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灵仙开噎塞,其功可嘉
《中药大辞典》载威灵仙治噎塞,受其启发,笔者近来经治1例皮肌炎出现吞咽困难的患者,疗效出乎意料,兹介绍如下:
弓××,女,57岁,工人,患者于2年前因右乳癌在我院外科行右乳癌扩大根治术,术后化疗2个疗程,入院前8个月又因宫颈癌在我院妇科行子宫切除术,近5个月来,出现皮肤泛发性片状红斑伴瘙痒,四肢无力,在门诊曾以息斯敏、赛庚啶治疗无效,于1991年11月23日收入院,入院时面及眼睑红肿,躯干四肢散在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片状红斑,有细薄鳞屑及抓痕,经查谷丙转氨酶、尿肌酸、肌电图及病理检查,确诊为皮肌炎,予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生素、转移因子、消炎痛等药物治疗,皮损有所减轻。1992年1月6日患者开始出现吞咽困难且逐渐加重,不能进食,可饮水,经西药治疗症状不减,考虑为吞咽肌炎症,麻痹无力,认为状况不佳,家属恐惶,遂于1月11日请中医会诊,患者吞咽困难且无食欲,口干渴,躯干四肢散在片状红斑及米粒大小丘疹,身痒,乏力,不能下床活动且懒于转动体位,自觉有难以维持之感,脉滑,舌淡红嫩,考虑患者吞咽困难,以不能进食为当务之急,又要兼顾原发病,遂以养胃阴开气机法以治噎塞,佐养血疏络止痒以治原发病,用麦门冬汤加威灵仙为主方化裁。处方:麦门冬15g,清半夏10g,沙参15g,生山药15g,鸡内金10g,威灵仙10g,当归10g,鲜衣10g,生甘草10g,桔梗10g。嘱水煎煮沸20分钟,2次煎后共得药汁300毫升左右,分3~4次缓缓服之,每日服药1剂,服上方6剂后食欲大开,咽下通顺,仍疲乏无力,不能下床活动,躯干四肢皮损未退,但瘙痒减轻。继服原方至1月30日复诊,饮食如常,口渴亦减轻,且乏力明显减轻,可扶持下床活动,躯干四肢皮损大部分消退,仍有散在片状红斑及小丘疹,偶有轻微瘙痒。2月10日及2月26日诊,情况良好,饮食吞咽如常人,活动增加,惟皮损尚无完全消退,仍以原方巩固治之。
该例可谓重症,以麦门冬汤益胃阴而启纳谷,威灵仙开噎塞而调气机,其疗效之好确属未料。再者,有言脾虚不运或气虚血弱无风寒湿邪者忌服威灵仙,以本例观之,在辨证基础上加用威灵仙,似可不拘上说。验方由河北医学院第四医院刘亚娴提供
威灵仙解痉、止痛、止咳喘
威灵仙通行十二经:我常用其治疗肺部主患获效,如治小儿百日咳,顿咳痉挛期,用黄精、沙参、麦冬、半夏、紫菀、百部、枳壳、威灵仙、白芍、甘草,有很好效果;小儿肺炎或支气管哮喘,用威灵仙配菊花、青黛、寒水石、地骨皮、大青叶、天竺黄、银杏、苏子、甘草;成人支气管炎咳喘或肺气肿,或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在辨证方中加威灵仙可提高疗效。
威灵仙治呃逆:呃逆属西医膈肌痉挛病,顽固性呃逆可持续数日甚则数月不愈,用威灵仙配人参、丁香、柿蒂、代赭石、钩藤、制半夏、白芍、甘草,治疗100例呃逆,3~5剂而愈,白芍可用60g,威灵仙用到50g。
威灵仙治疗输尿管结石肾绞痛,用少腹逐瘀汤加威灵仙、萹蓄、栀子、白芍,解痉止痛,消炎排石。
急性胃痉挛疼痛,在辨证用药基础上,加威灵仙止痛快。
威灵仙30g水煎服,治骨梗喉,并非化骨治愈,而是威灵仙有解除喉部痉挛作用,局部痉挛松解,使骨刺脱掉而愈。据此,威灵仙是良好的解痉止痛药。对各种疼痛所致痉挛,都有解塞作用。所以,膈肌痉挛呃逆,胃痉挛疼痛,胆绞痛,肾绞痛,支气管痉挛哮喘,威灵仙单用或辨证配伍均取良效。
