人鱼为了追求人的高洁和不死的灵魂,放弃华贵生活和三百年生命,忍受肉体的痛苦,用她的爱心和她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追求永生而崇高的人的灵魂的颂歌。
渲染式开篇与人物形象有直接关系,但就作用对象来说,又各不相同。有的衬托文中人物的悲剧氛围,如上面引文。还有的则突出作者的某种心境,如峻青《海滨仲夏夜》的开篇,就描绘了一幅夕阳落山后“霞光”的流动画面,突出了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使用渲染式开篇要有明确的目的:为主题服务,为正文服务,为人物或情节的发展服务,为激发兴趣感染读者服务。运用这种技巧要注意分寸,防止渲染过度,以至臃肿堆砌,影响主题的集中表达。
四、设置悬念,引人入胜。设置悬念开篇,就是在文章的开头制造某种气氛,使读者产生急切期待的心理和关注的心情,能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例如《醉人的春夜》的开篇:
“'再遇到人,一定开口。’陈静想着,抬眼望了望胡同里昏黄的路灯。夜深了,到处是一片片黑黝黝的怪影。'唉!这倒霉的自行车!’她从心底发出声无可奈何的喟叹。”
简评:这个开篇,文字虽平实,但向读者展示的悬念氛围却是十分紧张的。“夜深”人静,路灯“昏黄”,怪影“黑黝黝”,女青年自行坏了,无法修理,身陷“胡同”,处境十分艰难,令人揪心关注。她是否遇到坏人,生命有无危险,命运怎样发展,这些悬念一开篇就紧紧扣住了读者的心弦。
五、人物登场,直入主题。记叙文是记人叙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记叙文六要素。这六要素最核心的要素是人物和事情。人物在记叙文的开头要自然亮相,不能唐突出现,也不要姗姗来迟。例如江苏省高考满分作文《忧与爱》的开篇:
老王蹲在墙角,两手对插在袖筒,终于不耐烦地啐了一口。而老王进城一年多了,还是不能习惯这个奇怪的地方。看到这些小树,他总忍不住怀念老家那片地。
“噫,种两垄豆角哪!这么好的地!”他望着花坛,叹了口气。
他觉得心疼,那份烦忧藤条般缠捆了笑容。老王是个粗人,提炼不出“家园荒芜”这样的概念,他只是担忧。
简评:作文开头第一句话,就让小说的主要人物老王出场,直入核心内容 “忧与爱”,正文主体部分从“忧”写到“爱”也就容易了,同时起到了间接点题作用,打开了整篇作文思路。显得十分自然,没有转弯抹角,也没有拖泥带水,更没有吓人一跳,而是顺理成章。因为拆迁,身为农民的老王住进了高楼,却也抛弃了过往的家园,失去了土地,失去了根。而老王之所以忧,是因为爱,爱他生活的家园,爱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爱他用心耕作的庄稼,爱那只陪伴他的老黄狗……“忧与爱像利箭刺入心中,因为深,所以痛”。这种构思,有着浓郁的时代气息,让人联想到时下“要想富,就当拆迁户”的说法就有些失之偏颇。
“他望着花坛,叹了口气。” 考生创设的记叙文情境,由“花坛”二字点出,主人公老王“被拆迁”,住进了高楼大夏,眼前没有碧绿的田野,只有美丽的花坛,可是老王不喜欢这些,却留念从前的那方土地。“担忧”与“怀念老家那片地”都明点了题旨,写到这儿,考生的思路逐步打开,“头”已经开好,作文也就成功了一半。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