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12经之外14经之二督脉穴位解析

_督脉别络的分布_督脉西医叫什么

_督脉别络的分布_督脉西医叫什么

督脉的注意事项:

1、保养方法:可以用刮痧板沿着督脉进行刮拭,可缓解头痛,热病,颈背腰痛。还可用艾灸灸命门,腰阳关、身柱、大椎4个穴位每次10-15分钟。

还可以晒后背,积蓄热量,促进整个脊柱的阳气提升。

2、督脉是阳脉之海,位于人体头面至背部,怕冷体寒之人一定要重视。

3、督脉的穴位有28个。

4、督脉上的疾病表现:

①气血病:人体主要发生头脑、五官、脊髓及四肢疾病。

②阳气盛:颈背腰痛、颈部发硬、烦躁易怒、失眠多梦。

③虚寒病:畏寒肢冷、走路摇摆不定、头晕目眩、手足震颤、抽搐、麻木及中风、神经衰弱、健忘、痴呆、精神分裂等,以及经脉所过部位疾病,如痔疮、脱肛、子宫脱垂等。

_督脉西医叫什么_督脉别络的分布

督脉西医叫什么_督脉别络的分布_

从始发穴长强开始:

1.长强:脊柱长而强韧,意味生命之强

_督脉西医叫什么_督脉别络的分布

主治:泄泻、便秘、便血、痔疾、脱肛、阴道瘙痒、阴囊湿疹。

位置:在会阴区,尾骨下方,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取穴:仰卧屈膝,在尾骨端下,尾骨端与肛门连线中点处即是。

功效:宁神镇惊,通便消痔,止泻止痒。

保健方法:

①按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揉长强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阳痿、泄泻、脱肛、便血等疾病。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脱肛、泄泻。

2.腰俞:腰部的输注之穴,经气输注之处

_督脉别络的分布_督脉西医叫什么

主治:泄泻、便秘、便血、痔疾、尾骶痛。

位置:在骶区,正对骶管裂孔,后正中线上。

取穴:俯卧,后正中线上,顺着脊柱向下,正对骶管裂孔处即是。

功效:调经清热,散寒除湿。

保健方法: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腰俞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月经不调、腰痛、泄泻等疾病。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小便不利、腰背冷痛、痔疮、便血等。

3.腰阳关:腰部,同样是背部,阳气机关,是腰部转动之处

_督脉西医叫什么_督脉别络的分布

主治:腰骶痛、下肢痿痹、遗精、阳痿、月经不调。

位置:在脊柱区,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取穴: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与脊柱交点处,可触及一凹陷处即是。

功效:祛寒除湿,舒经活络。

保健方法: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腰阳关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腰腿痛。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月经不调、小便不利、腰背冷痛、遗精、阳痿等。

4.命门:生命门户,肾气出入门户

督脉西医叫什么_督脉别络的分布_

主治:遗精、阳痿、遗尿、小便不利、泄泻、腰脊强痛、下肢痿痹。

位置:在脊柱区,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取穴:肚脐水平线与后正中线交点,按压有凹陷处即是。

功效:补肾壮阳。

保健方法: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命门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腰腿痛、遗精、遗尿等。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月经不调、遗精、遗尿等疾病。

5.悬枢:悬挂于腰部的枢纽

督脉别络的分布__督脉西医叫什么

主治:腹痛、腹胀、泄泻、腰脊强痛。

位置:在脊柱区,第1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取穴:从命门沿后正中线向上推一个椎体,其上缘凹陷处即是。

功效:助阳健脾,通调肠气。

保健方法: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悬枢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腰痛、泄泻、痢疾等。

6.脊中:脊柱中间位置,脊柱也叫21椎

督脉别络的分布_督脉西医叫什么_

主治:腹泻、痢疾、痔疮。

位置:在脊柱区,第1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取穴:两侧肩胛下角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处向下推4个椎体,其下缘凹陷处即是。

功效:健脾利湿,宁神镇惊。

保健方法: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脊中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腹胀、泄泻、食欲不振等。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腰背痛、脱肛。