用量一般10~30g,重者用60g。验方由海军青岛疗养院马山提供
威灵仙破血利水、强健心阳
毛莨科植物威灵仙,多用于祛风湿、舒筋络、止痹痛、消骨梗,笔者临证多年,发现其有良好的破血利水、通脉止痛、强健心阳、消痰平喘作用,且常用量为20~30g,长服未见不良反应,兹举例于后:
王某,女,35岁,左下肢肿半月余,于1987年12月8日入院,半月前行刮宫术,当晚左侧腹股沟处疼痛,晨起整个下肢肿胀,不能步履,经静脉造影示:左髂内静脉栓塞,经抗栓、扩管无效,改用中药:黄芪、川牛膝各30g,防己、桃仁、红花、赤芍、泽兰、山甲、皂刺、制乳没各10g,水蛭5g,5剂,水煎服,肿胀略减,因麻木青紫加威灵仙30g,1剂,尿量增多,肿胀明显减轻,麻木青紫基本消除,又服2剂,肿消大半,有意去灵仙后,肿紫又起,后守此方服30余剂,青紫肿痛愈。随访3年无异常。
韩某,男,70岁,患慢支、肺气肿8年,血压升高15年,咳喘气促,不能平卧月余,伴双下肢、腹部水肿,胸膺憋闷,吐大量白粘泡沫痰,纳呆恶心,唇甲青紫,畏寒怕冷,苔白厚腻,舌质紫暗,脉促。血压24/14 kPa,颈静脉怒张,双肺满布中小水泡音,心率114次/分,频发早搏,肝于剑突下4cm,边钝,压痛( ),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诊为肺心、高心、心衰Ⅲ°。药用党参15g,附片、茯苓、白术、生姜、赤芍、红花、苏子各10g。3剂后效果不著,上方加威灵仙30g,2剂后,尿量增多,喘憋、水肿、青紫明显轻减,守方至5剂,精神好转,呕恶、畏寒除,痰少,能进食,早搏消失,肺部水泡音减少,肝回缩至剑突下2cm。又服5剂,诸症均除,可在户外散步。随访至1991年,无复发。
威灵仙辛散温通,咸软坚化痰,助阳利水,又略具香气,性善走窜,可宣通五脏、十二经络,无处不到,据药理研究内含白头翁素、白头翁内酯、皂甙等,可抗菌、消炎、镇痛,对循环系统和平滑肌又有调节作用。
由此可知,灵仙既能温通心阳,活血利水,祛瘀止痛,散风疗痹;又有宣利肺气,软坚化痰之效。故为肺心病、血管病之佳品。应用本品的指征:一是心阳不足,瘀血阻滞所致的心痛、紫绀、肝脾肿大、水肿、畏寒、脉涩结代、舌质紫暗、或瘀斑点;二是痰浊郁肺,咳喘痰多、胸胁闷胀;三是风痰瘀血痹阻经脉的中风偏瘫、风湿痹痛、瓣膜病、周围血管病等。凡是风湿痰瘀痹阻经脉脏腑的种种见症,只要符合上述指征,投之无不捷效。但于临证时,根据辨证和辨病灵活配伍,尤为重要。如心气虚配以黄芪、党参;心阳虚配以附片、桂枝;心胸闷痛配以薤白、石菖蒲;刺痛配以元胡、五灵脂;腹胀、肝脾肿大配以莪术、三棱、桃仁、红花;肿甚配以椒目、车前子;肺水肿咯粉红泡沫痰,配以葶苈子、桑皮;气逆痰多配以苏子、半夏;咽喉不利配以射干、紫菀。合并冠心配以丹参、田三七;风心配以川芎、生苡仁;心律失常配以苦参、甘松。血管病上肢瘀肿配以姜黄、麻黄;下肢配以川牛膝、泽兰。瘀热证配以赤芍、丹皮;阴虚配以生地、玄参。活血宜酒制,祛痰宜醋制。且灵仙品种较繁,务须详识真伪。如此辨用,获效良多,请同道验正。验方由河南省方城县人民医院雷玉林提供
威灵仙定喘止咳、安神定悸
我临床使用威灵仙,除用其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治疗风寒湿痹、骨质增生,诸骨鲠咽之外,更多的是用于以下四个方面:
定喘止咳
1963年有幸侍诊于北京名老中医、儿科专家王鹏飞老师,见王老每用威灵仙定喘止咳,效果很好,王老说:“小儿喘息重症,用麻杏不效者,可用威灵仙加银杏、苏子以肃肺下气而定喘,因威灵仙不仅调理气机、通行全身,还能止咳兼有化痰之功。并嘱咐我们学习药性要读《要药分剂》(清·沈金鳌著)这本书。我精读后受益匪浅,此书对威灵仙的记载除祛风湿、通络止痛同于一般本草书外,并且认为威灵仙能行气,宣疏五脏,通行十二经。我又查阅了《本草纲目》,内有治“痰饮”喘咳呕逆”的明确记载。
