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音乐 > 正文

在上海摩西会堂实景演出,这部音乐剧要讲犹太难民的故事

彩色玻璃窗映照着烛灯,悠扬的中国民歌、犹太民歌和爵士金曲交织,摩西会堂宛如化作一艘“诺亚方舟”,载着观众穿梭时空,体验中国人和犹太人在战争离乱中的苏州河北岸同舟共济的真情……3月21日-4月9日,一部关于上海犹太难民的音乐剧《苏州河北岸》,将在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摩西会堂实景演出。

在上海摩西会堂实景演出,这部音乐剧要讲犹太难民的故事

《苏州河北岸》剧照

1943年的虹口,犹太少女仙娜与父亲相依为命经营咖啡馆,收留了从欧洲逃往上海的犹太难民伊萨克,日本人要设置隔离区处置犹太人,仙娜被日本军官铃木追求和要挟,内心却爱着为新四军买药的中国地下党松耀……“那段历史有很多细节不为中国人所知,也不为世界所熟悉。”身兼编剧、作词、导演的孙惠柱说。十多年前,他得知一段历史:希特勒曾要占领上海的日本人“解决犹太人问题”,许多从欧洲千里迢迢来到上海的犹太难民,一夜之间又要面对未知的命运。

孙惠柱由此写下剧本,他门下的美国研究生李迈恰巧是犹太人,联系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共同促成了演出。

2012年春,该剧以《苏州河北》的名字首演,场地就选在纪念馆内的摩西会堂。

“这地方有味道!”孙惠柱说。摩西会堂由俄罗斯犹太人于1927年修建,位于今天的虹口区长阳路,是二战期间上海犹太难民聚会和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摩西会堂内的诵经台、门窗、陈设,如今处处可见历史留痕。

“首版《苏州河北》是话剧,后来加了些年代老歌变成音乐话剧《白马Café》,现在的《苏州河北岸》真正成了以歌舞演故事的音乐剧。”

在上海摩西会堂实景演出,这部音乐剧要讲犹太难民的故事

《苏州河北岸》剧照

在介绍这部戏11年来的演变时,孙惠柱特别提到,《白马Café》里的老歌包括中国民歌、犹太民歌、好莱坞老电影歌曲,“当时没有作曲家,好听的歌放几句,我们称之为‘音乐话剧’,就像现在流行的‘点唱机音乐剧’。”

近年来,音乐剧在中国异军突起,发展势头迅猛,观众队伍日益庞大,孙惠柱觉得,是时候把这部音乐话剧变成真正的音乐剧了。升级后的《苏州河北岸》,以音乐剧形式重新制作,请来徐肖作曲、刘晓邑编舞。

“徐肖专门写了原创歌曲,原来的歌也没完全放弃,因为那个时代的味道,现在未必能做出来,所以有一半是原来的曲子。”在过去几轮演出中,孙惠柱注意到,观众对老歌兴趣浓厚,老歌也更能够传递那个年代的氛围和人物的情绪。

更让孙惠柱兴奋的是,“宝藏戏剧人”刘晓邑加盟编舞,“这么小的地方让刘晓邑编舞,实在是英雄无用舞之地,但他第一次来就说很好,要在这里编舞。”

二人为故事增添的不仅是歌舞场面的“点缀”,也激发了导演的灵感,在排演中触摸到人物更深层的肌理,大大增强了戏剧的感染力,“音乐和舞蹈不仅增加了好看好听,他们也让我对这个写了十几年的剧本有了新的认识。”

在上海摩西会堂实景演出,这部音乐剧要讲犹太难民的故事

《苏州河北岸》剧照

摩西会堂很小,只能容纳六七十个观众席位。2020年,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完成扩建,馆内有了其他演出场地,主创团队依然选择在摩西会堂演出,因为这里具有更强的历史沉浸感。

摩西会堂其实也是整个故事线上的组成部分。“故事确实发生在这几个街区,很多故事就是在这附近听来的。”孙惠柱在美国待过15年,有很多欧美戏剧界的朋友是犹太人,“听说有这么一个戏,他们也提供了很多素材。他们都知道上海有这么一个地方,这里一定程度上成了全世界犹太人到中国必来的朝圣之地。把二战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变成戏剧,他们都觉得很有意义,可以让我们记住历史,也可以对人类的未来发展有一点启示。”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