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源自天然之谷,是一种把稻米、小米或玉米等粮食煮成的稠糊的食物。粥不局限于粥本身,可以加入蔬菜、水果、肉类等不同材料,提高营养价值,使其口感更好。
粥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最早的粥在《周书》中有“黄帝始,烹谷为粥”,这是关于粥的最早记载。此“谷”泛指五谷“指麻、黍、稷、麦、菽”,“烹谷为粥”是说将粮食水煮为稀糊即为粥。四千年前,粥主要是以食用为主,古代由于农业技术落后,粮食产量不高,粥的出现,实现了人们的温饱,保证了人民的存活率。两千五百年前,开始作药用,其中有以服食青粮米粥治疗蛇伤的药粥方,堪称中国最早的药粥方。进入中古时期,将“食用”和“药用”高度融合,进入了养生阶段,当时的医学家认为,粥甘温无毒,有利小便、止烦渴、养脾胃、益气调中等功效,因此王公贵族将粥视为养生之宝。
进入冬天之后,受到寒气袭击,温度骤降,人体免疫力低,人们通常选择较多的是麻辣食物,但人的肠胃比较脆弱,常吃辣的人就容易导致各种胃病。所以冬天要多注意饮食、调理肠胃。那粥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接下来为大家推荐几款好吃又好做的粥
小米粥
小米粥,《本草纲目》记载,“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
小米粥最养人,粥中有“黄金粥”、“代参汤”制成,营养素种类及含量均高于大米,维生素B1的含量居所有粮食之首。
功效:
健脾养胃、清热解渴、促进睡眠,清淡易消化,非常适合老人以及胃不好的人食用。
材料:小米50克,花生仁50克,红小豆30克,桂花糖、冰糖各适量。
做法:
1、将小米、花生仁、红小豆分别用清水浸泡4小时,淘洗干净,待用。
2、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放入花生仁以及红小豆煮沸后,改小火煮30分钟。
3、放入小米,煮至米烂,花生仁、红小豆酥软,再加入冰糖和桂花糖即可。
羊肉健脾粥
中医认为,羊肉性味甘、温,有补益壮阳、御寒生热、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作用。
功效:
益气血,补虚损,暖脾胃,是冬天对抗慢性胃炎的最佳食疗选择。
做法:
新鲜羊肉250g洗净切碎,大米200g,苡仁30g。加水适量,慢火煲2小时成粥后,再加适量食盐、生姜、胡椒和花生油调味。
南瓜粥
南瓜粥,《本草纲目》言其"补中益气"。
功效:
中医认为,南瓜性味甘、温,归脾、胃经,有补中益气、清热解毒之功,含有丰富的果胶,果胶还可以保护胃部免受刺激,减少溃疡,适用于脾虚气弱、营养不良、肺痈、水火烫伤。
做法:
材料:大米150克,水12杯,南瓜250克,冰糖300克,鲜百合50克
1、大米淘洗干净,烧开一锅水,放入大米,改用中火煲20分钟。
2、将南瓜放入粥中,煲至南瓜熟烂。
3、加入冰糖煮溶,最后放入鲜百合瓣,再次煮沸即可。
番薯粥
番薯是人们常食之佳蔬,《纲目拾遗》载,番薯可“补中、和血、肥五脏”。
功效:
中医认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能将水谷化生为气血,滋养荣润面部肌肤,使人容光焕发,本粥便据其健脾胃,和气血之功,来达到润肤悦色之效果。
做法:
取番薯100克洗净切小块,与粳米150克及适量水同煮成粥,作早晚餐食用。
注意:粥在制作时,应注意水要一次加足,一气煮成,才能达到稠稀均匀、米水交融的特点。煮粥用的米既可先用清水浸泡5-6小时,然后下锅再煮,也可淘洗干净后直接下锅煮粥。
文章已于 2021/11/30修改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冬日养生汤:补虚润燥,滋养五脏的养生汤 冬日养生汤:补虚润燥,滋养五脏的养生汤 洪先生美食 不看的原因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