现抄录侍诊于王老时经治的病案2例:
武××,女,7岁,1963年10月5日就诊,喘息咳嗽5年,遇寒则发,冬季加重,屡治不愈,日渐消瘦,面黄神疲,喘怠不已,鼻翼煽动,咳嗽有白痰量多,舌红苔白,脉沉缓,治以肃肺降逆,清热化痰止咳。处方:威灵仙9g,银杏9g,苏子6g,橘红9g,乌梅9g,青黛3g,紫菀9g。以此方为基础加减变化,诊治4次,服药8剂而喘止咳减,精神好转,纳食增加。此后着凉稍有反复,仍以此方加减,服药10剂诸证痊愈。
刘××,男,8岁,1962年2月11日初诊,咳嗽半年,虽经中西药治疗,病情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王老处以银杏、苏子、青黛、乌梅、紫菀、百合等,几经调治仍未向愈。至1963年2月15日仍咳嗽痰多,喘息不已,王老加用威灵仙处方如下:威灵仙9g,银杏9g,苏子6g,橘红9g,青黛3g,紫菀9g,木瓜9g。服3剂病情好转,继服18剂喘平咳止。
宽胸理气
受王老用威灵仙治小儿喘息的启发、七十年代初至今在内科用于治心血管病之胸闷、憋气,效果显著。1976年11月2日接诊一孙性男患者,44岁,银行干部,半年前诊为急性心肌梗塞,经住院抢救治疗两个月,病情稳定出院,近一周来又胸闷气短甚则憋气,胸痛彻背,纳食、睡眠均可,大便稍干,小便正常,体胖神清,舌淡有瘀点、苔白稍腻,脉缓。查心电图示陈旧性心肌梗塞,证属气滞血瘀,痰湿壅塞。处方:瓜蒌30g,薤白15g,川桂枝10g,丹参30g,元胡12g、香附米12g,半夏10g,枳壳10g。服5剂,胸痛彻背显效,胸闷憋气同前,甚则夜不得卧,上方去香附加威灵仙15克,服5剂,胸闷憋气显效,继服5剂,诸症缓解。嘱其常服复方丹参片巩固。此后每发胸痛彻背,胸闷气短,即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威灵仙3~5剂即可缓解。随访至1990年底仍能正常工作。其后笔者每遇心血管病、心肌病等见胸闷憋气即加用威灵仙,经治500多例、均收到一定效果。
安神定悸
不少心血管病患者主诉以心悸为主,查心电图,或示窦性心动过速,或示期前收缩、心房纤颤等。有部分病人经辨证处方、甚则中西药合用治疗,效果也不满意。笔者自八十年代始,凡遇此情况,则加用威灵仙,每能取效。1982年4月孙姓患者求治,男,35岁,发现有风湿性心脏病10余年,近半年来时有心悸,尚可自行缓解。1周前心悸加重不能自行缓解,伴周身乏力,时有胸闷气短,纳呆,神疲失眠,心烦,小便调,大便稍干,2日1次,舌淡、苔薄白少津,脉结代。心电图示:房颤。曾就诊于某部队医院,先后口服、静脉推注、静脉点滴药物未能控制。我辨证为气阴两虚,予炙甘草汤化裁:炙甘草20g,丹参20g,党参10g,桂枝10g,麦冬15g,生地20g,麻仁20g,生龙牡各20g。服3剂、除心悸外诸证悉减,复查心电图仍示房颤。原方加用威灵仙20g再进3剂,复诊时说,服2剂后心悸大减,查心电图房颤消失,偶有室性期前收缩。仍以炙甘草汤加威灵仙,服10剂,心电图大致正常。1年未再复发。其后曾反复3次,均加用威灵仙得以纠正。至今仍负责园林工作,威灵仙用于心悸有效,一则因其宣疏五脏,通行十二经,具有通的作用,再则也有一定的安神镇心作用,此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探索。
外用止痛
