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老头教我用一味白芥子,消掉了西医大夫的脂肪瘤后,我明白不是中医不

老头教我用一味白芥子,消掉了西医大夫的脂肪瘤后,我明白不是中医不能治病了,而是没有人治病了。

每年公司都要派人去乡下义诊,去年被抽中的人就是我,其实很多人都不愿意的去的,我也不例外,不过也正是这次义诊,让我学了一门新技能。

当时我正在给村民们量血压,其中一个村民撸起袖子的时候有很多大小不一的包块,大的有鸡蛋那么大,小的也有鸽子蛋大。

以我多年的经验这明显就是脂肪瘤,但是以我的了解这种病中医治疗时间都是比较长的,村民知道我是中医他又不想做手术让我给他开副方子。

我告诉他时间可能会有点长,没想到旁边的一位大爷听到之后说,那是因为你没有用对药,随后给我开的方子里加了一味白芥子而且量特别大。

我说:你这也没有改变多少啊?

他说:试试看,我这个办法可能会比你的好。

我还没有说话,村民已经拿走了方子:柴胡,陈皮,半夏,茯苓,青皮,栀子,白芥子,橘络,甘草。

结果呢十多天之后,再见村民时他脂肪瘤已经变的软了很多,小一点已经变瘪了,等我们两个月义诊完的时候他的脂肪瘤已经完全没有了。

后来回来后我给不少患者都用这个方子的加减,效果都很好,尤其是我们医院的一位主刀大夫,执掌手术刀多年但是脂肪瘤是起了又起,他都没有办法了。

于是我也给他开了这个方子,结果消下去之后就没有再长了,离现在已经有小一年了一切如常,他时常也感叹中医的厉害。

脂肪瘤在中医上来说无非就是一团血瘀或者一团痰湿,而就这两位患者而言都是以痰湿为重无疑了。

首先他们舌质胖淡,舌苔薄黄而腻,脉象沉弦而滑。坐下的时候,都表现的十分疲倦,连说话都悄声悄语,没有力气。

这明显的看来就是脾虚而痰湿过盛的情况,而像我们医院的那个大夫光手术都做了好多次了,因此肝郁的情况也是难免的。

肝郁,则气滞不行。气不行,则津液不化。津液不化,则聚生痰浊。同时,肝郁克脾土,令脾运化不及。运化失常,也会让津液聚而成痰。

痰浊这个东西,可以发作于全身各处。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中医所谓的“痰核”。痰核,就是今人所谓的脂肪瘤。

所以对应的办法就是给他疏肝理气同时化痰调气机。这里的陈皮、半夏、茯苓、甘草,这是二陈汤。这是中药化痰的经典代表;

半夏燥湿化痰,陈皮行气除湿,茯苓健脾利湿,甘草和中而调和诸药——这是化痰;

柴胡、青皮进一步疏理肝气,用栀子清热,以防肝郁痰阻而化热。再用白芥子、橘络豁痰散结,全方可谓标本兼治。

尤其是白芥子这味药,它可以将藏在身体各处的痰核搜刮出来,再用橘络散结兼疏通经络,这样一来顽痰得化,瘤子自然也就没有了。

白芥子在《本草备要》中记载:宣,利气豁痰。辛温入肺。通行经络,温中开胃,发汗散寒,利气豁痰,消肿止痛。痰行则肿消,气行则痛止。丹溪曰:痰在胁下及皮里膜外,非此不能达行。古方控涎丹用之,正此义。

《本草蒙筌》载:味辛,气温。无毒。善却疰气,最辟鬼邪。研醋敷射工,煎液消痰辟。久疟蒸成辟块,须此敷除;皮里膜外痰涎,必用引达。

可见白芥子的化痰之力之强,所以大剂量的白芥子是治脂肪瘤所必须的。

越学中医越发现中医发展越来越不如从前,这是中医变了吗?在我看来,并不是,而是中医人变了,中医的执剑人变了。

再厉害的医学也要人来传承,当人心变了时候,中医自然也就变了,像我们医院很多逝去老大夫,位置根本没有人补的上来。

社会上找不到,医学院毕业的不懂药性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难以重用,有资格证的很多人都不会治病,可是会治病的老头没有资格证,中医传承无人,这样的中医不没落都难。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