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条
阳明病,面合色赤,不可攻之。必发热,色黄者,小便不利也。
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合,通也。阳明病面色通赤者,热在经也,不可下之。下之虚其胃气,耗其津液,经中之热,乘虚入
胃,必发热色黄,小便不利也。
清·吴谦《医宗金鉴》
[注]
阳明经病,面合当色赤,是热邪犹怫郁在经,尚未入里而成实也,故虽不大便,不可攻之。若攻之,则怫郁在经之邪不解,必令发热色黄;若其人里燥,小便利则同燥化,当不发黄,而必大便矣。
[集注]
方有执曰:合,应也。赤,热色也。胃热上行,面应赤色,攻则亡津液,故发热色黄,因小便不利也。
程知曰:言热在阳明之经,不可攻也。热在于经,阳气怫郁在表也,攻之则经中之热,未得表散,必发热色黄,因小便不利也。
程应旄曰:热阻于肌肤之间,故发热而小便为之不利,郁而成黄也。
清·柯琴《伤寒来苏集》
面色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以汗解。而反下之,热不得越,故复发热,而赤转为黄也。上条因于火逆,此条因于妄下。前以小便不利而发黄,此条先黄而小便不利。总因津液枯涸,不能通调水道而然。须栀子、柏皮,滋化源而致津液,非渗泄之剂所宜矣。黄未发宜栀子豉汤,已黄宜栀子柏皮汤。
仲景治太阳发黄有二法∶但头汗出,小便不利者。麻黄连翘汤汗之;少腹硬,小便自利者,抵当汤下之。治阳明发黄二法∶但头汗、小便不利、腹满者,茵陈、大黄以下之;身热、发黄与误治而致者,栀子、柏皮以清之。总不用渗泄之剂。要知仲景治阳明,重在存津液,不欲利小便,惟恐胃中燥耳,所谓治病必求其本。
凡用栀子汤,病患旧微溏者,不可与服之。
向来胃气不实,即栀子亦禁用。用承气者,可不慎之欤?
清·黄元御《伤寒悬解》
表寒外束,郁其经热,则面见赤色,此可汗而不可攻。以面之赤色,是经热而非腑热,腑热则毛蒸汗泄,阳气发越,而无赤色。攻之则阳败湿作,而表寒未解,湿郁经络,必发热色黄,小便不利也。
清·曹颖甫《伤寒发微》
此节太阳篇二阳并病之证也。太阳篇云:「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拂郁在表,当解之薰之。」盖此证不惟表热无汗,两太阳穴必痛,或用麻杏石甘汤表里双解,或并用药汁烧沸取下,俯首药甑之上,蒙衣物而薰之,则表汗出而头痛愈矣。
若阳郁于表而反攻其里,于是汗液欲从外泄者,反挟表阳内陷而成湿热。夫水以清洁而流,流则小便利,小便利者,不能发黄。湿以胶粘而滞,滞则小便不利,小便不利者,故热郁而发黄。设因误攻而见此证,欲救其失,惟茵陈五苓散差为近之。若湿热太甚,栀子柏皮汤,亦当可用也。
刘渡舟《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这一条继续介绍阳明病的禁下证,指出阳明经证不可下及下后发黄的变证。
阳明病,面合赤色,面,就是人的脸面;赤,比红色还要深。脸面和赤色相和了,就是说满面出现了赤红之色,它不是嫩红,而是赤红。别看这一个字,这有辨证的意义,因为人的脸面发红比较浅比较淡,往往属于阴虚有热、虚热上泛;面合赤色,红得比较深的,属于实证,是阳气闭郁,不得宣泄的一个反映。
面是足阳明胃经所循行的部位,风寒之邪郁遏阳明之经,经气不宣,故尔面色赤红。所以说,缘缘面赤,就是满面通红,不是红在面部的某一个病位。鼻子尖红,是酒糟鼻子,两个颧骨红,是肺结核,那都不是。缘缘面赤,满面都通红的,所以叫面合赤色。
面合赤色是经中有热,是风寒闭郁而来的,也就是经有邪了,是阳明经证。阳明经有邪,为什么不可攻之?就是说,如果还有大便秘结,阳明腑也有实证,但是还有经表之证,那也不可攻之,不能用承气汤泻下。
如果只看到大便秘结,没看到面合赤色还是经中之邪未解,下得太早,必发热色黄,小便不利也,阳明经的邪就内入,如果系在太阴,热和太阴湿结合,湿热蕴蒸,所以小便不利,而身必发黄,就出现黄疸了。
总结一下,伤寒呕多者,邪气向上,甚至有少阳证的,虽然有大便秘结,也不能用承气汤攻下;心下硬满而肚子不胀满的,是胃气不和而有心下痞硬,不见得是实证,不可攻下,若攻之,利遂不止者,死;阳明的经表之邪,面合赤色,也不可攻之。从这几个不可攻,我们要体会一个精神,攻,是攻胃家实。如果不实,就不能攻,这是一点。第二点,病邪还浅,在经,或者说在胃的上脘,还没达到肠子,也不能攻下。第三点,邪在经表,即使有胃实,也要先解经表,后边才能泻下。如果下得太早,也会出问题的,体会这三个方面的精神。
胡希恕《胡希恕讲伤寒论》
面合赤色,就是面色缘缘正赤,颜面红,这个是阳气怫郁在表,前面讲过了,这个是要出汗而汗不出,所以面发红赤。因为还有表证,所以不可吃泻药。假设攻之,必发热色黄,小便不利,攻下后,造成邪热内陷,因为虚其内,水谷不别,所以小便不利,热与水相郁就要发黄。
这几节都是说阳明禁下的几条,像心下硬满、呕多等等,所以临床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阳明病虽是以攻为主的治疗方法,但有些不可妄攻的,必须知道。有些条文是告诉你辨证的,比如「呕而渴,手足厥者,必头痛」、「头眩不恶寒」,这都是因症辨证。头眩常常是胃有停水造成的,如果是但不恶寒的头眩,这是热往上攻,也会头晕。也有由于不能食,有些欲作谷疸的食难用饱的头眩,这些都是不让你认为头眩全是胃虚有停饮的情况,也有其它的情况。
王付[释疑解惑]
①怎样理解“阳明病,面合赤色,不可攻之”?
答:㈠张仲景论“阳明病”而强调病证表现是“面合赤色”的目的是突出辨阳明热证。㈡辨识“面合赤色”的病变证机是阳明邪热盛于内而攻于上。㈢辨识“不可攻之”的临床意义有二,一是辨阳明胃热证而不能用下法;二是辨阳明胃与阳明大肠相兼,以阳明胃为主,其治不能先用攻下方法。
②怎样理解“必发热,色黄者,小便不利也”?
答:㈠辨识“必发热,色黄者”的临床意义有二,一是辨阳明发黄病变证机以热为主;二是辨阳明发黄病证表现以发热为主。㈡张仲景论“小便不利也”而强调辨阳明发黄证,夙体必有湿,湿与热胶结而不得下行,以此而演变为湿热发黄证。
[临证选方] 从临证选方角度考虑本条方证对应辨治关系,主要有以下2个方面:
①根据“阳明病,面合赤色”,因病变证机不同,所以决定具体治疗方药主要有:
如病变证机与病证表现是阳明热盛证,其治宜用白虎汤。
如病变证机与病证表现是阳明热盛夹郁证,其治宜用白虎汤与栀子豉汤合方。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