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互联网应用技术代写论文在我国的普及,网络语言正向我们扑面而来,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语言在丰富现代汉语内容的同时,也给语言规范化和传统的语文教学带来了冲击。面对这一新的语言现象,语文教育工作者既不可视而不见,又不可大惊小怪,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规范语言和网络语言的关系,树立科学的语言观。
关键词:网络语言;语文教学;影响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在我国的迅速普及,上网的人数也急剧增加。网络语言以其言简意赅、方便快捷、诙谐幽默等特点,受到青少年的青睐,并大量出现在学生作文中。网络语言正冲击着传统语言表达习惯,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那么,网络语言究竟是新新人类的文字游戏,还是现代汉语的积极发展?我们应该强行禁止使用,还是应该加以规范,或者应该给网络语言一个登堂入室的通道呢?本文拟从网络语言对语文教学的负面影响作一管窥。
一、关于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病毒、防火墙等;另一种是网民之间用于交际的常用词语,如美眉、菜鸟等。后一种是人们争论的焦点,也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网络语言的内容复杂,构成方式多种多样,其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字母词语
字母词快捷方便,夹杂在汉字中有一种醒目凸现的效果,给人视觉上的冲击,迅速成为青少年的新宠,如E-mail(电子邮件)等;另外还有汉语拼音字母词,如GG(哥哥)等;还有一些是英汉双语混杂词,如I服了you(我真服了你了)等等。
2.表意数字
以数字形式出现的网络语言也不可小觑,它的出现与我们这个时代信息数字化有很大的关系,就是用数字谐音来完成和实现表达意义的任务与功能,如“1573”(一往情深)等;或用数字象征某种含义,如100或10表示很完美等。
3.表情符号
网民们因不能像现实中那样面对面地交谈,常借助于语言以外的补充手段,将一些符号、数字或字母组合在一起,模拟一定的表情,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如“:)”(开心的微笑)、“?—?”(瞪眼睛)等等。
4.特色词语
网络这一全新的交流空间,其虚拟性、平等性、开放性和生动性等特点为使用者提供了一个特殊的语言环境,所以一批极具鲜明色彩的网络词语随之产生。或使用汉字谐音替代,如斑竹——版主(BBS的管理员)、大虾——大侠(网络高手);或根据音变造词,如酱紫(这样子)、酿紫(那样子)、表(不要)等。
5.旧词新义
将日常语言中的词语,在网络上歪曲解释,另赋新义,传递一种轻松调侃的意趣。如天才(天生蠢材)、讨厌(讨人喜欢百看不厌)、可爱(可怜没人爱)、打铁(发帖子)等等。
6.叠音词
在网络语言中,为表示亲昵和可爱,会出现一些充满童趣的叠音词,如漂漂(漂亮)、片片(照片)等等。
网络语言种类繁多,令人目不暇接,网民们在不影响沟通的前提下,将各种材料信手拈来,只要乐意,就任意组合,显示出很大的随意性。英汉混杂、符号字母混用、超常规的语法等不胜枚举,或无意使然,或刻意为之,真是“让人欢喜让人忧”。
二、网络语言对语文教学的负面影响
青少年思想活跃,追求变化,喜欢标新立异。而网络语言的前卫性、自由性、丰富性似乎给了他们彰显个性、张扬自我的一个平台,他们对网络语言的使用大有超过对传统语言使用的趋势:聊天,邮件代替信件,博客代替日记,发帖子代替争论,发短信代替打电话。网络语言正从网上走到网下,成为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习惯采用的表达和交流方式,同时网络语言五彩缤纷的词汇和超常规的语法,乃至用语粗俗等特点,给语文教学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1.同音替代影响规范语言的学习和使用
用外文缩写、图形符号、数字谐音等代替文字来进行交流,造成表达上的牵强附会和理解上的障碍,从某种程度来说是汉语言文化的发展是一种歧途。青少年,尤其是小学生对于复杂的汉字还不能驾轻就熟,长期受网络语言的熏染,习惯成自然,其正规语言的应用能力势必会下降。
2.网络语言影响日常语文教学
在网络语言中有违传统语言规范的现象屡见不鲜,如故意写错别字、故意歪曲字词的本意等。这种偏离传统语言习惯的网络语言,已日渐影响到正常的语文教学。网语可说,但充满网语的作文不能写,尤其是参加高考的学生。因为“高考作文检测的是学生与教材结合的语文应用能力,考的是书面语表达形式,应该遵循平面语体的规范”。(教育部官员语)对网络语言的争论归争论,但作文的评判必须遵守国家教育部统一的规定和法则。
3.影响青少年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审美欣赏
由于不是面对面交流,一些人借着身份隐蔽和屏幕的保护,为发泄自己的情绪或满足目己的低级趣味,肆无忌惮地在网络中使用一些淫秽、猥亵的“垃圾词语”,这些粗俗的语言,严重影响着青少年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审美欣赏。
