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脂肪瘤,痰“憋”的!讲一张古方,去皮下痰湿,化解痰核疙瘩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皮下脂肪瘤的事儿。

闲言少叙,我直接给你讲个医案故事。

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年46岁,医案记载姓雷。

什么毛病呢?就是左侧肩背部位,有一个肿块,非常明显,已经三年了。

其实,这个疙瘩,也不算多耽误事。它不痛、不红、不肿,几乎没有任何不适症状。但是,它总长在那里,患者闹心啊。而且,最近这段日子,这玩意儿似乎还有所增大。

患者一想,算了,就医吧。

刻诊,见患者脉象细,舌苔白,左侧肩胛下方有一个5×5厘米的包块,边缘清楚,皮色不变,按下去还挺软乎,没有压痛感。

当时,医家就说了,这属于皮下脂肪瘤,先可以通过内服汤药的方式来治疗。

于是,医家书方一首。但见——

当归20克,羌活、防风、升麻、猪苓、茵陈、黄芩、泽泻、白芥子、夏枯草各10克,苍白术各15克,葛根30克。水煎服,一共开15剂。

结果如何?15剂药喝下去,患者的疙瘩减小了三分之二。这时候,原方不变,加入党参,再服20剂。最后,患者肿块完全消失,临床治愈。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它最初刊载于1983年的《中医杂志》。

这里头,是怎么一回事呢?

首先,我想告诉你一个基本知识,现代医学所谓的皮下脂肪瘤,基本类似于中医所说的痰核。

啥是痰核?顾名思义,就是痰湿浊邪聚积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核,一个包,一个块。这个东西,一般来说,不会疼,不会红,不会肿,也不会痒,不会发热,摸下去不硬。它就安安静静地呆在那里,不耽误什么,却始终癞蛤蟆蹦在脚面上——膈应人。

它之所以这么老实,关键还是因为其源于阴邪。痰湿,是阴邪。阴,主静,所以它不会那么张扬。

上文医案里这个患者,基本就考虑这个情况。脉细,舌苔白,其实也暗示我们,患者脾胃虚弱,痰湿得以凝聚,形成痰核。

整个时候怎么办?用化痰湿之法,把憋在一起的痰浊化掉。如此,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来看当时医家用的配伍——

当归20克,羌活、防风、升麻、猪苓、茵陈、黄芩、泽泻、白芥子、夏枯草各10克,苍白术各15克,葛根30克。

这个配伍,其实是当归拈痛汤的化裁。它是怎么实现治疗目的的呢?

首先,你看,这里有苍术、白术。这不用我多说,是健脾燥湿的药。脾虚,才生痰湿。这一步, 就是为了杜绝生痰之源。

白芥子,善于消痰,而且善于消皮里膜外之痰。用于治疗脂肪瘤,十分合适。如果配上善于散结的夏枯草,更好。

泽泻和猪苓,利水利尿,这就是要把湿邪给导出体外。

湿邪郁久,就可能会化热。因此,在利痰湿的同时,可以适当兼顾清热。茵陈、黄芩,可以清热燥湿。

这个脂肪瘤,毕竟就在皮下。所以,要想将其拿下,还应该尽量打开皮肤腠理之门,以辛散之品,使得痰湿浊邪从外分消。故而,用羌活、防风、升麻、葛根。这些药可以解肌、解表、辛散气血。

最后,来一个当归。当归,可以活血。为啥要活血?痰湿郁久,会影响血液的运行。血液郁滞,又会给痰湿的形成带来条件。故而,我们要用当归活血。

你看,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

方才我说过,医案里这个验方,其实是当归拈痛汤的化裁。

当归拈痛汤,是《医学启源》记载的方子,基本药物组成是羌活、防风、升麻、葛根、白术、苍术、当归、人参、甘草、苦参、黄芩、知母、茵陈、猪苓、泽泻。当归拈痛汤,可以清热利湿、疏风止痛,是治疗湿热痛风的常用方。但是在皮肤科里,此方治疗脂肪瘤,算是比较成熟的经验,临床验案不少。上文所述,就是其中一个。

在这里,我想请读者朋友,将上文所述的经验、患者类型记录下去。我个人认为,它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非专业读者,可以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中医的从业者,您也温故而知新。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给你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