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浅谈心理描写的作文教学

一、[美文赏评](9090)

(一) 直接描写法,直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大致分为心理剖析和内心独白两种方法。

1. 心理剖析法,又叫心理分析式,这种心理描写的方法在西方的一些小说中很常见,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读者对作品人物的所思所想一目了然,直白,深刻而又富有思辨性。

例一:她又梦想那些丰盛精美的筵席了,梦想那些光辉灿烂的银器皿了,梦想那些满绣着仙境般的园林和其间的古装仕女以及古怪飞禽的壁衣了;她梦想那些用名贵的盘子盛着的佳肴美味了,梦想那些在吃着一份肉色粉红的鲈鱼或者一份松鸡翅膀的时候带着朗爽的微笑去细听的情话了。

——莫泊桑《项链》

【简评】文段通过玛蒂尔德的梦想,直接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说明她希望摆脱寒酸、暗淡、平庸的生活,置身于上流社会,成为生活优裕、受人奉承的 高贵夫人,反映了她爱慕虚荣的性格特点。

2.内心独白,就是自说自话,自言自语,自我内心的对话。是直接刻画人物心理活动的一种描写方法。

例一:推开房间,看看照出人影的地板,又站住犹豫:脱不脱鞋?一转念,忿忿想到:出了五块钱呢!再也不怕脏,大摇大摆走了进去,往弹簧太师椅上一坐:管它,坐瘪了不关我事,出了五元钱呢。  

——高晓声《陈奂生上城》  

【简评】自我独白的心理描写,恰当地刻画了陈奂生患得患失、狭隘自私,带有传统的小农意识烙印,是转型时期农民形象的缩影。 

 例二:阿Q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闲人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象样……’于是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

   ——鲁迅《阿Q正传》  

【简评】简洁,干练的心理描写,细腻生动地揭示了人物性格特征,将阿Q在被人欺负后自欺欺人,自我安慰,自我满足的“精神胜利法”活化了出来。

例三:他躺了好一会,这才定了神,而且发出关于自己的思想来:白盔白甲的人明明到了,并不来打招呼,搬了许多好东西,又没有自己的份,——这全是假洋鬼子可恶,不准我造反,否则,这次何至于没有我的份呢?阿Q越想越气,终于禁不住满心痛恨起来,毒毒地点一点头:“不准我造反、只准你造反?妈妈的假洋鬼子,——好,你造反!造反是杀头的罪名啊,我总要告一状,看你抓进县里会杀头,——满门抄斩,——嚓!嚓!”

——鲁迅《阿Q正传》

【简评】这是《不准革命》一章中的一个段落,这段回忆和独白写出了阿Q参加革命遭到打击后的心理活动。他的独白的确流露出对假洋鬼子的恨怨之情,但也明确地告诉我们,他对革命的认识程度也不过就停留在这个水平上——抢劫财物、满足私利,刻画了他革命的盲目性,自私性,和对革命的不理解,同时也再一次体现了他的“精神胜利法”。

  (二)间接描写法,是中国传统的心理描写法,区别于西方直接剖析人物心理的方法,是借助于语言、动作、神态、环境等,间接刻画人物心理的方法,含蓄、细腻而深婉。

1.语言描写法,古语云:“言为心声”。在不同的场合,人物会因心境的不同而说出不同的话,这些不同的话语恰恰透露出人物特定情境下的内心世界。

例: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母亲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真算是一个有办法的人。”
  母亲回来了。……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简评】前后截然不同的语言描写,形象地透露出在“母亲”的心目中,于勒是好是坏,该亲该疏完全取决于有钱没钱,形象生动地刻划出“母亲”的心理活动,刻画了她自私、冷酷、唯利是图的性格特征。
2.行动反映法,世界著名短篇小说之王契诃夫曾经说过:“最好还是避免描写人物的精神状态,应当尽力使得人物的精神状态能够从他的行动中表现明白。”可见,具有人物鲜明个性的动作对反映人物的精神状态往往具有特别传神的效果。

例: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桔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朱自清《背影》

【简评】攀、缩、爬、抱、扑等一系列的动词,再现了父亲买橘子的背影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表明了我对父亲深深的爱意和深切地怀念。

