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正文

疫情之下,如何保障老年人健康?

《全球健康医疗动态汇编》由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 华侨华人研究院 /21 世纪丝绸之路研究院/海国图智研究院联合出版,对全球公共卫生事务和医疗健康政策经济进行整合,并在每期设置专题,通过撰写有价值的原创文章和论文编译对热点事件进行追踪。以通过多方面的公共卫生研究,为全球的健康协作治理提供多样化的思路,并为读者提供更加客观、更具时效性的资讯与分析。

(欲获取本刊,请点击阅读原文)

本文标题: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老年人健康问题

本文作者:王博

本文审校:余卓朋

引言

新冠大流行自2019年底爆发以来,至今已持续有近两年的时间,并有长期存在的趋势。一系列疫情防控措施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受制于自身免疫力基础以及患上其他慢性基础性疾病的风险,老年人群体成为新冠感染的高风险人群。此外,受疫情影响,疗养院等护理机构正常运转受阻、医疗资源向新冠治疗倾斜、疫情信息化管理等问题也严重干扰了老年人获得公共医疗资源的正常渠道,带来诸多不便。本文聚焦于疫情影响下的老年人群体,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疫情信息化管理下的“数字鸿沟”两方面展开讨论,并尝试给出可能的应对办法。


01

新冠感染风险与基础性疾病治疗

1.1新冠感染的高风险人群

世界各地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不断加快,目前60岁或以上人口已经超过10亿人。和青壮年群体相比,老年人群体自身免疫力较低,本身就是新冠易感人群,同时感染后更容易出现中重症症状。数据显示,新冠确诊病例老年人群体占比为22%,死亡病例却占比高达81%。同时,新冠死亡病例人数随年龄增长而急剧上升,每百万人中的死亡病例数在33-44岁、45-54岁和55-64岁年龄段中分别为23.6、66.6和159.1,在65-74岁和75-84岁年龄段为377.9和969.8,在85岁及以上年龄段则高达2670.6。

除了老年人群体普遍更易感染新冠以外,由于新冠病毒的高传染性,养老院等护理机构存在着较高的集中感染风险,这使得居住在此类机构的老年人感染新冠的可能性更高。研究表示,在美国,仅占总人口量0.62%的居住在养老院等护理机构的老年人在全国新冠死亡病例中的占比达到了42%。疗养院出现集中感染的现象并不仅仅出现美国,法国、比利时、挪威、爱尔兰和加拿大的疗养院老年人在全国新冠死亡病例占比也都超过了50%。可见,在新冠大流行中老年人群体较高的感染和死亡风险使其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影响。

1.2其他基础性疾病的护理与治疗受阻

除了容易感染新冠并出现中重症症状,老年人其他基础性疾病的护理与治疗过程也不可避免地受到防疫措施的影响。例如,有许多身患残疾和认知障碍的老年人生活在疗养院,他们的日常起居需要其中专业人员的照顾与陪护。美国有210万老年人生活在养老院等护理机构,中国也有4000万老年人因残疾需长期专业护理。但此类护理机构出于避免集中感染的需要,多采取暂缓营业或封闭管理的做法。暂缓营业使得这些老年人原有的护理模式被打破,而封闭管理则断绝了老年人与外界的联系,即使亲人也无法探望,这为疗养院的护理质量埋下了隐患。WHO表示,COVID-19大流行期间,老年人遭受虐待的比率有所增加。在护养院和长期护理中心等机构中,老年人遭受虐待的比率较高,三分之二的员工称其在过去一年内曾虐待过老人。而遭受虐待不仅会给老年人带来身体伤害,更会造成长期的心理后果。

疫情防控措施也给其他疾病的就医、治疗和康复过程带来诸多不便。老年病人多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有数据显示,66%以上的70岁及以上人口患有至少一种基础疾病。由于他们大多自理能力有限,需有人陪同就医。医院门诊开诊量减少、就医需出示短期核酸检测证明以及限制就诊或住院陪同人员等措往往给老年人疾病治疗带来诸多不便。有研究表明,心内科、神经外科和内分泌科这三个平时老年患者较多的专科门诊受疫情影响,门诊量出现急剧下降趋势。慢性病患者多需要定期前往医院复诊并取药,医院严格的防控举措给其维持基本治疗带来了阻碍。

另外,新冠疫情对医疗资源的挤压效应也应引起关注。例如,在2021年上半年意大利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意大利北部的许多医院都取消了所有的非紧急手术,以便为新冠肺炎患者腾出床位和医疗资源。对于这一现象,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会长宋瑞霖表示:“基础病、老年病等慢性病患者的生命与用药的连贯性和供药的及时性紧密相连。例如,肿瘤患者人数远高于新冠肺炎患者。在抗新冠肺炎的战役中,医疗资源被大量调到了前线,但后方仍有大量的患者需要获得高度关注,否则便会危及这些患者的生命”。因此,如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更好地保障老年人群体的生命健康权,值得社会各界思考。