③拔罐:用火罐留罐5~10分钟,或连续走罐5分钟,隔天1次,用于腰背痛。

④刮痧:从中间向外侧刮拭3~5分钟,隔天1次,可用于治疗腰脊强痛、黄疸、癫痫等疾病。

7.中枢:中间的枢纽,在脊柱第10胸椎下

督脉别络的分布__督脉西医叫什么

主治:呕吐、腹满、胃痛、食欲不振、腰背痛。

位置:在脊柱区,第10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取穴:两侧肩胛下角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处向下推3个椎体,其下缘凹陷处即是。

功效:健脾利湿,清热止痛。

保健方法: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中枢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腹胀、食欲不振等。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腰背冷痛。

③拔罐:用火罐留罐5~10分钟,或连续走罐5分钟,隔天1次,用于治疗腰脊痛。

④刮痧:从中间向外侧刮拭3~5分钟,隔天1次,可用于治疗发热、食欲不振等疾病。

8.筋缩:穴位主治筋肉挛缩

_督脉西医叫什么_督脉别络的分布

主治:抽搐、脊强、四肢不收、筋挛拘急、癫痫、惊痫。

位置:在脊柱区,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取穴:两侧肩胛下角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处向下推2个椎体,下缘凹陷处。

功效:平肝熄风,宁神镇痉。

保健方法: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筋缩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背痛。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9.至阳:经气从此隔下的阳中之阴到隔上的阳中之阳

督脉西医叫什么__督脉别络的分布

主治:胸胁胀痛、黄疸、腰背疼痛、脊强。

位置:在脊柱区,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约与肩胛下角相平。

取穴:两侧肩胛下角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处椎体,其下缘凹陷处即是。

功效:利胆退黄,宽胸利膈。

保健方法: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至阳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胸胁支满、心痛等。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心悸、心律不齐。

10.灵台:在神道和心俞之下的心灵之台

督脉别络的分布__督脉西医叫什么

主治:疔疮、咳嗽、气喘、颈项僵硬,背痛。

位置:在脊柱区,第6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取穴:两侧肩胛下角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处向上推1个椎体,其下缘凹陷处即是。

功效:清热化湿,止咳定喘。

保健方法: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灵台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咳嗽、气喘等。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久咳、气喘。

11.神道:心神的通道

督脉西医叫什么_督脉别络的分布_

主治:失眠、健忘、肩背痛。

位置:在脊柱区,第5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取穴:两侧肩胛下角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处向上推2个椎体,其下缘凹陷处即是。

功效:宁神安心,清热平喘。

保健方法: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神道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失眠、健忘等。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心悸、心痛。

12.身柱:身体支柱

督脉别络的分布__督脉西医叫什么

主治:咳嗽、气喘、疔疮发背,神经衰弱,牛皮癣。

位置:在脊柱区,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取穴:两侧肩胛骨内侧角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处椎体,其下缘凹陷处即是。

功效:宣肺清热,宁神镇咳。

保健方法: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身柱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咳嗽、气喘等。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咳嗽、后背冷痛。

13.陶道:陶冶的通道,愉悦身心

_督脉西医叫什么_督脉别络的分布

主治:恶寒发热。

位置:在脊柱区,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取穴:低头,颈背交界椎骨高突处垂直向下推1个椎体,其下缘凹陷处即是。

功效:解表清热,截疟凝神。

保健方法: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陶道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咳嗽、气喘等。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咳嗽、颈项冷痛。

14.大椎:巨大的椎骨,为第一胸椎棘突

督脉西医叫什么__督脉别络的分布

主治:发热恶寒、头项强痛、肩背痛、风疹、咳嗽喘急、小儿惊风。

位置:在脊柱区,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取穴:低头,颈背交界椎骨高突处椎体,其下缘凹陷处即是。

功效:清热解表,截虐止痫。

保健方法: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大椎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颈项痛。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颈项冷痛。