  例: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他不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鲁迅《孔乙己》
  【简评】因为孔乙己从心眼里就瞧不起那些短衣帮,所以对来自他们的嘲笑丝毫不在意。相反,为了显示自己与短衣帮的不同,他便将九文大钱——“排”在柜台上。“排”这一典型化的动作充分反映了孔乙己得意、炫耀的心理——你们是些什么东西!只能花四文大钱,有我阔气吗?
3. 神态揭示法,“表情神态是显示人 物内心世界的镜子”。恰当地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神情,能反映出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
  例: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鲁迅《故乡》
  【简评】分别十几年的儿时伙伴相见,理应有说不完的相思之言,道不尽的欢快之情。但是,中年闰土与“我”相见之后,只是脸上“现出欢喜”之情——内心是高兴的,然而随“欢喜”同时现出的还有“凄凉”。这说明经过半个世纪的磨炼,闰土的头脑中烙上了封建等级观念的印记——儿时的朋友决不能与今天的“老爷”划等号,于是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闰土乍见儿时伙伴的喜与哀、酸与苦以及精神麻木等复杂的心理状态,在这种准确的神态描写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4. 细节描写法

例: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

——鲁迅《药》

【简评】“掏了半天”“又在外面按了两下”这两个细节把华家拮据的经济状况及华老栓谨小慎微的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

5.环境衬托法,清代学者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文学作品中,环境和景物描写总是为刻划人物,反映主题服务的。因此,特定的环境和景物描写往往能折射出人物特定的心态。
  例: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了歌吹了,还有几点火,……也许是渔火。

——鲁迅《社戏》
  【简评】这段文字,作者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等方面着笔,对田地里碧绿的豆麦、水中朦胧的月色、淡黑的起伏的连山、星星点点的渔火、豆麦和水草的清香、宛转悠扬的歌吹作了尽情的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通过景物描写来衬托“我”与小伙伴们去看戏途中那种欢快而迫切的心情。
  例: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的很。白天破好的席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不久,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雪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孙犁《荷花淀》
【简评】月亮、院子、女人、手上跳跃的苇眉子、远处的荷花淀、幽暗的荷香……有机地组合成了一副充满田园之乐的纯美的画。 我们完全可以想像得到,在这么一个环境之下劳作的水生嫂一定是一位勤劳、善良、美丽、能干的女性。作者对人物的形象虽不着一句赞美之词,但人物的灵魂、精神早已通过字里行间走向我们的心灵深处。而人物的美更是强化了环境的美,让人感觉到诗意顿生。

(三)虚拟情境描写法,即模拟当时的情境,设身处地模拟人物心理,再现人物心理活动的一种描写方法。

例:只是在她猝然去世之后,我才有余暇设想,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与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现在我可以断定,以她的聪慧和坚忍,在那些空落的白天后的黑夜,在那不眠的黑夜后的白天,她思来想去最后准是对自己说:“反正我不能不让他出去,未来的日子是他自己的,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园子里出了什么事,这苦难也只好我来承担。”在那段日子里——那是好几年长的一段日子,我想我一定使母亲作过了最坏的准备了,但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事实上我也真的没为她想过。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史铁生《我与地坛》

【简评】作者在模拟情景中通过想象,合理设想,推测再现母亲的内心独白,分析母亲那时候的担心、痛苦、恐惧等复杂的心理,表明我对母亲深切地怀念和深深地自责、愧疚的心理,如临其境,如是其人,真实感人。

(四)梦幻式描写法,是刻画人物心理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通过幻觉梦境,创设一种情境,揭示人物潜意识的心理活动,揭露人物心灵秘密的一种心理描写法。梦是人们心理的形象化显现,也是现实生活的一种曲折反映。俗语云“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它不仅能表现、发展和深化人物现有的心理,还能暗示以后心理发展变化的趋势。从而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揭示人物的性格。

例: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也会对她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暖和暖和手吗?她抽出了一根火柴。哧!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装着闪亮的铜脚铜捏手的大火炉前面。火炉里的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她觉得多么舒服啊!但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把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只拿着一根烧过了的火柴,坐在那儿。   

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就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从那儿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碗,填满了苹果和葡萄干的烤鹅正冒着热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可怜的小女孩走来——这时候,火柴又灭了,面前没有别的,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安徒生《卖火柴的女孩》

