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育儿 > 正文

范怨武:坐月子落下的一些湿热病症,该怎么办

中医医案/医话/学中医学临床的参考文章

坐月子落下的一些湿热病症

一、坐月子避免过饱和湿热食物

生完孩子之后,大多数产妇气血两亏,记住,我说的是大多数,有少数气血旺盛的产妇不在此列,所以大多数产妇应该坐月子。

坐月子的目的是让产妇的气血得到恢复,松开的骨节有时间收回去,所以产妇必须好好地休养。

问题在这个休养上,很多产妇的方法不正确。产妇怎么休养,这是很关键的。

坐月子这个坐代表着“不干活”,要休养。但是不干活不是坐着不动啊,是可以轻微活动,但是头几天还是少动为好。

最关键的在于这个月子时间的长短,很多人以为“月子”是坐一个月的时间,其实月子是一个约数,坐月子要多久,得因人而异。

体质好的产妇坐的时间短一点,不到一个月就可以恢复正常,体质差一点的人坐的时间长一点,长达一年的都有。

坐月子啊,除了少干活之外,饮食也要注意。

在改革开放以前,很多中国人特别是农村地区,营养并没有那么好,平时吃顿带荤的饭菜都不容易,所以生完孩子一定要吃好的。

平时除了累死累活,也缺衣少食的,生完孩子,鬼门关里转过一回,必须吃好的,大量补充蛋白质。

我妻子生完孩子之后,一顿饭能吃两三个鸡蛋。

我妈说她当年生完我之后,胃感觉像个空洞一样,一顿能吃六个鸡蛋,还感觉不够,没有饱腹感。

所以,在以往缺衣少食的年代,那样的吃法是可以的,因为产妇坐完月子之后,就没有那么多好吃的了,很快就能把积攒在身上的这些大量的营养给代谢掉了。

换到现在这个人们都不愁吃喝的年代,很多家庭每顿饭都有荤有素,营养是完全不缺的。

你坐完月子之后还是一直维持着这样的饮食,其实会给脾胃造成负担,最后多余的饮食都化成了痰湿。

痰湿久了又生热,变成湿热。然后就会衍生出一系列的问题。

讲到饮食这一块呢,广东这边的客家人特别爱用鸡酒(鸡酒是一道美食,主要材料是鸡、姜、米酒、糖。)

酒性是很湿热的,吃多了之后,就会容易造成中焦的湿热。

所以产妇吃了鸡酒,往往会有一系列湿热的反应,比如说湿热容易造成盗汗,这种汗是非常黏的,人也怕热,会造成一系列上火的症状,比如喉咙痛、口干口苦、耳朵疼等。

而且湿重的产妇,特别容易堵住足阳明胃经,而足阳明胃经所经过的一个部位就是乳房,产妇的湿热特别容易堵在乳房上,把奶堵住了,引起乳腺炎,而且产妇的奶水都是偏浓稠的、湿热的。

范怨武:坐月子落下的一些湿热病症,该怎么办

范怨武:坐月子落下的一些湿热病症,该怎么办

二、母亲的湿热会影响到吃奶的孩子

我去年接诊过一个孩子,就是母乳不耐受。孩子喝了妈妈的奶后,大便有血丝,有好几个月都这样。

我给他妈妈开达原饮加地榆、槐花、马齿苋的方子,治疗孩子妈妈的肠道湿热。

其中,地榆和槐花是可以治疗肠道出血的。

孩子的妈妈喝了我开的这个中药后,小孩的大便就没有血丝了,但是她一停药,孩子又会拉血丝。

后来,我就一直开这个中药让她妈妈吃,同时让孩子的妈妈也注意饮食。

就这么调理了一两个月,孩子妈妈身上的湿热慢慢给清掉了,孩子再喝奶时,大便就没血丝了,连潜血也没有了。

可见这个湿热,对于产妇来说也是十分需要避忌的东西。

三、很多产妇(人)既有湿热又有寒

有的产妇情况就比较复杂了。

她好像很怕风、很怕冷。吹着风就头痛。

手不能接触冷水,手指碰到冷水就会剧痛,像冰刀刮一样痛。膝盖也怕冷,腰也怕冷。

人也十分疲劳,没有耐心,容易发脾气,很急躁。有时奶水还不够。

你说她寒吧,有时身上还燥热,一阵一阵的,突然一阵燥热,出一身汗,汗出了又极端怕冷。

吃饭的时候,饭菜稍热,她身上好像是开了口子似的一直在冒汗,哪怕喝口热水都冒汗。

平时要是稍微活动一下,那汗也不停地流。她身上既有汗,也有晚上睡着了的盗汗,她既怕冷也怕热。

她关节还酸痛。她不仅疲劳难缓解,一动还心慌气短,气短的时候还出虚汗,严重时还会出现濒死感。

大家想过她这是什么问题吗?她这个身体究竟是热还是寒?

其实她身上的热是真热,寒也是真寒。一个人身上可以同时具备湿热与虚寒吗?为什么不能?

