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创新作文教学刍议

创新作文教学刍议

广荣中学舒早霞

[内容提要]开展创造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已成为新时代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传统作文教学的相对落后,以及中学生生活面的狭窄,致使在写作过程中面临很大的困惑。新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提出,要求每一个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实施创新教学方法,要求每一个学生写出新颍的作文。创新作文教学,首先要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然后从命题、选材、立意、构思、语言等方面给学生以创新指导,在作文训练、批改模式方面也要敢于破旧立新。

[关键词]创新、新颖、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新意、别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创新教育,创新教学,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是每一位教师的时代责任,是培养时代新型人才的前提。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有创意的表达”。这为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作文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活动,是培养时代的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

长期以来,传统作文教学观念的相对落后,教学思维的定势化,作文教学无本可依,无章可循,盲目性,随意性很大,教师讲作文,也是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教师在评价上也只是追求形式的完美,语言的表达。长此以往,学生写作文也只会人云亦云,落入俗套,甚至东拼西凑,无话可说,无文可作。例如在近几年的中考作文里,大部分的学生跳不出生活的狭小圈子,总是语言匮乏,千佛一面。

为此,应时代和现实发展的需要,1998年出现了“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的“新概念作文”大赛;1999年又出现了延用至今的“话题作文”考试模式,且目前并无被取代之势。创新作文教学已成为迫在眉睫的新模式,为教者必须因地制宜运用教学策略,实施“创新作文教学”。

一 、放飞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是一种“标新立异”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进行求异性作文训练

魏书生有句口头禅“对一个问题,有一百种解决的方法。”要寻求这“一百种解决的方法”,就要运用发散思维。它表现为一种“精骛八极,心游万仞”①的亢奋状态。要求思维主体能从平常中见异常,从相同中见不同,从常例中见特例。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进行求异性作文训练呢?一是模仿美国亚历克斯· 奥斯本发明的“头脑风暴”法。如写“粉笔”,可作如下发散:色彩——洁白形体——短小原料——易碎脾性——默然 然后从中选出最佳的最需要的一点完成作文。 又如写《绿色》一文,可想到军装绿,二绿工程,可将高雅音乐比作“清纯的绿色”,继续联想,铺陈出一篇文字斑斓、意境优美的佳作。二是运用急骤联想。如以“球”为例,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毫不犹豫地立即想出三个词(球—瓜—脑袋—地球仪)再如以图nn联想,可想到窑洞、桂林山水、彩虹双架、城门、拱桥、喷水池、隧道……由此引导学生多方位快速思考,以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广阔性,作文不致落入窠臼,步人后尘。三是运用逆向思维,鼓励学生“反弹琶琶”,打破传统的思维程序,对问题作反向思考。运用这种方法,常会翻出新意,收到出人意料、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从而写出既异想天开又合乎情理的的文章。训练手法有:

(1)名言配对 即找出相反的名人名言 如荀子说“人定胜天”而帕斯卡却说“人是一根脆弱的芦苇”(2)名言反意 如 高枕无忧—高枕有忧;旁观者清—旁观者未必清;不在其位,也要谋其政;商界就要见风使舵,卖瓜就得自卖自夸(3)通过列举物体非常用途,编故事结局或给故事加标题,多侧面多角度思考等活动,训练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当然,“漫无边际的发散,总是要幅合的,集中有价值的东西,才是真正的创造力”②,所以在创新作文教学中还要训练学生的幅合思维,开拓思维深度,引导学生对生活素材作深层挖掘,捕捉蕴含于生活深层的闪光点,进而写出真经验、真知识、真感受。如写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就是要多角度观察、审视,更深入地更细致地描写庐山的风貌和品质,写出对庐山的独特感受。

2、培养学生想象思维能力,进行想象作文训练

想象思维是创新思维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创造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善于创新,就必须善于想象,作文一旦失去了想象,就会黯然失色,缺乏生机;而丰富的想象,能使文章生气盎然,光彩夺目。因此写作教学中训练想象能力,进行想象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正因如此,近几年无论是全国高考还是各地中考,都很注重在作文中考察学生的想象能力。如1998年高考作文补写《妈妈只洗了一只鞋》、1999年全国卷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2000年高考作文《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而各地市中考作文更是标新立异,追求创新,追求想象,奇葩竞相开放。

怎样培养、训练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呢?

