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清热化瘀汤柴胡12克 黄芩12克 当归9克赤芍12克 蒲公

清热化瘀汤
柴胡12克 黄芩12克 当归9克赤芍12克 蒲公英15克 虎杖12克北沙参15克 薏苡仁18克 苏梗12克白薇15克
功能 和解表里,清热化瘀。
主治 各种手术后发热不退。症见手术后发热持续在1周以上,呈高热、低热或潮热,无汗或汗出而热不退,口中干粘不欲饮,舌质红或暗红,舌苔白、黄而粘腻;脉细数或滑数。
用法 每日1剂。两煎合并药液约400毫升,早晚2次分服。重者可每日服1剂半,(即第2剂煎后服一半),分3次服下。
热退后再继用2~3剂,以资巩固。
方解 本方取小柴胡汤和解表里,并加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品。方中柴胡味苦微辛,气平微寒,具宣透疏达之性,可使毛细血管扩张及发汗,为退热之要药;黄芩味苦性寒,能燥湿清热,清泻脾、胃、肺、大小肠诸经之里热,与柴胡共奏退热之功,表解里清,少阳枢机畅达而更易透邪外出;薏苡仁甘淡利湿,微寒清热,可健脾补肺;北沙参甘能生肺胃之津,微寒清肺胃之火,二药合用补而不壅,清不伤正;苏梗理肺脾之气;当归、赤芍活血化瘀,与他药相伍可治瘀血发热;蒲公英清热解毒,破瘀散结;虎杖微苦,含大黄素,既清热解毒,又破瘀通经利大便;白薇味苦咸,性寒凉,专清血分之邪热。诸药合之,和解表里,清热化瘀,专治手术后发热。
加减运用 手术部位在上中焦者加大青叶、蚤休、生石膏;在下焦者加滑石、黄柏;高热惊厥者加羚羊角粉。

方歌
术后发热用柴芩,归芍公英沙苡仁;
虎杖苏梗白薇入,清热化瘀功效神。

按语 发热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按其发热的时间、部位、发热程度的轻重及自我感觉症状的不同,可分为高热、低热、恶寒发热、潮热、往来寒热等不同类型;按其病因不同,可分为外感发热及内伤发热,皆属人体阴阳失调所致。大凡医者治发热,多以清热泻火、清热解毒、清营凉血、滋阴清热法治之,西医则多投以退热药及抗菌素,但手术后发热者常不奏效。手术后患者皆被伤及皮肉筋骨,有内伤瘀血无疑,且多有发热。对于瘀血发热,古人早有论及,(证治汇补·发热章》将外感发热之外的发热分为阳虚发热、阴虚发热、血虚发热、瘀血发热等11种。手术后体内坏死物的吸收,是产生内热的原因,中医理论认为是瘀血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壅遏不通,郁而发热。《灵枢·痈疽篇》:“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热。“小柴胡汤为《伤寒论》中和解表里之名方,用途甚广,既可清气分热,亦可治热入皿至。唐容川《血证论》中对瘀血在上焦、瘀血在中焦、瘀血在腠理之恶寒发热者皆用小柴胡汤加活血祛瘀药用。
典型病例 主某,男,38岁。
因风湿性心脏病行二尖瓣扩张术。术后3周来持续发热,每日体温在37.2℃-38.5℃之间,午后为甚,胸口隐痛,神疲乏力,动则汗出,身粘不爽,口干不欲饮,纳呆便干。舌质稍暗,舌尖红赤,苔白而粘腻,脉细数。手术刀口一期愈合。实验室检查:血沉35mm/h,白细胞计数5x10°/L。曾先后用先锋霉素V、丁胺卡那霉素、菌必治等药物静脉滴注,均无明显效果。证属瘀血发热,法当活血祛瘀清热,给予清热化瘀汤加蚤休15克、生石膏15克、佩兰12克。3剂后,体温最高时为37.3℃,汗出少,仍脘痞纳呆,大便稀,日2次。二诊用上方去虎杖,加焦山楂15克、竹茹12克。2剂后体温完全恢复正常,复查血沉亦在正常范围,继用2剂以资巩固。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