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POP-Q分期系统的临床应用体会及思考

本文刊登于《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7年10期999-1002页

作者:孙秀丽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北京 100044

电子信箱:sunxiuli918@126.com

盆腔器官脱垂(pelvicorgan prolapse,POP )是中老年女性的常见疾病。可一种或几种器官同时脱垂,主要包括阴道前后壁脱垂和子宫或穹窿脱垂,同时可伴有膀胱、直肠和小肠膨出。临床上需要应用分期体系来评价器官脱垂的严重程度。在POP-Q评分系统用于临床之前,国际上尚无通用的分度体系。我国以往常用的是1979年全国部分省市、自治区子宫脱垂及瘘防治科协协作组提出的分度标准,虽简单易学,但较粗糙,不够精准。而其他国家也都有自己习惯的分度标准。

1

POP-Q量化分期概述

1990年Petros 提出盆底整体理论,刷新了对盆底疾病发病机制的认识。1992年之后Delancey相继提出了阴道支持结构“三水平理论”及 “三腔室理论”,不同腔室和不同水平的脱垂之间相对独立。前盆腔缺陷可以导致膀胱及阴道前壁脱垂;中盆腔缺陷可导致子宫及阴道穹窿脱垂;而后盆腔缺陷可导致阴道后壁及直肠膨出。如阴道支持轴Level1缺陷可导致子宫脱垂和阴道穹窿脱垂,而Level2、3缺陷常导致阴道前壁和(或)后壁脱垂。至此,盆底疾病的理论基础及诊治飞速发展。但由于使用的临床评估体系不一致,导致无法评判及横向比较各个研究中心的临床治疗效果,也无法进行有效的学术交流,严重阻碍了学科的发展。因此临床上急需一种新的普遍应用的分期标准。POP-Q量化分期(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fication system)应运而生。1993年,国际尿控协会、美国妇科泌尿协会及美国妇科手术医师协会共同拟定了POP-Q分期草案,经过一年多的临床应用后进行修订,于1996年正式颁布并推广应用。与以往的多种分度标准相比,POP-Q分期具有客观、细致、良好的可靠性和重复性等优点。POP-Q分期推出的前几年并未得到广泛的认可。至1999年,仅有13%的文献应用POP-Q分期。经过近10年的时间,POP-Q分期才获得了普遍的接受。2007年,82%的文献已经采用POP-Q分期。至今,在大型国际会议上,几乎所有的报告均采用POP-Q分期。

目前的情形是,如果一篇文章没有采用POP-Q分期,那么不论研究的病例数规模有多大、科研设计多么合理、结果多么完美,都很难被权威的杂志接收发表,鲜有机会在国际会议上进行交流。毫无疑问,POP-Q分期已成为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盆腔器官脱垂评价体系。

POP-Q分期系统应用20余年来,对妇科泌尿学的发展及科研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但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

2

POP-Q评分与盆腔器官膨出的关系

POP-Q量化分期标准采用6个点、3条线来描述前、中、后盆腔脱垂的情况。Aa与Ba反映前盆腔脱垂的情况;C和D点反映中盆腔脱垂情况;Ap与Bp代表后盆腔情况。6个点以处女膜缘为界,平处女膜缘为0,在其上方为负值,下方为正值,单位为厘米(cm)。各点<-1 cm为ⅰ期,-1cm~+1="" cm为ⅱ期,="">+1 cm~

2.1 前盆腔脱垂判定 Aa点为阴道前壁正中距离处女膜缘3 cm的点,代表的是尿道的位置。无脱垂时位于处女膜缘上方3 cm处,记为-3 cm,脱垂最严重时为+3 cm。如果Aa点增大提示尿道下移,尿道高活动性,容易发生压力性尿失禁。Ba点为Aa点与C点之间的脱垂最远点,表示的是膀胱的位置。值得注意的是Ba点并非阴道前壁上的固定位置点,切记Ba点不应该小于Aa点,至少应相等,有些POP-Q评分一望而知是错误的(如:Aa:0,Ba:-2)。

另外,要关注Ba点与C点的关系,同为阴道前壁脱垂 Ⅲ期,可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例如:Ba+4,C:-2,提示膀胱膨出严重,超出子宫或穹窿脱垂。但如Ba+4, C+6,虽也诊断阴道前壁脱垂Ⅲ期,但可能并非膀胱膨出,而是因为子宫或穹窿脱垂严重将前穹窿下拉引起。此两种情况手术方式的抉择不同,后者以中盆腔缺陷为主,如果中盆腔悬吊到位,Ba点随之归位,可能不需要特殊修复阴道前壁。