一是结合有关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可以充分利用课文资源,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练习改写、续写、扩写等想象性作文,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再造想象训练。如续写《我的叔叔于勒》、《故乡》、《孔乙己》等,要求学生联系实际,展开想象。学生写作情绪明显高涨,写作欲望强烈,出现了不少有新意的文章。二是运用形象思维,进行创造想象。当今世界,正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前夕,人类的未来将会怎样?同学们在二十年后将从事什么工作?科学文化将会怎样发达?宇宙定居点怎样设计?我们不妨多让学生写一些《三十年后我们再相见》、《2020年畅想》、《站在月球上想到的》、《地球毁灭后》类的作文,并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多看一些科幻方面的佳作,让学生进行合理的假设、推测、想象,从而有所创造。三是展开联想,诱发作文灵感。丰富的想象力离不开联想,联想是一种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能使学生思路畅通,及时捕捉到稍纵即逝的灵感。譬如面对《夜》,可以联想到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昼伏夜出的动物,加班到深夜的工人,撬门入室的小偷,街道巡逻的警察等。通过这样的联想,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得到前所未有的启示和发现,使作文具有综合性和奇特的夸大性。

二、 从命题、选材、立意、构思、语言等方面进行指导

1.命题必须有特色。作为创新作文教学,在平时训练学生作文时,教师所给文题应起到逼使学生去创造的作用。具体的说就是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形成“怪诞”的想法,并通过细密的构思,在文章中使之合理化。好的作文题目,会像鲜花吸引蜜蜂那样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教学生自命题时,要求学生不人云亦云,要尽量使文题与众不同。一可以移用嫁接古诗词、流行歌曲、广告语、谚语、格言等,能给人以别开生面,妙趣横生之感。如《不经风雨,哪见彩虹?》(引歌词)、《当心孩子缺“钙”》(移用生物术语,喻独立自主精神)。二还可巧设悬念,令人产生丰富的遐想,或故作惊人之语,耸人听闻,这种别具匠心的构思命名,往往能出奇制胜,让人过目不忘。如《两个人的世界大战》(国际象棋争夺战)、《十七个太阳之后》等。三可妙用修辞,如比喻、拟人、对比、设问等修辞手法,可使文题变得生动形象、具体感人。如《诚信—走向成功的钥匙》(比喻)

在教学生半命题时,要求学生要出其不意,如《——我想对你说》,就可补充“苍天”“?”这样,才能补写一个新颖的标题。具体方法如下:(1)反弹琵琶唱新调如2001年四川省中考作文题《我渴望——》,可拟题《我渴望苦难》。(2)去俗取新辟蹊径 如某地中考题《——,谢谢你》,可大胆求异出新《孔子,谢谢你》。(3)袒露真情写新意如2002年河南省中考作文题《当我面对——的时候》,可补题为《当我面对“第一封男同学来信”的时候》

2、选材上力求“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两点一线的生活环境,大量作业的沉重压迫,使得学生的创作表现空间极为狭窄逼仄,学生的作文材料让人似曾相识:总是下雨妈妈送伞、老师给补课、帮助孤寡老人等等。我们虽然不能改变学生的生活空间,但应当引导学生扩大生活视野,用心观察,积累写作素材。生活日新月异、丰富多彩,只要用心观察,就会发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那么,怎样积累素材呢?其一是生活的积累。老师应尽可能的引导学生走出封闭的学校生活,指导学生观察事物,存储信息。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头脑里储存的信息材料,就会像电影一样一幕幕浮现于眼前。“长期的积累,偶然得之”,这样就有可能使作文材料“人无我有”。其二是知识的积累。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③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的。所以必须引导学生多读书,会读书,读好书,拓宽阅读视野。老师可以在班上组织一些读书班会,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增长知识,或用剪报的形式,把报刊上的精美短文剪贴印给学生。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不仅再不会为“无米之炊”或“少米之炊”而苦恼,而且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好作文。

当学生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以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注意以下的一些选材角度。

(1)奇人奇事 可向学生推荐名作家写的通俗小故事,如莫言的《茂腔与戏迷》、高晓声的《雪夜赌徒》,体会其尺幅千里,令人拍案叫绝的技法。

(2)真情告白 只要打开广阔的心灵空间,无尽的思绪就会纷至沓来。卢

梭的《忏悔录》曾经感动了多少人?朱自清的《背影》的质朴感人又让多少人热泪盈眶。

(3)科学构想 如《与火星人的对话》、《人类能够自由飞翔吗?》

(4)文学天空 鼓励学生尝试写长篇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总之,生活包罗万象,“生活的空间有多大,写作的空间就有多大”,作为教师,只有点燃学生的心灵之窗,引导他们作个生活的有心人,那学生的创作才华才会如泉喷涌,令人惊叹。