人的体质可以是复杂的。

我这么说可能不够直观,现实里有类似的情况,在冬天的时候,水龙头冻住了,要用火去烤化冰——尤其北方是农村水管都在院子里,晚上的时候水龙头会结冰。

第二天,人们要用水,可是水龙头冻住了,出不了水,怎么办呢?人们就会用火去烤水管的管身,用火一烤,冰就能融化,但是冰并不是突然化掉的,往往需要七八分钟甚至更长时间。

在冰融化的过程中,往往火烤的地方很热了,但是里面还是冰的。

这种情况,就是水管很热,可是它里面又有冰,类似人体的有湿热又有寒。

范怨武:坐月子落下的一些湿热病症,该怎么办

四、产后病的常见治法

就前文产后妇女的体质复杂性,我想再多说几句。

人的体表要感觉到温暖,必须是营卫之气充足,产后气血大亏,同时由于骨节要开,所以在开骨节的时候,毛孔其实也是松弛的,这就是卫气也虚了,卫气不能卫外,毛孔又是大开的,产后就会怕风怕冷,这是真冷。

同时由于岭南之地(或其他地区的女性若居处潮湿),湿热之气无处不在,产后的身体很容易被湿热乘虚而入,加上饮食不注意,过食肥甘厚味、酒及补品又易滋生湿热,也就是说,中焦之湿热也是真的湿热。

营卫从脾胃运化饮食水谷而来,现在脾胃中焦被湿热所伤所阻,饮食不能正常化为卫外之气以抗寒。

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中焦因湿热而影响营养吸收导致营卫不足而不能抗寒。所以怕冷是真怕冷,湿热又是真湿热。

人的复杂体质暂时就这样形成了,所以最后才会有这样复杂又矛盾的症状,在同一时间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

范怨武:坐月子落下的一些湿热病症,该怎么办

你看到她冷了,给她温阳,结果她吃了,就喉咙痛、入睡困难,甚至出鼻血、发烧;于是你给她清热利湿,一清热利湿,结果整个人又像掉进冰窟窿了。

所以,处方用药,必须要两者兼顾。你不能光补,也不能光清。

就像你路上看到一个衣不遮体的乞丐,他冷是真冷,因为没有衣服;脏也是真脏,因为没条件洗澡;他穷也是真穷,没钱买衣服,更没钱去搓澡。

你就算给他买了一件新衣服,他也可能拿去换钱买吃的。

你就算给他去搓了个澡,两天就又脏了。

真正的扶贫,应该是教会他自力更生,教会他自己去创造价值,不至于返贫。

只有中焦湿热清了,机体才能自己产生气血,才是真的扶贫。

所以,中焦湿热要清,气血两亏要补,卫虚要固。

如果气血两亏,用当归补血汤,即黄芪和当归。

如果心气不足,心慌气短乏力又口干自汗,用生脉饮,即党参、麦冬、五味子。

如果气虚下陷,腹中有下坠感,可用提一下气的升麻、葛根。

如果气滞,胃纳不开,胃中胀气或嗳气,可以用行气的青皮和陈皮。

如果脾虚不知饥,可以用白术、炙甘草,再加神曲开胃。

如果中焦湿热,可以用二妙散,即苍术和黄柏。

如果下焦还有一点湿热,长湿疹,或白带发黄,再加泽泻。

那么畏寒不管了吗?

我告诉你,不是不管,畏寒是继发的,继发于气血不足,我把气血补上了,畏寒自然就消失了。

可是你中焦有湿热啊,湿热不清,没办法化生气血啊,所以中焦的湿热也要清。

到了如此复杂的地步,是必定要多管齐下的。所以以上这些方面,组成了什么?

答案就是:清暑益气汤。

以下是我常用的剂量:

黄芪10克,当归10克,党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6克,升麻6克,葛根10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白术10克,神曲10克,炙甘草6克,苍术10克,黄柏10克,泽泻10克。

这个方子,我调理了大量有上述症状的人,尤其是在坐月子期间着了凉怕冷,又吃了湿热重的食物引起盗汗,同时又气血亏虚、疲劳自汗的患者,我常用此方加减。

以上十五味药,放药煲里泡上水,水保持没过药材表面,泡半小时,如果泡药期间,药材吸水导致水位下降,仍要再添水至没过药材表面,大火煮开,转小火再煮十分钟,关火,再焖半小时,就可以倒出来饮用。

隔三四小时后可以再煎一下,加水没过药材,大火煮开,转小火再煮一分钟,即可关火,倒出放温饮用。

尤其上方中的黄柏、青皮,口感较苦,我常再添甜叶菊6~10克,以矫正口感。

清暑益气汤中并无驱风寒之药,是以祛除中焦湿热并补益气血为主,让人体自身去恢复抗寒能力。

其实清暑益气汤所针对的祛除产妇寒气的药物成分并不是太重——她说冷,但你会发现她衣服穿得并不多,没汗的时候,她还敢站在风口下,只有出汗了,她才会说怕冷,所以少用了祛寒药,但确实有寒重(极畏寒)同时中焦湿热也极重的产妇,

我还有一个经验方,从雷昌明前辈那学来的。

此方并无方名,常用药味及药量如下:

黄芪30克,桂枝10克(若风寒重,还可再加防风10克,细辛3克),生石膏15克,苍术15克(若热重口干,还可以再加白茅根30克),枳壳10克,仙灵脾10克,巴戟天10克(腰酸痛重着,还可以再加桑寄生30克)。

就是这么几味药,不用多,煎煮方法同上即可。

我写的上一本书《做自己的中医》中提及的麻桂各半汤合二仙汤也可以用。

但是在临床中,并不是所有的人月子期间受到的都是风寒湿或湿热,都适合用这个方子。

比如有气血大亏的患者,特别的虚弱无力,也受到经络湿热的侵扰,关节作痛的,用独活寄生汤或三痹汤效果就很好,独活寄生汤处方中的秦艽就可以祛经络中的湿热。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