2.2 中盆腔脱垂判定 C点为宫颈的最远点,可以在宫颈前唇或后唇(因有些患者宫颈前后唇不对称),如果子宫已经切除,则C点为穹窿最低点。D点是子宫骶骨韧带宫颈附着处,如子宫切除则无D点。C点与D点间的距离为宫颈的长度。根据其与处女膜缘的距离,如果子宫无脱垂,C点应在-TVL~TVL-2。如完全脱垂,应为TVL-2。常见的中盆腔脱垂有两种情况:(1)宫颈延长:如C点为+3,D点在-5,虽诊断为子宫脱垂Ⅲ期,但实际上为宫颈延长,子宫体位置基本正常。可进行曼氏手术。(2)真正的子宫脱垂,C点和D点均下移。可同时伴或不伴有膀胱或(及)直肠的膨出。

2.3 后盆腔脱垂判定 阴道后壁的两点与前壁相呼应,Ap点为距离处女膜缘3 cm处阴道后壁正中的点,代表的是肛管与直肠的交接点,Bp点为Ap点与D点之间的最低点,反映直肠膨出的情况。POP最常见的部位是前盆腔缺陷,其次中盆腔缺陷,单纯的后盆腔脱垂较少见。如果患者的前、中盆腔均无明显异常,而后盆腔脱垂严重,例如C:-5,Bp:+3,此时应警惕高位小肠疝可能。笔者还曾遇到1例特殊的病例,前中盆腔位置正常,Bp:+4,手术分离阴道后壁时发现为阔韧带肌瘤突出至阴道直肠之间导致,切除肌瘤后行阴道后壁自体组织修补,术后解剖复位良好。

2.4 3条线 分别是TVL(阴道全长),Gh(生殖道裂孔长度)和Bp(会阴体长度)。虽然此3条线未参与分期,但也应关注。当Gh过大时,提示盆底生殖道裂孔面积大,盆底的缺陷增大,在腹压增大的情况下,盆腔器官易从生殖道裂孔脱出,机制类似于外科疝,因此也有人将POP称为盆底疝。所以在行盆底重建手术纠正POP时,也要重视第三水平的修复,适当缩小Gh,有助于降低复发率。

3

POP-Q评分对临床治疗的指导及对疗效的评价意义

手术是治疗重度POP的主要手段。评价手术的疗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解剖学复位和功能恢复。对于术后解剖学复位的评价,POP-Q评分与传统的分期比较具有更大的优势。通过手术前后POP-Q评分的比较,不仅可以看出手术是否纠正了脱垂,纠正的程度,同时如果有复发,也可看出复发的部位及程度,从而评价手术效果,指导临床治疗选择。对多种手术方式进行横向比较,有助于评价手术的成功率、复发率及功能恢复情况。

关于手术后复发的标准,以往定义为任何腔室位点≥Ⅱ期即为复发。意味着如果Aa或Ba位于处女膜缘上1 cm(≥-1)即可诊断复发。按照此标准诊断的复发率非常高。而患者可能自觉良好无任何症状。且在临床实践中,行前盆腔网片植入术时,网片远端固定点不能超过Aa点,如果患者术前Aa为0的话,术后可能仍为0,照上述标准已经够诊断复发,但膀胱膨出及子宫脱垂已纠正,实际手术效果满意。鉴于此,现在更多的学者推荐采用以处女膜缘为界来判定复发。如果任何位点超出处女膜缘,即≥0,同时有阴道肿物的症状,可诊断为复发。

4

POP-Q评分的缺陷

POP-Q评分系统是多个学会多位专家协商制定并经临床验证后推出,经过20余年的临床应用,与其他分度标准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其并非完美,有许多学者对其提出质疑。笔者在临床应用中也发现POP-Q评分的一些缺陷。

4.1 复杂,难掌握,学习曲线长 尽管POP-Q评分已经获得了较广泛的认可,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评判POP程度的体系,但并非所有的中心均使用这种分期系统。