3、立意要新颍 。所谓新颍,就是立意要跳出陈旧的框框,“言人之所欲言”,

“言人之所未言”。训练学生立意创新,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有创造性地思考、善于从多角度思考的习惯。要不为习以为常的看法所左右,不迷信权威,善于质疑。比如,常言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崇尚愉快教育、探究学习科学的今天,应当倡导学生这样立论:书山有路巧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具体要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立意新颍,不忘了避“俗”。一写蜡烛,老师就像蜡烛,照亮了别人,

燃烧了自己;一写蜜蜂,劳动人民就像蜜蜂,得到的少,付出的多……这些几乎成了通用的公式。而立意真正要有新意,就务必避俗避熟。如一篇以“老师”为话题的作文,一学生以《流泪的红蜡烛》写了老师奔忙于生意场,醉心于赚钱的一组画面,敏锐地表现了市场经济中少数老师的心态,在众多的习作中独树一帜。

(2)立意新颍,不忘了求“异”。求异思维常常开出特别艳丽的花朵。比

如:“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翻出“人在屋檐下就是不低头”,又如对“严是爱,松是害”这句流行语的反思,从有助于孩子智力的发展、身心的成长,提倡愉快教育、成功教育、激励教育的角度看,立论“不严不松又慈爱”更会受到青睐和欢迎。

(3)立意新颖,不忘了求“真”。应考作文,虽然总体的格调要求积极向

上,然而更富文学意味的创新作文则不受此拘束。叶圣陶先生曾说“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就是要求学生写出有真意的作文,写出自已的“真体验”。“真体验”即真实、真切、真诚、真挚地关注、感受、体验生活。在平时的练笔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情感发展特点,鼓励学生敢于作真情表白,尝试如下立意:①对爱情的憧憬、迷惘或克制。有时,那一份份骚动的真情足以令人感动。②世态的冷看。社会的弊端,人情的冷漠,给以适度的反映、讽刺,将会让读者在摇头的同时会努力反省自身。③激情的抗争。有损身心健康,压抑创造能力的应试教育虽已四面楚歌,但对莘莘学子依然是无法摆脱的围城,而学生们“救救孩子”的呐喊更为真切而悲怆。

4、构思新颖,别具一格。

郑板桥说:“不拘古法,不执己见,惟在活而矣。”这里的“活”即含有

构思创新之意。茅盾主张作文“先求造意构思的精辟,方能有惊人的光芒”。为克服作文构思的陈旧呆板,使构思出新,我们可以抓住一篇文章进行多角度的文思训练,尽可能多地寻求创新思路。下面用一篇以“初三”为话题的作文,探求几种全新的构思:

(1)一词经纬思路

全文以一个“忙”字立骨,通过“早晨,慌慌忙忙”、“中午,匆匆忙忙”、“晚

上,急急忙忙”三组画面写出初三生活的忙忙碌碌。

(2)剪辑式思路

全文分四大块。第一块:摘自某某的谈话;第二块:摘自某某的牢骚;第三

块:摘自某某的作文;第四块:摘自某某的日记。四大板块经过剪辑,巧妙地拼合在一起。

(3)连续剧思路

全文用电视连续剧的形式聚焦于初三的某一天,在一集接一集的故事中,展

现初三生活的紧张、忙碌、苦恼,表达学生对应试教育的反感。

(4)辐射式思路

全文以若干“初三就是……”的句式展开,一小段锁定一个点,铺展出初三

生活的喜怒哀乐。

(5)剧本式思路

全文将镜头对准一天午休,用剧本式构思法,通过六科老师“切割”学生午休时间的故事来表达主题。

在“创新构思”教学中,我们还要经常要求学生多读名家作品,他们那些精巧的构思,也是学习的好例文。如文章开头一般讲究平易均稳,但鲁迅的《藤野先生》却以突兀之句陡起一笔;对比结构一般讲究“大体均衡”但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前九句均豪迈飞扬,尾句却仅用“可怜白发生”一句锁结,收到强烈的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总之,“作文如铸器,铜既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只要识模,全不费

力。”④构思创新的学问很多,既需要我们用心揣摩名家优秀之作,又要“敢于打破旧框框”,以求推陈出新。

5、打造语言亮点,“语不惊人死不休”。

生动、新鲜的语言使文章出色、升格,3500个常用字能组成无穷无尽的语言组合。生活是丰富多彩、瞬息万变的,只要训练学生注意观察、积累,将鲜活的生活本身展示出来,语言自然会活泼、富于变化。训练学生语言出新,可分四步:积累创新、模仿创新、改造创新、美化创新(修辞创新)。具体地说,文章应多有几个“一”的方法,即一句名言(或格言、警句),一则故事(或寓言、童话),,一组对比,一处修辞(如比喻、排比、仿词、仿句),一段语言艺术品(如对联、词曲文妙句、现代歌词等)。这决不是引导学生走入“卖学问”或“掉书袋”的泥潭,中学生写作“化用”“巧用”语言是基本的创新。这几个“一”的文化内涵是相当丰富的。例如:“仿词”往往以反义联想为基础,使两种事物相互映衬,常能深刻有力地突出事物的本质,并富于幽默感和讽刺意味。对偶形式对称,节奏鲜明,章节和谐,前后词语互相映衬,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排比便于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气势。成语言简意赅,形式整齐,可使语言生动形象节奏鲜明,富于感染力和韵律美。

