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中医哲学基础(二七)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我们上一节学了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原则,“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有了原则,在原则的基础上再确定方法。

阳盛,这叫阳邪,要把这个阳邪去掉,一定是用与之相对的药物。与阳相对的药物就是阴,而“阳”我们中医用了一个词“热”来代替。所以,和“热”相对的就是“寒”。因此,中医又有一个新的概念叫“热则寒之”。

“热则寒之”讲的是阳性症状,要实用阴性的药物。而不是讲的发热的病人,要用清热的药物。如果这样理解,就太狭隘了。中医本身就是一个很高大上的医学,如果只是这样狭隘去理解,简直就是把中医糟蹋了。

阳盛则热,所以,热则寒之。这是讲的阳性的症状,用阴性的药物来治疗。比如说这个人太兴奋了,我们就用一点抑制的药物。比如说晚上总是睡不着觉,这也是属阳,当然,失眠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种就是湿热证。比如说心火亢盛,比如说肝火上炎,都可以导致失眠。但是,也有虚的。

我们现在失眠的人很多,失眠怎么办,很多人说用酸枣仁。如果是心火亢盛,肝火上炎,用酸枣仁肯定不管用。所以,很多人说喝了酸枣仁汤怎么不管用呢?这不是酸枣仁不能治失眠,是因为你的失眠不是酸枣仁能胜任的。酸枣仁可以治疗失眠,它不是所有失眠都可以治疗。酸枣仁对虚烦不得眠效果不错。

有的人晚上睡不着觉,是一种湿热证,这种湿热证,并不是发高烧烧得睡不着,睡不着是一种兴奋状态。这种兴奋状态下,并不是用寒凉的药去治疗,而是用抑制兴奋的药去治疗。所以,这就叫热则寒之。

同理,阴盛的时候,阴盛则寒,寒则热之。

所以,这里的“寒”和“热”一定要搞清楚,否则,中医就没有学明白。

阳偏衰,就是阳不够了,我们前面说了,要补阳,阴不够了要补阴。阳是火,阴是水。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所以,这里不是说要补阳,是补火,但是,我们的老祖宗不是用“补”而是用“益”,叫“益火”。因为阳是我们本身的,现在阳不够了,所以叫“益火之源”。

阴偏衰,也需要补阴。我们是不是会想到“益水”,当然不是,我们的老祖宗不会把同样话重复说。也就象对联一样,相互对应肯定不是同一个字相对。阳虚,我们用了“益火”,现在阴虚,肯定不能叫“益水”,如果还是用“益”就显得理屈词穷。所以用了一个“壮”字。阴是我们本身有的,现在不足了。阳不足了用了一个“源”字,阴不足了用了一个“主”字。所以叫“壮水之主”。

阳虚了,益火之源,阴虚了,壮水之主。

按照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确定了治疗方法:阳盛则热,热则寒之,阴盛则寒,寒则热之;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