02

疫情时代老年人群体的精神健康


2.1恐惧:对死亡的担忧 新冠大流行期间,老年人接触到的死亡案例增多,同时自身又是新冠感染的高危人群,这 会提高老年人群体在疫情期间的精神健康风险 。 有学者指出,身体机能的退化和社会接触减少等因素,往往会让很多老年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而频繁接触到死亡,会促使将此类事件投影到自己身上,从而产生抑郁等心理疾病。实际上,疫情前老年人群体精神健康问题就已较为普遍,中国中老年人(即≥55岁)已知的抑郁症患病率约为23.6%。新冠肺炎的快速传播可能会恶化其现有精神疾病症状,进一步损害他们的日常生活和认知能力。 疫情防控情况下,各地落实相关隔离政策也在影响老年人群体的社会支持获得。 除了 上文提到的疗养院等护理机构实施封闭管理减少了老人与外界社会的接触机会,疫情中空巢老人群体的精神状况也应引起注意。 目前,中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群体中约一半是空巢老人,他们或没有子女或与子女相处异地,几乎没有社会支持。 同 时,老年人群体获 取社会支持的途径本来就相对稀少,且多依赖于传统线下面对面交流的方式,疫情时代下线上沟通模式的流行无疑会使之雪上加霜。
2.2数字鸿沟:社会隔离与心理距离 受自身学习能力和原有价值观影响,老年人群体对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使用相对生疏。 根据国家统计局 2020 年数据,我国 60 周岁及以上人口约有 2.5 亿,占总人口的 18.1% ,但截至 2021 年 6 月,我国网民规模为 10.11 亿, 60 岁以上网民占比仅为 12.2% 。 这意味着中国目前至少仍有 1 亿老年人不会使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 在 2020 年之前,大多老年人出门还是使用现金,坐公交车只需刷爱心卡,智能手机并非其必需品。 但是疫情发生以来,小到搭乘公共交通出示健康码,大到就医前线上预约、获取线上心理咨询服务等,似乎都离不开智能手机的使用,这些都使得老年人群体的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生活的处处受限以及难以获得相关线上服务使得老年人社会互动与社会支持减少,这拉大了老年人与社会的距离,使之逐渐产生对社会的疏远感和自身的孤独感。 老年人因没有健康码遭公交司机拒载、进商场遭保安拦截等新闻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屡见不鲜。 另外,虽然在线精神卫生服务正在促进着中国公共应急干预的发展,但也有学者指出,缺乏智能设备使用经验的老年人使用手机获得心理服务的机会仍然非常有限。 在数据信息化时代,尤其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如何帮助老年人群体更好地融入信息化生活、跨越数字鸿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03

如何应对


3.1基础设施:维持护理机构的正常运转 财政的支持与政策的落实有利于保障疗养院正常运转。 美国、英国、加拿大和香港等长期护理设施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政策都强调了政府为其提供充足的财政资源及机构领导人能够合理分配资源的重要性。 为此,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DC )联合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 CMS )共同为疗养院 IPC (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计划的相关负责人出台了一系列配套在线培训课程。 此外,由于疗养院等机构存在较高的集中感染风险,做好这些机构的老人和相关护理人员的健康监测与疫苗接种工作尤为重要。 已有数据表明,接种疫苗可以显著降低老年人群体的住院风险。 针对封闭管理条件下如何保障护理质量的问题,有学者指出,亲属可利用数字技术进行监管与探望,而与家人进行视频通话也有利于缓解封闭环境下老年人的心理压力。
3.2医疗保障:多级协调的老年人基本服务体系 放宽慢性病处方药剂量、推动家庭医生签约工作以及积极开展“互联网+老年健康”服务等措施有利于缓解老年人基础性疾病治疗缺失的问题。 有学者指出,政府对上门服务的应急和初级医疗保健、远程为老年人提供护理服务以及开展社区助老志愿服务等措施的支持可促进建立有弹性的老龄化友好社区。中国老龄办也鼓励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联合相应医疗机构,开展分时段预约诊疗和互联网诊疗咨询,有序恢复正常医疗卫生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便捷、适宜的医疗卫生服务。同时,中国民政部还强调要 做好疫情期间特殊困难老人群体的民生兜底保障工作 , 要求各地依托现有信息平台,对特殊困难老人开展全面摸底排查,加大临时救助补贴力度,并组织基层组织、社会团体、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及时开展关爱服务。
3.3数字技术:信息化技术应用的适老化调整 由于许多老年人缺乏信息技术知识,仅靠数字化和在线诊疗技术对老年人的帮助作用较小。 有学者建议,可采用将在线和离线健康信息学战略相结合混合解决方案(例如: 为会使用互联网的人安排视频会议,并为不懂互联网的人提供电话号码),这有助于保障老年人获得关键健康保健信息及其他基本服务,并促进必要的社会互动,减轻社会疏远造成的社会孤立和孤独。 中国各地政府针对老年人“扫码难”等问题也出台了类似的举措: 例,如,社区工作人员手绘“地图式”健康码指南; 为无智能手机的老人准备实物版健康码; 启用的实名登记健康核验平台; 用身份证读取健康码; 开启上线的“数字码”核验功能等。

04

总结

重大突发卫生事件在给所有人生活造成冲击的同时,也往往使得儿童、老人、残疾人等一些原本就处于弱势的群体得到的社会关注与支持减少。 本文对疫情期间老年人群体的身心健康以及应如何应对进行了具体的讨论。 生理健康方面,老年人群体本就是新冠高风险人群,同时,疫情也给老年人群体其他慢性基础性疾病的护理和治疗造成了不便。 精神健康方面,疫情信息化时代老年人群体对死亡的担忧与缺乏社会支持会加剧其精神健康风险。 对此,本文从保障护理机构的正常运行、落实老年人基本医疗健康服务以及疫情期间相关信息技术的“适老化”调整三个角度给出建议。 实际上,疫情期间对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关怀与帮助,彰显着政府的民生厚度、政策温度,以及整个社会的文明尺度。

文章推送方式:

微信:关注“海国图智研究院”公众号

网站:收藏我们的网站www.intellisia.org

邮件:扫描下方二维码登记邮箱信息,每日接收新鲜、深度的时政洞察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