4.对青少年口语交际的影响
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聊天室,在现实生活中缺乏交际能力和口头言语表达能力的锻炼。网络语言中的“零语值”话语和“无厘头”格式,对青少年的口语交际会产生负面影响。
5.网络语言对青少年的书写能力也有一定的冲击
网上交流利用的是键盘,所有的文字均是敲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坐在电脑前利用鼠标进行“书写”,对汉字的笔顺、笔画、间架结构会逐渐陌生,汉字书写能力也会逐渐下降,长此以往,难免会成为鼠标的奴隶。
三、如何应对网络语言的影响
网络语言的出现“是时代变迁的记录,更是社会文化的载体,它彰显出网络时代青年人的思维习惯与言语方式,也传达出属于这个时代的,只有青年能领悟的人文精神”。青少年对网络语言的热衷,折射出他们渴望被社会注意、理解和认同的迫切心情。网络语言对语文教学的影响,我们不能视而不见,要客观地对待。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方法:
1.对学生使用网络语言应疏、导结合
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喜欢并运用网络语言,如果人为地阻止他们使用,势必会导致他们与老师之间的代沟不断加大。语言是活的,语言本身也是发展的,它一直处于变化之中,不可能局限在以前形成的规矩中。网络语言既然能够在青少年中间风靡,就说明它是有一定生命力的,强行阻止是管制不了的,疏导是个好办法。当然也不能全盘吸收盲目顺从青少年的喜好,而要在他们运用网络语言的同时,给予相应的引导,使他们在运用过程中学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提高分辨能力,做出正确判断,使网络语言不断丰富他们的语言生活。
2.警惕语言泛网络化
网络语言既称“网络语言”,其适用范围也应限于网络,而不应无节制地被泛化,更不应使其堂而皇之地登堂入室,侵占课堂这块净土。在教育下一代的课堂上,如果任由网络语言泛化,很难想象天性好奇的孩子们会怎样去详加研究并力求使用精到。对于学生来说,在未掌握语言规范之前,就过多地被网络中的一些不规范的语言熏染,其正规语言的运用能力就会下降,一旦习惯成为自然,对其今后的成长则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尤其严重的是,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网络语言,给了孩子们某种肯定的暗示,就会让本已深受网络语言流毒之苦的语文课堂更加面目全非。网络语言在网络生活中玩玩可以,但决不能堂而皇之地写在作文中,语文教学也万不可被冗杂的网络语言晃花了眼,应坚守自己规范的、标准的、正统的教育传统。
3.让网络语言成为师生和谐的催化剂
当网络语言已经介入现实生活,语文教师不必大惊小怪,更不要视其为洪水猛兽,而要使网络语言成为师生关系和谐的催化剂。2003年6月6日《北京晚报》发表的一篇题为《上网说话请用网语》的文章写道:“每一种语言都是需要不断学习的,如果你拒绝学习某种语言,那么同时也就等于被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和圈子拒绝。所以,家长、老师别拒绝网络语言的学习。”面对网络语言向传统语言的渗透,教师不妨学习一下网络语言,因为网络语言可以反映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教师学会网络语言有助于和学生沟通,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学生。教师只有融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想法,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学生也才可能更加心甘情愿地接受教导。有专家指出:老师不能成为学生时髦语言的“菜鸟”,要成为精通学生时髦语言的“大虾”(大侠),否则就会丧失教育的主动权。
4.对网络语言要持宽容的态度
网络语言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当传统语言的纯度被网络语言稀释的时候,无论我们愿意还是不愿意,支持还是反对,它都将作为一种客观现象继续存在下去。汉语本身就是不断变化的,坦然接受这种变化,是对语言发展规律的尊重。虽然网络语言给汉语的规范化、纯洁性带来极大的冲击,但不可否认,网络语言确实也为汉语注入了新鲜成份。许嘉璐在《文汇报》上指出:“规范并不能阻止语言的发展演变和出现一些奇怪的语言现象,当然也不能保证出现新词新语新说法人人都懂得,不进行规范当然不行,过分强调规范,希望纯而又纯也不行。”语文教学面对网络语言的冲击,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辩证的思想去分辨和处理,不能一味指责,一棍子打死,要相信“语言在自身发展中有很强的自我清洗排污的能力。”(李行键语)语文教学对网络语言应持宽容的态度,让语言的使用者和语言发展规律去对其进行“大浪淘沙”。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