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喜欢写科普文的医生,看到患者有这么好的学习效果,我表示十分欣慰:
“就喜欢你们这些爱学习的!不过宫颈糜烂虽然不用治,该做的检查还是要做。”
阿珍似乎抓到了我逻辑上的漏洞:“既然不是病也不用治,那为什么还要检查?”
阿珍其实问到了点子上,很多人记住了“宫颈糜烂不是病,不用治”这个结论,却往往忽略了宫颈糜烂背后的本质。
科普小贴士:
医学界以前一直把宫颈糜烂认为是慢性子宫颈的病理类型。逮着一个治一个,生怕有漏网之鱼,故曾经误伤了很多友军。
后来发现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宫颈糜烂”并不是病理学上的上皮溃疡、缺失所致的真性糜烂,也和慢性子宫颈炎症的定义并不一致。
青春期、生育期妇女雌激素分泌旺盛者、口服避孕药或妊娠期的妇女,由于雌激素的作用,子宫颈管内的柱状上皮生理性外移至子宫颈阴道部,由于柱状上皮菲薄,其下间质透出而成肉眼所见的红色,呈现宫颈糜烂样改变。
翻译成“人话”就是:宫颈表面看起来呈现红红的颗粒状,这是一种生理变化,而不是疾病。
所以从2008年开始,“宫颈糜烂”一词就被移出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妇产科学教材,而用“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取代。
我给阿珍打了个比方:苹果皮上如果有黑点,有些是表皮不好看,里面没问题,但有些是从芯里就开始坏了。
阿珍点点头。
所以我们光看现象,是看不出什么来的,重要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同理,宫颈糜烂是一种临床征象。它可以分为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
生理性的宫颈糜烂样改变是因为宫颈的柱状上皮异位所致。
而有些疾病,比如子宫颈炎、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甚至早期子宫颈癌也可以表现为子宫颈糜烂样改变。这些情况是需要治疗的。
既然“宫颈糜烂”只是现象,不是疾病,当然就不需要治疗。但也不能放任不管。对于子宫颈糜烂样改变者需进行进一步检查:
先做宫颈癌筛查:子宫颈细胞学检查(TCT)和人乳头瘤病毒检测(HPV)。
如果上述结果异常,进一步做阴道镜或宫颈活组织检查。
如果存在不适症状,如分泌物增多、颜色性状改变、性生活出血等,必要时进行分泌物检查(是否感染了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支原体等),根据相应结果治疗。
如果以上检查没有任何异常,平时也没有什么不适,就考虑是生理性的宫颈糜烂,不需要担心和治疗。
如果进一步检查存在宫颈炎或其他疾病,那么就需要“对病治疗”。
“原来如此!我梳理一下,医生你看我说得对不对?”阿珍颇有课代表的潜质。
1. 宫颈糜烂是一种医生肉眼看到的征象,不是具体的疾病。
2. 宫颈糜烂可以分为生理性的糜烂和病理性的糜烂。
3. 生理性的糜烂叫做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主要是激素水平改变引起的正常现象。
4. 子宫颈炎、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宫颈癌可以导致病理性的宫颈糜烂。
5. 发现宫颈糜烂,要结合症状,做生殖道分泌物检查和宫颈癌筛查排除病理性的因素。如果发现疾病,就要治疗。
我给她点了个赞:非常准确!
阿珍笑了一下然后突然又严肃起来:“医生,我最近白带不太正常,你给我检查一下吧……”
检查完毕,我又忍不住多叮嘱阿珍两句。虽然宫颈糜烂不是事儿,但咱们要保持宫颈健康,还是要注意这几点:
性伴侣尽量固定,避免“多人运动”。
保持性生活卫生:做好清洁,正确使用安全套。
定期进行宫颈筛查是重中之重,有利于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有性生活的女性不管有没有宫颈糜烂,都应该定期进行TCT和HPV检查。
审稿专家:欧积岚| 宁波市第一医院 妇产科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谢幸,孔北华,段涛.妇产科学(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薛凤霞, 刘宏图, 刘朝晖. 女性下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诊治专家共识[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5(10):894-897.
*本文内容为健康知识科普,不能作为具体的诊疗建议使用,亦不能替代执业医师面诊,仅供参考。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