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好观课议课的六个基本结构
最近因为参与学院小学教育专业认证的相关准备,事情太多,很多学校的邀请活动都推掉了。前天收到深圳市龙华区观澜第二小学黄奕生副校长发来的邀请函,让我昨日下午参加他们的《小学语文主题学习教学课例研究》和《结构化观课议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想起他们学校多次邀请在线交流都因为时间原因谢绝),心里很是过意不去,决定参与。
下午观察了刘岩老师执教的《飞向蓝天的恐龙》(观察到了信息技术在线上教学的强大作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远程学习的充分调控和调动,也体会到在30分钟线上教学的有限条件下,教学难以面面俱到),观摩了谢婧斐老师主持的观课议课,听了两个课题主要研究人员的发言,然后我们的交流。计划是我讲10分钟,我可能讲了15分钟(事前征求了意见,说我可以按照计划多讲一点)。但还是没有讲完,今早想一想,再整理一下,一是给课题团队的朋友,二是也分享给对观课议课有兴趣的朋友。
需要说明的是,上午还要加班,这里只能要点(有的要点记录来自我带的硕士杨祎琳和郭彦华,谢谢)。抱歉!
一、就观课议课的理解问题
(一)观课议课与日常评课的特点区别:观课议课具有研究性、聚焦性。研究需要聚焦,聚焦带来深入,深入才能体现研究的特点。就像一节课想教的东西多了,教的东西就可能不透了,想研究的点多了,在40分钟的教研时间里,研究也就不透了。
(二)观课议课与日常评课的指向区别:其他的课堂观察可能直接“课”,观课议课指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是借助课堂观察和研究发展教师,通过教师专业发展使老师们富有创见和成效地上出更高质量的课。
(三)观课议课具有充分的对话性:特别强调议课环节授课教师充分的参与,要给授课教师以充分的说明、质询机会,议课的目的在于促进理解,理解教学的背景、意愿,教学的环境和条件,理解教学可能的改变和创造。观课议课不要去批评别人,最好分享自己的教学实践“这个问题我也遇到到,我是这样处理的”和改进设想“我想,是不是可能这样处理”。
(四)观课议课怎么进行研究?“人因思而变”。一是把思维线条拉长,对看到现象--追问你为什么这样用(观念与思考)--运用中会出什么问题--怎么解决这些问题。二是把思维幅度加宽,发挥教学想象力,发现新的可能性“除了这样教,还能怎么教”“如果我来教……”。
二、关于结构化
布鲁纳说:“与其说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事实和技巧,不如说是传播和学习结构。”结构为什么重要?因为结构具有认知框架和表达框架的作用。犹如“道德”的“道”,“道”犹“导”,起着引导的作用、约束的作用和评价的作用。观课议课的相关结构指引着参与者观察的对象、观察的内容、观察的方式、对话的方式和观察后的收获。这是这个课题研究的价值。
梳理研究,观课议课的大致有五个基本的结构:
(一)观课议课的对象和目标结构
这幅结构图指引了教师反思的对象、改进的方向和观课议课的视点,目的在于提高课堂质量,追求理想课堂(链接:)
(二)观课议课记录表
该表指引了对话的内容、展开的方式与需要的建构(链接:),这一次观澜二小主要展示了运用改变的观课议课过程。
(三)议课的对话模型图
该表指引了参与者的定位和对话的互动性,围绕有价值现象的研究的充分性,观课议课要从“围殴”上课教师变成“打群架”。
(四)观课议课的研究对象“扁担图”
研究意味真实关系的发现,研究的“扁担图”意味着要让“教的行为”的“扁担”系上“绳子”挂上“筐”,在研究中发现教育假设—教学方案—教的行为—学的行为—学的效果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在改善相关因素和彼此关系的过程中,整体提升教育质量和自己的教育能力水平。这也有观课议课如何把思维线条拉长、从哪些方面拉长的指引。
(五)观课议课行动研究结构图
行动研究因为费时较多,平时谈论较少,但行动研究我们也有一些案例,链接:。
(六)基于教育假设的观课议课阶段和教学变革机理
对这种结构的认识和理解,可以参看”(链接)。
结构是最简便的工具。期待大家用好工具,开发出新的工具,让观课议课发挥出更好的效益。
好了,要吃饭准备上午的加班了。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