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远古时代,人们为了方便口耳相传,《周易》的卦辞和爻辞都十分简洁,人们乐于揣摩玩味。根据《周易》的观点来看,宇宙万事万物既有它的象,又有它的理;用辩证的观点看,既然有它的理,也必然有它的象。同时,每个象也一定有它的数。《周易·系辞上》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比如一张纸,是用来写字的,能够写字是它的道理;而纸的形状、大小是它的象;它能够写多少字、用多久,这就是它的数。万事万物,都有它的复杂性和变动性。古人在行事的时候,如求官、求学、求子等,决定自己下一步的行动时就要占算。这就是我国古代《易经》的四大功能象、数、理、占。
第一个功能是“象”有物必有象,中国人都喜欢看象,也习惯看人相。观天象,观日观月,可以知时辰;迷路了,观天象,可以知南北。何为象呢?就是以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古人认为象的实质在于“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如八卦,乾之象为天、为太阳、为男人等;坤之象为地、为月亮、为女人等。古代先贤观天之象,测算星移斗转的周期,以纪理定历法阴阳变化之节律;观地之象,标志分野坐标系统。
《周易·系辞下》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易经》是一部以卦象来象征事物表达思想内容的书,八卦象征八种事物,如乾为天,坤为地,巽为风,震为雷,艮为山。将八卦重迭成六十四卦,《易经》的每一卦,既象征事物的外形,又象征事物间的联系,更象征阴阳对立的矛盾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的运动、变化,从而显示事物变化的结果。
第二个功能是“数”有象必有数,《易经》的数是活的,古人称为“象以定数”,事物的发展是无穷无尽的,因此卦象的变化也是无穷无尽的,天地之物,大而天地山川,微而草木禽虫,君臣父子之伦,毛发爪甲之细,无一不备于卦,知此则可与言八卦之象也。《易经》有几套数字系统。一是天地之数,天数二十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二是大衍之数,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三是爻位之数,每卦六个爻,阳爻用九表示,阴爻用六表示。
《易经》之数从何而来?圣人作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则易数来自河图、洛书。《易传》将卦爻象所蕴含的深刻思想阐释发挥,使象数思维为特征的《易经》,具有高度的哲理性。
第三个功能是“理”有数必有理,《易经》的理,是指推理。《系辞传》曰:“易简而天下之理得,天下之理得,而成乎其中也。”三国的王弼提出了研究易学应从易理上去分析,不孤立地去谈象数。卦爻之辞之言是为了明“象”,明了“象”,比喻的实质就无须局限于卦爻之辞。“象”是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一个深刻的理“意”的。
象数乃理气之实际,无象数理气皆空;我们要主张“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命”就是客观必然性,它是天道和人道之中存在的规律,我们只有掌握了它,才能预示未来,趋吉避凶。《易经》的理,具有哲理性、科学性。荀子说:“善易者不占。”每一个人或做每一件事,都要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去推理,那么不需要占算,就可以预知结果。
第四个功能是“占”面对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不少人都想通过《易经》的占卜来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易经》并不主张命定论,占卜只能给你提供借鉴和参考,而对待事物主要是按照其发展规律,去应对、调整思想和方法,因势利导,才能把事情办好。“占”应当说是根据象所表达的概念,通过求神弄鬼的占算,是根本没有科学性的。
我们要从历史的角度看待“占”,一方面我们要反对把易学沦为卜筮,反对那些打着易学招牌美其名曰的“预测学”,把易学推向歪门邪道。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完全排斥对“筮”这一派人著作的研究,因为在这些著作中还有大量的易学知识,可以从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好地为易学的研究所运用。
唯有学习能抵御时间的磨损
扫描二维码,进入下载页面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