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胡希恕经方医学体系以八纲、六经为主,临床先辨八纲、六经,继辨方证。如何准确判定六经为病是经方学习的重中之重,本期为大家分享六经病的判定标准之太阳病、少阴病。(编辑:木易火耳)
胡希恕经方医学
太阳病
太阳病是表证之一,与少阴病相对存在的证,基于胡希恕先生的研究,我们把判断太阳病的主要内容归纳如下:
主提纲:即《伤寒论》第1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这是判定太阳病的主要提纲,是说太阳病,不是指的一种个别的病,而是指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为特征的一般常见的证。
即是说无论什么病,若有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等一系列症状者,即称太阳病。
辅助提纲(有以下4条):
第7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
经方在漫长发展过程中,我们的祖辈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表证有阴阳之分,每个病位皆有阴阳两类证,表证亦分阴阳两类证,即
表证有发热恶寒者,此为病位在表的表阳证即太阳病,若表证呈现不发热而恶寒者,此为病位在表的表阴证即少阴病,此是判断太阳病和少阴病的关键。
第2条: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病又分中风和伤寒,太阳病若同时出现发热汗出,恶风而脉按之缓弱者,则名之为中风。
第3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上述的太阳病,无论是见已经发热,或还未发热,但必恶寒,是说恶寒是太阳病表证的重要症状。若同时更见有身体疼痛,呕逆,脉寸关尺各部俱紧者,则名之为伤寒。即是说,太阳病又有伤寒、中风之分,中风和伤寒为太阳病两类不同的病证。 前者由于汗出而敏于恶风,因名之为中风;后者由于无汗而不恶风,或少恶风,但重于恶寒,因名之为伤寒。不过于风曰中,而于寒曰伤,实亦不无深意。即太阳病原是人体欲借发汗的机转,自体表以解除其病,但限于自然的良能,或虽得汗出而邪反乘汗出之虚深入于肌胰。
中者中于内,名曰中风者,以示在表之邪深也。或不得汗出,病邪郁集于肤表,只是不得其汗而出,伤者伤于外,名为伤寒者,以示在表的邪浅也。
第6条: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
本条是明确与温病的鉴别,温病形似太阳病,但太阳病是热在表,发热而不渴,且必恶寒。今发热而渴不恶寒,是为热甚于里的阳明病。
这里要注意,张仲景把温病、风温皆归类于里阳证阳明病,细读阳明病篇可明了。 由以上可知,太阳病的定义、概念即是提纲所述,即主要由第1条“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主要特征来判定,并由第2、3、6、7条作辅助判定。其主要概念是:
所谓的太阳病,指的是在表的阳证,即人体患病后,机体反应出的症状特点为病位在表、其病情为阳热性一类的证(中风、伤寒),而不是经络脏腑概念。
少阴病
少阴病与太阳病是同属表证,但有阴阳之别,故前面太阳篇有“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的说明。不过此仅就发热与否以示两者之辨还不够完善,因此于少阴病篇又提出:“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以是少阴病的特征,不但无热而恶寒,与太阳病发热恶寒者有别,而且津血俱不足,脉亦微细,并其人困倦少神,与太阳病有着明显区别,故
不论太阳伤寒或中风,若脉微细、但欲寐、无热恶寒者,即可辨证为少阴病证。 这里亦告诉我们,
判定少阴病主要依据少阴病提纲、辅助提纲,更重要的是遇到表证,排除太阳病即是少阴病,今结合《伤寒论》中有关论述,简括如下:
主提纲:《伤寒论》第281条: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少阴病的主要特征,除无热恶寒与太阳病发热恶寒显然不同外,并由于虚衰,脉浮之中而有微细之象,而且精神不振,故其人但欲寐也。
辅助提纲:
《伤寒论》第7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
表证有两类,一者“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为太阳病,已在前述。二者为“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为表阴证少阴病,即少阴病的第二重要特征,为无热恶寒。 由这两个特征根据临床判定少阴病多无错误,是很简单的事。这里要说明的是,要明了少阴病为表证的阴性病。依据八纲的分析,同一病位均有阴阳两种不同的病证,表证当然亦不例外。临床验之,
老年或体质素虚之人,若患外感,往往表现为少阴病这样的表证,而且《伤寒论》的少阴病篇,自证治论述开始,即首先提出麻黄附子细辛汤和麻黄附子甘草汤等发汗证。尤其于麻黄附子甘草汤条(第302条),更明确指出:“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可见少阴病二三日之前,纯属表证甚明。唯以少阴病本来正气虚衰,维持在表的时间甚短暂,二三日后即常传里、半表半里,而并发呕吐、下利的太阴病(胃肠型感冒是其一)。
篇中有关四逆辈诸证治,大都属于并病和合病之类,而非单纯的少阴病。凡诸病死,概在胃气衰败之后,亦即太阴病的末期阶段,少阴病死证诸条,亦多系二阴的并病,仲景不于太阴病篇提出,而特出示于少阴病篇者,实亦大有深意。这就是,
病之初作,即见少阴病这种表证,万不可等闲视之,因其二三日之间即有并发太阴死证的风险,必须抓紧时机及时治疗乃可救凶险于未萌。 太阳与少阴均属表证,故均有传里或传半表半里的变化。但太阳以传阳明、少阳为常,而间有传太阴、厥阴者。少阴以传厥阴、太阴为常,而间有传少阳、阳明者,故少阴病篇亦夹有大承气汤和四逆汤等证治的出现。
少阴病篇本就难读,若用经络脏腑解释则难得头绪,如用八纲分析之,尚可明了。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