③拔罐:用火罐留罐5~10分钟,或连续走罐5分钟,隔天1次,用于治疗肩背痛、中风、鼻出血。

④刮痧:从中间向外侧刮拭3~5分钟,隔天1次,可用于治疗心烦、热病。

⑤刺血:用三棱针在大椎点刺放血1~2ml,用于治疗各种热病。或用三棱针挑刺切断皮肤下白色纤维,用于治疗痤疮、皮肤病。

15.哑门:声音会哑的门户

督脉西医叫什么_督脉别络的分布_

主治:喑哑、舌缓不语、重舌、失语。

位置:在颈后区,第2颈椎棘突上际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取穴:沿脊柱向上,入后发际正中直上半横指,0.5寸处即是。

功效:散风熄风,开窍醒神。

保健方法: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哑门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颈项痛、头痛。

②刮痧:从上向下刮拭3~5分钟,隔天1次,可用于治疗喑哑、舌缓不语、重舌、失语。

16.风府:风邪入侵的住所

_督脉别络的分布_督脉西医叫什么

主治:中风、头痛、振寒汗出、颈项强痛、目眩、鼻塞、鼻出血、咽喉肿痛。

位置:在颈后区,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

取穴:沿脊柱向上,入后发际上1横指,1寸处即是。

功效:散风熄风,通关开窍。

保健方法: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风府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颈项痛、头痛、鼻塞等疾病。

②刮痧:从上向下刮拭3~5分钟,隔天1次,可用于治疗头痛、伤风感冒、咽喉肿痛。

17.脑户:脑髓的门户

_督脉西医叫什么_督脉别络的分布

主治:癫狂、痫证、眩晕、头重、头痛、颈项僵硬。

位置:在头部,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中,风府穴上1.5寸处。

取穴:正坐或俯卧,在后正中线上,枕外隆凸上缘的凹陷处。

功效:醒神开窍,平肝熄风。

保健方法:

①按摩:用大拇指揉脑户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眩各种眼病。

②刮痧:从上向下刮拭3~5分钟,隔天1次,可用于治疗头痛、伤风感冒、癫狂、痫证等。

18.强间:强硬的中间地带,顶骨和枕骨结合的中间

督脉别络的分布__督脉西医叫什么

主治:头痛、目眩、口歪、痫证。

位置:在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脑户上1.5寸。

取穴:百会与风府连线的中点。

功效:醒神宁心,平肝熄风。

保健方法: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强间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眩晕、头痛。

②刮痧:从上向下刮拭3~5分钟,隔天1次,可用于治疗头痛等。

19.后顶:穴位在头顶后方

督脉西医叫什么__督脉别络的分布

主治:颈项僵硬、头痛、眩晕、心烦、失眠。

位置:在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5.5寸。脑户上3寸。

取穴:正坐或俯伏,在后正中线上,前、后发际连线的中点向后0.5寸处。

功效:醒神安神,熄风止痉。

保健方法: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后顶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偏头痛。

②刮痧:从前向后刮拭3~5分钟,隔天1次,可用于治疗头痛、心烦、失眠等。

20.百会:阳经交汇处,多脉交汇

_督脉西医叫什么_督脉别络的分布

主治:中风、惊悸、头痛、头晕、失眠、健忘、耳鸣、眩晕、脱肛、痔疾。

位置: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取穴:正坐,两耳尖与头正中线相交处,按压有凹陷。

功效:熄风醒脑,升阳固脱。

保健方法: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百会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眩晕、头痛。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脱肛、阴挺。

21.前顶:穴位在头顶前方

督脉西医叫什么_督脉别络的分布_

主治:癫痫、小儿惊风、头痛、头晕。

位置: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3.5寸。

取穴:正坐,由百会向前2横指,1.5寸即是。

功效:熄风醒脑,宁神镇静。

保健方法: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前顶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头痛、鼻渊。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水肿。

22.囟会:卤门在此闭合之处

督脉西医叫什么__督脉别络的分布

主治:头痛、目眩、头痛、鼻塞、心悸、面肿。

位置: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百会前3寸。

取穴:正坐,从前发际正中直上3横指处即是。

功效:安神醒脑,清热消肿。

保健方法: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囟会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头痛、眩晕。