为使学生的作文语言更具灵气,可有多种方式,这里简说四种:(1)妙语锻炼。借鉴广告语创作,确立一个意念,然后尝试以不同的角度、句式来表达,最后评选出最佳语句。比尔斯的《魔鬼辞典》值得向学生们推荐。此种训练主题宜小,联想要广,比如只能就人写出比喻句、就祖国写出排比句等等。(2)自由组合,随机选出十条互无关联的成语,让学生写一段具有情节的故事。要求语言运用自然,富有时代气息并有一定的高潮。(3)小说接龙。确定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后,教师先写出一段序幕,然后让学生按学号续写。要求情节合理,符合性格同时前后呼应,迭出新意。(4)古文改写。可以是单篇的如《陋室铭》,也可将数篇按照一定的主题组合改写,其中的佳作往往妙趣横生,令人捧腹不已。

无论怎样,锤炼作文语言,老师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吸取营养,采用各种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形成不同的有独特性的语言风格。只有来自于生活的语言,才是真正的有活力的永新的语言。有个作家也说过“无中不能生有,无缝的石头流不出水来。”⑤

三、打破常规的作文教学、批改模式

1、轻松作文,以营造创新氛围。

作文本无定法,应让学生自由作文,放任思绪,天马行空;给学生作文“松绑”,打破一些不必要的限制:如只能写好人好事,开头非要开门见山,结尾定要画龙点睛等。在作文训练中要敢于扬弃作文的“八股风”和必须表达一个中心的“席勒化倾向”。

2、构建训练体系,促进作文能力。

从表面上看,“创新作文”的要求是宽而又宽了,但它绝不是任其所为的自由发展,一样是在宏观调控下的有序教学。我们不能完全抛弃教材的写作单元,另起炉灶,而要紧扣教材,为我所用,把教材的各个单元分别编排为循序渐进的作文训练。再加上几次自由作文,这就形成了学生学习写作的一个有机训练。

3、鼓励自主自能作文。

进行作文的自我训练是学生自我建设、独立奋斗、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首先把作文本变为活页作文,然后教师指定一定的范围,让学生自由命题作文,或根据某一阶段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要求和开展活动的情况,放手由学生自由命题作文。通常可用周记(或日记)的形式来完成。学生自主地选题、选取各自想写、好写的内容,各展所长,发挥各自优势。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不仅极具特色,而且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主见品质也得到培养。

4、进行作文的创新式评改。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作文教师改,和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

地位,能不能反古老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⑥是的,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老师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挥,传统的教师包办的精雕细琢般的评改方式应有所改变,创新作文的评改应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指导作用有机结合起来,着重培养学生改的能力,采用多种多样的评改形式。

(1)组内互评。老师有针对性地提出总体评改目标,如“看文章中的神态、动作描写是否具体、表述是否合理等”,鼓励学生真诚地相互合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商量改的方法。对生活的体察与感受,学生之间比较有同一性,因此学生间互评文章更能保持他们的个性与率直,同时,互评过程中既能帮助别人,又能丰富自己的习作,特别是还可以提高自己修改文章的能力,在思、议、说、写诸方面同时得到培养。教师应对互评情况进行点拨,“点”在关键,让学生知道病根所在,“拨”在疑难处,当学生思维受阻时,指明方向,加以引导。

(2)学生自评。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多角度评改、思考“不这样写行吗?换个角度会怎样?反过来想想又如何?”等问题。

(3)老师评点。面对学生们尽情释放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教师不能用成人的眼光、自己的标准来评判,应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保护好学生创新的主动性,要“多就少改”。对于“新奇古怪、独辟蹊径”的,只要言之有理,就应表扬鼓励,不要一看“红杏出墙”就“裁枝剪叶”,对“荒诞不稽”的,也不一笔抹杀,而是正确引导。

总而言之,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创新意识,将会极大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在作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迅速而正确地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在写作过程中进行新颖和独特的思考。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他们将会写出许多内容丰富、见解奇特、富含新意的成功作文,从而激发学生更大的写作热情和兴趣。创新作文教学,就是要更多地解放学生的心灵和才智,放飞学生的真情、思想和理想,使学生成为“敢以我手写我心”的创新人才。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