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美国修改胆固醇摄入建议,是不是意味着胆固醇对人体无害?

40年前美国膳食指南推荐每日胆固醇摄入低于300mg,但经过近40年的研究发现,将每日胆固醇摄入量控制在300mg以下,与冠心病的发生风险、死亡风险的关系并不明确,因此40年后美国膳食指南取消了这一推荐。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胆固醇对人体无害呢?

答案是否定的。

在多数朋友的认知中,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似乎均由胆固醇引起,尤其是中老年人是心肌梗死、脑梗死等急性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发病人群,以致部分中老年人比较排斥胆固醇,在此我们想要提醒各位朋友:胆固醇并非百害无利,与之相反的是,胆固醇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对人体而言,胆固醇主要有构成细胞膜、形成胆汁酸、合成激素这三大作用:

构成细胞膜。细胞是人体最基本的组成单位,细胞膜是组成这一基本单位的重要结构,而胆固醇又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且在维持细胞形态方面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温度较高时胆固醇可阻止细胞膜无序运动,当温度较低时胆固醇可保持细胞膜的流动性,因此对人体而言胆固醇是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

形成胆汁酸。胆固醇参与了胆汁酸的形成,胆汁酸排泄进入肠道后,主要参与脂肪的消化,当人体缺乏胆固醇时,胆汁酸合成受阻,进而会引起消化不良,因此胆固醇间接参与了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合成激素。激素在促进物质代谢、维持生理功能、传递重要信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体重要的激素如性激素、皮质醇、维生素D等均需要胆固醇参与形成,因此当人体缺乏胆固醇时可引起多项生理机能障碍。

可能部分朋友会问,既然胆固醇在多项生理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什么又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呢?对于人体而言,胆固醇也是一把双刃剑,血浆中正常范围的胆固醇对人体有益无害,但超出正常范围后则可引起心脑血管损害。

血浆中胆固醇主要存在于低密度脂蛋白与高密度脂蛋白这两种脂蛋白中,存在于低密度脂蛋白中的胆固醇,可通过心脑血管内膜破损的内口转运至动脉内膜下,沉积在动脉内膜下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及形成斑块,后两种动脉病变是引起心肌梗死、脑梗死等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直接原因。因此,高于正常范围的胆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标后,我们需要提高警惕。正常情况下,总胆固醇应低于5.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低于3.4。

那么,美国的膳食指南取消“每日胆固醇摄入量低于300mg”推荐又是怎么回事呢?人体的胆固醇主要有两种来源:一是食物来源,占比较小;二是肝脏合成,占比较多。这两种途径来源的胆固醇存在动态平衡,某一途径来源增多后,另一途径来源会随之减少。虽然胆固醇通过自身调节可维持在合理范围,但部分人群对膳食来源的胆固醇较为敏感,这一部分人群高胆固醇饮食可能易升高血胆固醇水平,且使用降脂药的患者,需要低脂低胆固醇饮食,才能有效控制血脂达标,因此既往推荐限制胆固醇的摄入,尤其是已近发生血脂异常的患者。

美国膳食指南取消“每日胆固醇摄入量低于300mg”这一推荐,并非意味着我们可以毫无节制地摄入胆固醇,只是说这一推荐量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关系不明确,而胆固醇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依然无争议,因此血脂异常的患者依然需要低胆固醇饮食。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