静脉用药是临床常用的方法之一,在输液过程中,特别是输入有刺激性或浓度过高的药物时,病人经常反应沿输液血管走行疼痛,有时形成静脉炎,有时因疼痛难忍而拒绝输液治疗。自1988年以来,我们自行配制了以威灵仙、山豆根、冰片为主的外用药膏,敷于输液部位,对于预防、治疗输液疼痛和治疗静脉炎,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初步统计治疗静脉炎196例,总有效率为95%。至于未形成静脉炎只是输液时疼痛者,一般敷药后1~2分钟内止痛。通过几年的试用,我们体会到威灵仙外用止疼效果满意。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供临床药用的威灵仙品种不一,经德州卫校药理教研室研究,尽管这些植物科属不同,化学成分不一,但试验表明,从镇痛、抗炎、影响离体肠平滑肌张力三方面比较,百合科之粘鱼须和毛莨科之威灵仙基本一致,前者的副作用小于后者。
我临床体会,威灵仙用于痹证,量宜在30~60g以上;用于定喘止咳、宽胸理气、安神定悸,一般用量10~20g为宜。验方由德州地区中医院张学增提供
威灵仙用于内科麻木症
王为兰名老中医,业医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以下介绍王老用威灵仙治疗内科麻木症的经验。
麻木是一个症状,可单独出现,亦可见于其他疾病之中,可由多种原因导致,但究其主要的病因不外虚实两种:其一是由于风、寒、湿、热、痰、瘀等邪侵袭机体,闭阻经络,使气血流通不畅,肢体经脉失养而致;其二是由于气血不足,筋脉失荣而发,不论麻木的原因如何,只要有麻木症状,均可配伍或单独使用威灵仙,常能收到满意的疗效。如上肢麻木,用威灵仙配桂枝;若麻木而有发热者,可加桑枝、金银藤,对于下肢麻木,如因寒湿而致者,则用威灵仙配附子。肿胀明显者,可配川牛膝、木瓜、防己等祛湿之品。如麻木为湿热所致,患处有明显灼热感时,可配炒知母、黄柏,以清热燥湿。而对于气血亏虚经脉失养的麻木,则宜用生黄芪、当归、鸡血藤、赤芍等药,补气血通经络以治本。此时用威灵仙既能疏通经络以治标,又可将补气血之药带入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使其充分发挥疗效。如患者姜某,女,45岁,右上肢麻木,肩胛疼痛,活动受限,不能梳头穿衣,某医院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给予按摩及离子导入疗法,经治月余不效,求治于王老。症见:面色苍白,表情痛苦,语音低微,消瘦乏力,自述夜间痛麻尤甚,辗转困难,夜不能寐,纳差便干,舌质淡、苔薄白而干,脉弦紧,王老先投生黄芪30g,桂枝6g,赤白芍各30g,当归10g,片姜黄10g,鸡血藤30g,生甘草10g,威灵仙10g。3剂过后病去大半,精神好转,夜已能寐。效不更方,将威灵仙加至20g,服药5剂病告痊愈。二诊时加大威灵仙用量,王老讲,患者因气血不足,推动无力,血流缓慢而造成经脉瘀阻,此为因虚致瘀,治疗首当补气养血为主,稍佐威灵仙以为向导,二诊时患者精神明显好转,气血得补,正气已充,则应加大疏通之力、故将威灵仙用量加倍。如见下肢酸软无力,麻木不仁,还可酌加千年健、怀牛膝等药,以补肝肾强筋骨。验方由北京市中医医院李文芳,李桂玲整理常见疾病效验良方(含验方、民间偏方及祖传方、家传方)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偏方等仅供专业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上一篇
学习幕下小脑上入路(下)
下一篇
治疗坐骨神经痛药酒5方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