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手指发凉,却容易上火!讲一张方子,去火,暖手指,帮你挖病根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病因病机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手指发凉不温,却容易上火的问题。

闲言少叙,我给你讲一张真实的医案故事。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年51岁,医案记载姓章。

初诊时间,是1992年的1月27日。

他什么问题呢?就是两只手的手指头,最近十年来都不温热,经常发凉。同时,血压偏低,便溏。

此人反复多次看中医。人家告诉他,你这就是阳虚啊,没啥好怀疑的。

但是,类似人参、黄芪、肉桂这类温阳益气之品用下去,他虽然有小效,但是不久就口唇生热疮,上火之感明显。

这可怎么办?十年来,他一直忍受,一直四处求医。

后来,他慕名,求治陆芷青。

陆芷青是谁?他是浙江温州人,生于1918年,曾经是浙江中医学院的教授,为一代杏林大家。199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认其为国家级名老中医。

刻诊,见患者两手手指冰冷,脉弦,舌红苔薄黄。但是,此人双脚不凉,而且手腕以上部位也不觉发凉。问题,只是存在于手指。

细问得知,患者现在性情比较急躁,口唇干燥。晚上吃完饭以后,困得不行,必须立刻睡觉。

当时,陆芷青前辈还专门让患者做了个B超。这一做,发现患者有胆囊息肉,大概米粒那么大。

了解到这些以后,路师给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柴胡10克,赤白芍各10克,枳壳10克,生甘草5克,乌梅10克,郁金12克,皂角刺10克,茵陈24克,黄芩10克,焦山栀12克,桑枝15克,一共是7剂。

所有这些,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7剂以后,手指发凉之感明显减轻。

这时候,原方去掉生甘草,加知母5克,地鳖虫5克,焦三仙15克,一共是7剂。

这一次,患者服用药物以后,手指发凉现象消失。医家又加鳖甲30克来善后治疗。

到最后,患者不但手指温热,就连胆囊息肉,也没了。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我给你叙述完了。

这里的道理,我们如何理解呢?

其实,这个患者的情况, 还是挺能迷惑人的。

你看,此人大便溏薄、血压偏低、手指发凉,这一看确实是阳气亏少啊。

但是,你仔细看,此人每次服用温阳益气之品后,立刻上火。就诊当时,急躁,口唇干燥,而且脉弦,舌红苔薄黄。

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体内有火热之象。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势,为啥能同时存在于一个人的身上?

原因,只有一种,这就是患者肝胆气滞,胆火内郁,使得气滞不通,阳气不得疏布。

我们的肝胆经,互为表里。肝胆,主疏泄。肝胆之气郁滞,久而化火,所以患者舌红苔薄黄,脉弦,长胆囊息肉,心情急躁,口燥咽干。

我们身体里的阳气,需要顺利疏布,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现在,患者肝胆气滞,久郁化热,阳气无法疏布到它该去的地方, 所以患者的手指头就发凉,而且出现类似便溏、低血压、等现象。

从前,此患曾经服用温阳益气之品。这样做,虽然也能见到一点效果,但是时间一长,必然加剧肝胆之火内郁的局面。所以说,患者要么不吃,一吃,肯定上火。

这个时候怎么办?答案是清火利胆,把患者郁滞的气机,通畅开来,令阳气得以疏布。

来看当时陆师的配伍——

柴胡10克,赤白芍各10克,枳壳10克,生甘草5克,乌梅10克,郁金12克,皂角刺10克,茵陈24克,黄芩10克,焦山栀12克,桑枝15克

这里头,柴胡、赤白芍、枳壳和甘草,基本就是四逆散。四逆散,是和解少阳、疏理透达气机的方子。其中,柴胡疏肝解郁,白芍柔肝,枳壳配合柴胡行肝胆之气。赤芍则活血化瘀。

在这个基础上,用郁金、茵陈、黄芩、栀子和桑枝,进一步清肝胆郁火,理肝胆气机。皂角刺、乌梅,以及后来加入的山楂、地鳖虫、鳖甲等,可以软坚散结、消散息肉。

这就是用药的基本思路。我给你说完了。

从这个医案里,我们能看到什么呢?

这就是,有些人虽然貌似阳气不足,体现为手指不温,神疲乏力等,但是实际上,确是肝胆之气郁遏不通所致。典型表现,就是一用点温补的东西,立刻上火,心情急躁,常觉口干咽燥,舌偏红,苔偏黄,脉弦。整个人的脾气,容易着急,容易焦虑,或者遇事比较敏感、多疑,喜欢猜忌,想得特别多。体检,可以看到或胆结石,或胆囊息肉。当然,也有的人检查不出任何病变。

这样的人,我建议你,能主动看中医。这类情况,中医以四逆散加减治疗,是比较有效的。陆芷青前辈用的配伍,就很有代表性。感兴趣的朋友,你可以抄录下来,将来有机会,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

专业的读者朋友,您也作个参考。毕竟,在当下的社会,受生活节奏和工作压力的影响,此类人越来越多。我们掌握这里的机制,就可以在将来帮助更多人。

全文完。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