【简评】在微弱的火光中,小女孩幻想着暖烘烘的大火炉,热气腾腾的烤鹅,幻觉中的物象,真实地揭示了女孩内心的渴望,与又饥又饿又冷的残酷的现实形成强烈的对比,揭示了小女孩悲惨的命运,抨击了黑暗的社会现实。

例: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搭拉着两条腿,正在念着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

——契诃夫《凡卡》

  【简评】圣诞节前的深夜,凡卡趁老板一家出门,给爷爷写信,请求爷爷把他带回去,但信封上却没有写地址。信投出去以后,凡卡夜里做了一个甜美的梦——这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梦,但梦里却再现了凡卡熟悉的乡下生活,表现了他纯真无邪的童心和摆脱厄运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也正是通过这个不能实现的“梦”,反照出凡卡的悲惨境遇,控诉了沙皇俄国社会的黑暗和罪恶。从这个戛然而止的梦境结尾中,我们听到了作家发自内心的深沉叹息。

二 、[知识链接]

走进人物的心理世界

——人物的心理描写摭谈

“文学如果不能描写出人的心理活动,就没有文学。”(《短篇小说琐谈》)小说刻画人物的独特长处正在于作家的笔可以无拘无束地出入人物的心灵世界,精细入微地展示人物心理的复杂变化,通过人物内心世界情感的波动,激起读者心里的共鸣。那么,什么叫心理描写呢?心理描写就是通过剖析人物在特定环境下产生的想法、感触、联想等心理活动,挖掘人物思想感情,旨在深刻揭示人物精神世界的一种描写手法。因此,描写人物,除注意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外,还要学会描写人物的心理。人物的心理活动与人物的外貌、语言和行动不同,我们是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的。但是,我们可以从人物的表情、语言、行动来描写人物内心的思想活动、思想感情,通过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让读者感到更具体、更生动、更有感染力。

心理描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符合人物的性格和个性特点。“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现实生活中的人,各有不同,各有特点,具有相当大的差异性,也正是由于这种差异性,才使文学中的人物形象变得丰富多彩。因此,我们在描写人物的心里时,一定要注意把握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准确生动地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塑造较为成功的人物形象。如契诃夫笔下的别里科夫,是哪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他惧怕革命,害怕新生事物,是一位因循守旧的卫道士,因此便形成了他独特的个性:胆怯自私、苟且偷生而又顽固守旧、害怕并仇视一切变革。作品中五次写到他的“脸色”,一会儿“苍白”,一会儿“发青”,一会儿“由发青变成发白”。“苍白”是他精神猥琐、怯懦脆弱的奴性心理的表情特征;“发青”又是他对外界“刺激”惊恐不安、愤激不已的面部标志。这里,不同的脸色简直成了透视人物心理状态的“晴雨表”!更妙的是,与别里科夫的“青”“白”变化相映成趣,作者两次写到代表新生力量的华连卡姐弟那“涨红”的脸,两相对照,尤觉妙不可言,传神地描写出了别里科夫胆小怕事的个性特点,描写出了华连卡姐弟活泼开朗,喜欢接受新生事物的个性特点,真是匠心独具的传神之笔!人的表情神态、动作语言是心理活动的外在流露和表现方式,因而从人物刻画的角度看,特定心理支配下的表情、动作、语言乃至对存在环境的描写都间接反映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精神状态,属于间接的心理描写,较之直接的心理描写,它具有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的特点,但无论是直接描写还是间接的心理描写,都一定要服务于性格的需要。
(2)要服务于作品主题的需要。一篇文章,主题犹如人的心脏,是核心,是关键,不管你描写的有多好,如果脱离了主题,就成了文章的败笔,只有服务于主题的需要,淋淋尽致地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才能使文章锦上添花。在《项链》一文中,作者旨在通过对女主人公的塑造,揭露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对人性的腐化,揭露虚荣带给人惨痛的代价,围绕这个中心,作者尽心塑造了玛蒂尔德这个人物形象,所以,女主人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等等处处都点染着虚荣的色彩,比如女主人公玛蒂尔德接到请柬后的两句对话。丈夫得意洋洋地把请柬递给她,原以为她会喜出望外,不料她懊恼地把请柬丢在桌上,咕哝着:“你叫我拿着这东西怎么办呢?”这话乍听起来有些没头没脑——难道她连请柬的意思都看不懂?不明摆着请你赴会,而不正是你朝思暮想的吗?其实她话中有话。而呆头呆脑,只知一味迁就的路瓦栽却误以为妻子不想去,不厌其烦地向她说明请柬来之不易。这时玛蒂尔德再也忍不住了——“她用恼怒的眼睛瞧着他,不耐烦地大声说:‘你打算让我穿什么去呢?’”这才是她第一句话的弦外音。只此两句便把玛蒂尔德任性、虚荣的个性和此刻焦躁烦恼、痛苦的心情表现得入木三分。从情节布局看,这里虽然刚刚发端,却无疑使原本长期存在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进入一触即发的阶段,为下文刻画她不安寒伧、渴慕富贵、醉心浮华的性格特征作了坚实的铺垫,一夜浮华,十年艰辛,开篇的心理描写便暗示了人物性格的走向和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3)要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如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等揭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一种描写手法往往过于单调,不能多层面,有深度广度地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所以,好多著名的作家在刻画人物形象时,总是综合应用多种描写手法,多侧面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丰富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当然了,选择一种描写手法还是多种描写手法,完全取决于作品的需要,取决于特定环境下特定人物个性的需要,决不能笼统下结论,在《背影》一文中,作者感悟父爱的一节,就应运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父亲翻过铁路买橘子时的动作描写“攀、缩、爬、抱、扑”,淡淡的一句话“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无不形象生动地刻画出父亲那微胖的体型,父亲的不善言辞,父亲的质朴,父亲发自内心对我的深深的爱,至真至情,感人至深。值得注意的是神态、行动、语言等描写,有时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常常融为一体,以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同时,要力求使所描写的神态、行动、语言等符合特定情景中的人物的心态,不能为描写而描写。