在我国,大型三甲医院的盆底专业医生大都已经很熟练使用POP-Q评分,但大部分中小型医院仍使用传统的分度标准,据报道我国一级、二级及三级医院中使用POP-Q评分的比例分别为20.0%, 35.4%和77.8%。除了盆底专业的医生以外,其他妇产科医生绝大多数不能掌握POP-Q评分。与其他分期标准相比学习曲线长。POP-Q分期系统很难自学,需要由有经验的教授亲自讲解教授,并且需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应用巩固。因其较复杂,大部分非盆底专业的医生对于POP-Q分期不了解,很难明白Ba点+3是什么意思,对于疾病的交流及会诊等造成阻碍。因此临床上需要一个更简化易懂好掌握的分期标准。

4.2 对于旁缺陷的诊断不足 POP-Q评分注重前、中、后盆腔缺项的划分,并对脱垂的程度量化到cm。这是较其他分度标准优越之处。但其没有关注到阴道旁缺陷。阴道前壁的脱垂有三种类型:横向缺陷、中央型缺陷及旁缺陷。中央型缺陷及旁缺陷临床上较常见,但手术方式可能不同。从现有的POP-Q评分中我们无法得到关于前盆脱垂缺损类型的信息,实为遗憾之处。

4.3 POP-Q分期标准划分不完全切合临床 按照其标准,任何位点只要略小于正常即超出0期,据此仅有24%的成年女性为POP-Q 0期。妇科医生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以为经阴道分娩过的女性,前尿道段(Aa)大多会有不同程度的下移,为-3 cm者罕见,但患者并无不适症状,临床也不会干预。因此POP-Q分期对于正常者的标准过于严格;对于顶端脱垂I期范围过大:由于C点正常位置为-7左右,而<-1均为I期,因此POP-Q系统对于顶端脱垂程度的分期过于宽松。

有时Ⅰ期的脱垂可能较II期脱垂更应积极处理,如:Aa,Ba和C点均为-2,诊断为阴道前壁脱垂Ⅰ期,子宫脱垂I期。另一例:Aa-1,Ba:-1,C:-5,诊断为前盆脱垂Ⅱ期,子宫脱垂Ⅰ期。前者虽为Ⅰ期但子宫脱垂明显较后一例严重并可能有更多症状;对于Ⅱ期的划分是处女膜缘上下1 cm之内,不知当初制定者为何没有以处女膜缘为界。脱垂器官如未达处女膜缘,患者往往没有过多的不适症状,而一旦超出处女膜缘,阴道肿物感及下坠感主诉明显增多,按照POP-Q分期标准可能均为Ⅱ期。为了弥补这一缺陷,许多手术适应症中要加上这样一句:有症状的Ⅱ期脱垂可考虑手术治疗。Ⅲ期的跨越度更大,从处女膜缘下1 cm至阴道全长脱出,而Ba点+5的阴道前壁脱垂Ⅲ期与Ba+6的Ⅳ期脱垂在临床的处理上几乎无不同。以上情况导致根据分期制定治疗方式时有时并不恰当。因此很多临床医生关注的是具体的分值而非分期。

5

POP-Q分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5.1 Aa点与Ba点是否可能单独评价 按照POP-Q评分的定义,Ba应≥Aa点。如上所述,经产妇尿道下移者非常常见,因此如果Aa:0,Ba也至少为0。此时是否有膀胱膨出不得而知。

5.2 关于D点 D点是很多人心中的痛。甚至定义本身就自相矛盾。根据Bump 等的描述,D点是后穹窿或是宫骶韧带在宫颈部位的附着点。而后穹窿与宫骶韧带在宫颈部位的附着点本身就不是同一点。个人认为D点定义为宫骶韧带在宫颈部位的附着点更合理,因此C点与D点的差才能表示宫颈的长度,于临床更有意义。但测量起来有一定难度。术前靠手检难以明确宫骶韧带附着点。

5.3 TVL-2,为什么? 关于IV期脱垂的定义为≥TVL-2,为何不是TVL,-2?原因各说纷纭,鲜有定论。

5.4 阴道轴向 阴道的轴向与阴道功能相关,对于手术效果的评价有意义。但POP-Q分期并未涵盖阴道轴向。

6

展望

POP-Q分期系统应用20年来,对妇科泌尿学的发展及科研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但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因此国内外业内专家也在积极呼吁推出POP-Q 2.0,进行改进,使其更简化、易懂、精确并切合临床实际。相信POP-Q2.0终将面世,我们拭目以待。(参考文献略)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