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中华两大祭祀活动(帝神、祖师)

作者:潘长宏

2021年12月27日

在中华祭祀活动中,司马迁在《史记》中,第一个帝王传记就是黄帝的传记。并且,黄帝是半神和半人的化身。作为人,黄帝是华夏部族的君王,后世朝廷的法统,名义上都和黄帝的法统一脉相承。在《史记》里面,不论是吴越还是楚人,乃至匈奴,和中原的汉人都有着黄帝这样一个祖先,在后世,诸如北魏等王朝,在修撰族谱的时候,也会千方百计论证自己也是黄帝的后人。可以说,黄帝在华夏历史上,几乎是所有帝王的共同祖先。《老子》有这样一句话: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即:国家的根据,在于祭祀与军事。

(陕西皇帝陵)

祭祀的意义就是通过信仰而凝聚人心。一个朝廷如果人心散了,那么,军事力量也不过是外强中干的纸老虎而已。目的就是需要让老百姓继续维持之前的价值观,不至于胡思乱想,继续当一个好百姓、顺民。不论是从权力角度、祭祖角度还是文明开化角度来说,黄帝都应该受到后世帝王的祭祀。 一般来说,古代皇帝祭祀黄帝的时候,都选择在陕西黄陵县的黄帝祖庙对黄帝进行祭祀。在祭祀之前,皇帝需要沐浴斋戒,来表示自己对黄帝的尊重。而后,在黄帝祖庙进行陈设祭坛,一般来说,祭坛上黄帝位于左侧,因为祭坛中间是天帝的神主牌位,天帝的左侧则是黄帝的神主牌位——从这可以看出,在古代皇帝的观念里,黄帝的地位仅次于天帝。 而后,在献祭当日,皇帝带着群臣献上祭品以后,带领群臣跪读祭文,而后献爵位,之后,则举行亚献礼和终献礼。

孔子祭祀,孔子的影响范围,要远超黄帝。 因为孔子虽然在世的时候,始终颠沛流离,其政治理想和抱负始终没得到施展,但是,在汉武帝以后,孔子的思想成为事实上的中国乃至整个远东的“国教”。历史上,胡人入主中原也好,儒家文化圈其他国家也罢,都有祭祀孔子的传统。有两个例子分享给大家:一是大辽帝国建国的第二年,辽国皇帝耶律阿保机就举行了祭祀孔子的大典,表示大辽是华夏王朝,而非番邦蛮夷——可以说,在古代远东,对孔子的态度,几乎就是华夷之辨的分水岭。二是近代日本人在侵略中国之前,还曾打算拉拢孔子的后人在伪政权里做事。不过,这个举措被国民政府及时粉碎,孔子和孔子的后人,在古代华夏也备受推崇。比如孔子被很多王朝尊为王爵——即文宣王,甚至西夏这样的王朝,直接将孔子尊为皇帝——即西夏文宣皇帝。而孔子的后人,历经华夏二十四朝改朝换代,始终封侯拜相,这一点,在华夏历史上堪称奇迹。

(山东曲阜孔庙)

在中国最早祭祀孔子的皇帝是汉高帝。当时刘邦路过鲁国故地,举办了祭孔仪式。不过当时儒家并非之前朝廷的官方思想,儒家的地位也远非后世可比,因此有历史学者认为,刘邦的这一举措,多半是为了笼络鲁地百姓的民心。因为齐鲁是楚汉相争后,汉朝朝廷最后平定的地方。 在唐宋时代,唐宋朝廷每年四次进行祭孔——而地方上则每年两次进行祭孔活动。到了清朝,由于清朝统治者是满人,因此满人统治者为了获得汉族地主和儒生的支持,对祭孔活动格外积极。 按照清代的规矩:祭孔情况分三种。第一种,就是每年春夏秋冬换季后的第一个月,皇帝要去太庙祭祀祖先,顺便祭祀孔子; 第二种,则是大清朝廷有新皇帝登基、过大寿,或者皇帝册立皇后和贵妃等重要活动,皇帝要去太庙祭祀,同时也要祭祀孔子——从这不难看出,在清朝,想被皇帝册立贵妃的难度是何等大,需要劳驾皇帝去祭孔。 第三种,则是每到除夕的前一天,皇帝需要去太庙祭祀祖先,同时也要祭祀孔子。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