(4)要强调描写的真实性。唯有真实才能透露出人物内心的秘密,才能打动读者。在写文章时,人们往往强调创新,何谓创新?创新的最佳境界是什么?其实简单的说法就是真实,用我手写我心,用个性的人物代言共性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把个性的真实进行艺术化处理,也就是说,一定要遵从与人物的内心世界,真实地刻画人物的心理,但又不能拘泥于人物的真实,要让个性的人物形象具有共性的人物所具有的心理特点,其心理状态反映的是共性的特点,是一类人的心理特点,在你我他的身上都能看到,典型的心理才具有超人的感染力,才能引发读者的共鸣,引发读者的深思。如阿Q、葛朗台、茶花女等诸多文学画廊中的人物,哪一个不既是个性形象的代表,又是共性形象的代言,哪一个不是复合型人物,如果他们是单纯地个性,也许会很有感染力,但一定行之不远,更不会成为历史画廊中的人物。

老作家杨朔说:“看见一个人的外表容易,想看见一个人的内心却是非常困难的。而看不见一个人的内心,我们就不能说认识了这个人。”他又说:“我们最摸得准的人,常常是我们最熟悉的人。所以我绝不放松去观察了解我周围的人。这些人整天在你的身边,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看惯了,你也许会觉得没什么。要知道,就是这些身边的人,在写作时,常常会给我们最大的帮助。”由此可见,要写好人物的心理活动,就要注意观察了解你周围的人,不但要了解人物在做什么,还要透过人物的神态、语言、行动,知道他在“想什么”,也就是说要观其行,知其神。

三、[临溪而渔]

1.你是一位性格开朗、外向的孩子,平时比较贪玩,因为贪玩,经常忘记写作业,经常惹父母生气,有一次,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母亲加班回来,检查你的作业时,你做的一塌糊涂,此时母亲大发雷霆,你感到很委屈…...

请设身处地体验此情此景,描摹一下母亲当时的心理活动;描摹一下自己的心理活动。

2.有一天,你和朋友逛街,走到了网吧,朋友豪爽地邀请你进网吧聊天,并夸耀地告诉你聊天如何如何自由,如何如何刺激,弄得从未进过网吧的你很动心,但也很纠结,想去,但又怕…...

请真实地描摹你当时内心挣扎是的矛盾、纠结的心理活动过程。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