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健脾益肾、育阴壮阳治愈阳痿一例
李某,男,45岁。
初诊∶1987年11月12日。
主诉及病史∶阳痿两年,伴腰脊酸软,腹胀便溏。1985年秋季泄泻月余,身体疲惫,渐至阳事不举,虽经当地医院予以补肾壮阳调治,仍作强不能。
诊查∶面色胱白。神疲乏力,腰脊酸冷,纳谷-一般,时有腹胀,大便偏渡,夜尿清长。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沉细尺弱。
辨证∶脾肾两虚、命门火衰而痿。
治法∶首拟温中健脾法。
处方∶制附片10g干姜10g党参15g茯苓15g法半夏12g陈皮12g焦术12g苡仁30g山药20g炒扁豆12g补骨脂10g砂仁7g
二诊∶连服上方药10剂,纳谷增加,腹胀减轻,大便成形,夜尿一次。继服上方药去附片加益智仁10g。
三诊∶服上方药7剂,精神渐佳,二便正常阳事有转。继拟健脾益肾、育阴壮阳法。
处方∶淫羊藿15g补骨脂10g巴戟15g仙茅12g鹿角片20g阳起石30g熟地黄15g枸杞15g枣皮12g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2g陈皮10g
四诊∶守上方调治两月,诸恙悉平,阳痿告愈。
【按语】命门火衰,习用温肾壮阳之药,但临床壮阳而不举者,屡见不鲜。此例因脾虚失运、精泻不足,故首拟温中健脾,理中汤加附片、补骨脂以温肾暖脾,使脾胃得健,化生有源,精血得充,方能举阳有望。然后益肾壮阳,运用温而不燥之品,伍以滋肾育阴之药,寓"阴中求阳"之意。
六、运脾渗湿法治愈慢性肾炎一例
田某,男,34岁。
初诊∶1963年4月2日。
主诉及病史面部及四肢浮肿年余。患者曾在某医院检查诊断为慢性肾炎。经中西医治疗,病情时轻时重。
诊查∶症见面肢浮肿,伴身重倦怠,肢软,脘闷,便漉,面色萎黄无华。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濡。尿常规;蛋白(++++),红细胞少许,细颗粒管型0~2个/HP,脓球少许,酚红排泄率两小时共排出0.4。
辨证∶水湿困脾。
治法∶健脾渗湿。
处方∶茯苓15g泽泻15g茅根15g菟丝子15g黄芪20g山药15g党参15g补骨脂12g苡米30g莲肉12g白术12g肉苁蓉15g
二诊∶5月4日。服上方药月余,浮肿明显消退,纳食好转。尿检∶蛋白(++)。继以上方增损,黄芪加至30g。
三诊∶7月5日。浮肿退尽,体健神佳,纳香,二便调,诸恙悉平。多次复查尿常规;蛋白(—),酚红排泄率正常。随访至今未复发。
【按语】脾虚水湿留、湿盛困脾为此案病机特点,故治疗当健脾渗湿。盖"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本草求真》)可大剂量用之。在应用健脾药的基础上,辅以菟丝子、补骨脂、肉苁蓉,取肾火暖脾土之意。方证合拍,故能洞中肯綮。
七、温阳利水法治愈慢性肾炎一例
丁某,男,42岁。
初诊∶1980年1月2日。
主诉及病史∶周身浮肿反复发作五年余。于1975年8月出现浮肿,9月住入某职工医院,诊断为肾炎。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情时有起伏而来就诊。症见周身浮肿,按之没指;面色胱白;纳呆腹胀,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小便短少,大便稀溏。
诊查∶舌质暗,边有齿痕,脉沉细。尿检∶蛋白(+++),管型(++),红血球(+)。血浆总蛋白61.5g/L,白蛋白32.0g/L,球蛋白29.5g/L,白蛋白∶球蛋白=1.15∶1。
辨证∶阳虚水泛。
治法∶温阳利水。
处方∶附子片10g菟丝子15g黄芪20g白术12g干姜8g苡米30g苓皮30g车前草10g泽泻12g枸杞15g淫羊藿12g郁金12g香附15g当归12g川芎6g
二诊∶1月13日。服上方药10剂,小便量增,浮肿有减,大便稍漉。继以上方去香附、郁金,加益母草15g、砂仁7g。
三诊;1月25日。诉精神好转,纳谷增加,四肢转温。尿检;蛋白(++),管型(—),红细胞少许。继以上方去附片、干姜,加补骨脂12g、枣皮12g。
此后间断用药至1981年元月,诸恙悉平,各项检查结果均正常。
【按语】浮肿是慢性肾炎的突出症状,然治疗不宜单纯利尿。张景岳说∶"阳旺则气化,水即为精;阳衰则气不化,而精即为水"。故李老主张温阳,阳气得振则气化复常,小便自利,浮肿自消。本方用附片意即如此。但一旦中病,阳复肿消即停附片,加用温而不燥之品。久病必虚,久痛必瘀,瘀阻则水停,故又佐以香附、郁金、当归、川芎、益母草等行气活血化瘀之属去宛陈莝。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