②刮痧:从前向后刮拭3~5分钟,隔天1次,可用于治疗头痛、癫狂、小儿惊风等。

23.上星:如星星一样在头顶的穴位

督脉别络的分布_督脉西医叫什么_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出血、鼻痛。

位置: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取穴:正坐,前发际正中直上1横指处即是。

功效:熄风清热,宁神通鼻。

保健方法: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上星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头痛、鼻渊、眼疾。

②刮痧:从前向后刮拭3~5分钟,隔天1次,可用于治疗头痛、癫狂、疟疾等。

24.神庭:脑部的前额,也如神明的前庭

督脉别络的分布_督脉西医叫什么_

主治:失眠、头晕、目眩、鼻渊、鼻出血、鼻塞、流泪、目赤肿痛、目翳。

位置: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取穴:正坐或仰靠,前发际中点入发际0.5寸处。

功效:宁神醒脑,降逆平喘。

保健方法: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神庭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头痛、失眠、健忘。

②刮痧:从前向后刮拭3~5分钟,隔天1次,可用于治疗头痛、吐舌、失眠、目赤肿痛等。

25.素髎:鼻茎的下端的骨隙处

督脉别络的分布__督脉西医叫什么

主治:惊厥、昏迷、新生儿窒息、鼻塞、低血压、休克。

位置:在面部,鼻尖的正中央。

取穴:正坐或仰卧,面部鼻尖正中央即是。

功效:清热消肿,通利鼻窍。

保健方法:

①按摩:用大拇指指尖掐按素髎,能治疗昏迷、休克、窒息、各种鼻病。

26.水沟:穴位在人中的沟中似水沟

_督脉西医叫什么_督脉别络的分布

主治:昏迷、晕厥、中暑、癫痫、急慢惊风、牙关紧闭。

位置:在面部,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取穴:仰卧,面部人中沟上1/3处即是。

功效:醒神开窍,清热熄风。

保健方法:

①按摩:用大拇指指尖掐按水沟,能急救昏迷、休克、窒息。

27.兑端:兑指口,穴在口的上唇尖端

督脉别络的分布_督脉西医叫什么_

主治:昏迷、鼻塞、牙痛、齿龈痛。

位置:在面部,上唇结节的中点。

取穴:仰卧,面部人中沟下端的皮肤与上唇的交界处即是。

功效:宁神醒脑,生津止渴。

保健方法:

①按摩:用大拇指指尖掐按兑端,能治疗昏迷、休克。

28.龈交:齿龈的交会处,在督脉和任脉交会处

督脉别络的分布__督脉西医叫什么

主治:癫狂、心烦、癔症、心烦、小儿面疮。

位置:在上唇内,上唇系带与上牙龈的交点。

取穴:唇内的正中线上,上唇系带与上牙龈相接处即是。

功效:宁神镇痉,清热消肿。

保健方法:

①刺血:用三棱针在龈交点刺放血1~2ml,用于治疗昏迷、舌强、中风失语。

经络篇:

12经络之手太阴肺经穴位解析

12经之外14经之一任脉穴位解析

12经络之手阳明大肠经穴位解析

90%以上有效,防治35种疾病的312经络锻炼法,你肯定不知道

反射区篇:

足部反射区之80种疾病按摩图(常见病50种+慢性病30种)

足部反射区按摩详解注意

足部反射区按摩进阶图,一招一式教你按摩

足部反射区按摩,8张图教你全搞定,需要的收藏啦!

最全养生图谱,人体反射区全息图

面部红润的反射区疗法:摩脸操你可以拥有

手部按摩操:延缓衰老不可少

长寿之人少不了的耳部按摩操5法,见微知著在耳朵

足腿按摩刺激16个简易办法

爱养生,爱研究,HI,我是一个爱研究养生的小顽童,追求简单

养生知识,关注我,带你科普养生,欢迎点赞+**

督脉西医叫什么_督脉别络的分布_

三连一下,学习中医养生知识

_督脉西医叫什么_督脉别络的分布

爱我就帮我点击“点赞”+“在看”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