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正文

监理细则,房建住宅工程施工全套监理工作细则220页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监理工作目标

第三章 监理人员、组织机构及管理办法

第四章 监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第五章 施工准备阶段的监理工作细则

第一节 施工监理工作准备

第二节 建立承包商质量保证体系

第三节 施工准备阶段的主要监理工作

第六章 施工质量监理工作细则

第一节 质量监理的依据和任务

第2节 质量监理工作程序

第3节 施工测量质量监理细则

第4节 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监理细则

第5节 主体工程质量监理细则

第6节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监理细则

第7节 屋面工程质量监理细则

第8节 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监理细则

第9节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质量监理细则

第十节 电气安装工程质量监理细则

第十一节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监理细则

第七章 工程费用(投资)监理工作细则

第一节 工程造价监理实施细则

第二节 施工合同及其他事项的管理

第八章 施工进度监理工作细则

第一节 进度控制的任务

第二节 进度控制的方法

第九章 合同管理监理工作细则

第一节 合同管理的任务

第二节 合同管理的方法

第10章 信息管理监理工作细则

第11章 第一节信息管理的任务

第二节 信息管理的方法

第十一章 组织与协调

第十二章 竣工验收期间监理工作细则

第一节 交工与交工证书

第十三章 监理与施工安全生产管理

第一节 安全生产管理目标

第二节 安全生产责任目标

第十四章 本工程监理重点和难点分析

第一节 本工程监理工作重点

第二节 本工程监理工作重点及难点

第十五章 环境保护

第一节 施工准备阶段环境保护

第二节 施工阶段环境保护

摘要:

第五节 主体工程质量监理细则

一、砌体工程监理细则

本细则中的砌体是制按砖混结构施工的实心砖砌体、按框架结构施工的砌体或120mm墙以下非承重砖砌体及水预制块非承重墙砌体。

(一)、砖混结构中的砌体工程

1.1砌体砌筑前准备

1.1.1对已施工的基础梁面和板面先进行放样和标高测量,对基础梁轴线偏心或板四周轴线偏心可能产生砌筑探头砖的应先进行处理补齐,粮面与板面找平根据需要找平厚度,当厚度小于2cm时,采用水泥砂浆找平,当厚度大于2cm适应采用细石砼找平,严禁边砌筑边找平。

1.1.2根据砖的实际厚度和层高及砂浆允许厚度先确定单皮砖,以确定皮数杆十皮砖厚度,皮数杆刻度线应同时标注抗震拉结筋间距线。考虑皮数杆十皮砖厚度尽可能少变化,应采用同厂家的粘土砖。一般灰缝厚度在8—10mm、10—12cm之间最小8mm,最大12mm。

1.1.3砌体砌筑所有的粘土砂浆或石灰膏混合砂浆,在拌和前应先设置化膏池,对所拌和的粘土和石灰先进行化膏,反对粘土和石灰未化膏就直接拌和使用。

1.1.4砌体砌筑前应根据平面所示的窗间墙和转角的不同尺寸,确定不同长度尺寸的抗震拉结筋,抗震拉结筋统一要求做成U字形筋,弯钩方向与U面垂直(即安装后弯钩向下)、抗震拉结筋在安装前应按不同长度尺寸分别挂在需要安装部位的构造柱钢筋上。

1.1.5鉴于目前砖拱和钢筋砖过梁的施工较费工且质量难以保证,因此,监理的工程要求统一采用预制的钢筋砼过梁,钢筋砼过梁的配筋和尺寸均按图集执行,并于砌体砌筑前预制好。

1.1.6木门长安装固定所用的木砖均采用标准砖尺寸,并应考虑固定钉、打入方向与木纹方向垂直,铝合金固定点除砼柱、梁外,砌体范围要求采用标准砖尺寸的素砼预制块,并按图集要求的固定点数量预先制好,在砌体砌筑前分发至各操作岗位。

1.2砌体砌筑

1.2.1砌体砌筑前要求提前对砖进行浇水湿润,保证砖湿润面积在15%左右(检查时截断整砖,看边缘吸水深度,当吸水深度大雨1cm时,即视为符合要求),夏季施工还应定时间补充浇水,严禁干砖上墙。

1.2.2砌体砌筑采用'三一'方法砌筑,每层前四皮砖均应先摆砖(竖缝模数有出入或段样摆砖有困难时,允许调大构造柱断面尺寸),以及联系十字角、丁字角、240mm墙与120mm墙交接的组砌方法(其中:所有转角要求不允许出现正面通缝、包心通缝和25头)。

1.2.3砌体组砌时应立皮数杆并皮皮拉线,第一皮砖和最后一皮砖及窗台最后一皮砖应为丁砖,当最后一皮砖未恰好是丁皮位置,应该最后三顺一丁为二顺一丁进行调整。

1.2.4第一皮砂浆和墙顶找平沙浆以及橱、卫50线内的砖体砂浆均要求采用同标号的水泥砂浆砌筑,以确保砌体与砼面胶结良好和加强橱、卫墙体防水能力。

1.2.5砌体砌筑过程碎砖应控制使用,小于半砖的碎砖不允许使用,大于半砖的碎砖可使用于中顺皮和丁皮砖位置(墙顶皮除外),丁皮位置应两块整砖夹一块碎砖,中顺皮可在背面墙位置一块整砖夹一块碎砖,严禁碎砖集中使用(碎砖使用率应控制在10%以内)。

1.2.6抗震拉结筋安装时应入墙1000mm,入构造柱35d(d为拉结筋直径), 不足1m的窗减墙或转角墙拉结筋在考虑保护层后按实际长度放置,拉结筋入构造柱弯钩应向下,拉结筋按每8皮标准砖(或5皮所孔砖)间距设置一道(正偏差允许一皮)。

1.2.7所有门洞过梁或临时洞口过梁一律采用预制砼过梁,临时洞口还应预留拉结筋(间距500mm,入墙500mm以上)。

1.2.8木门窗木砖按两头400mm位置设置第一块后,中间再设置一块,窗高在1200mm以内可设置2块木砖即可,预埋的木砖应做防腐处理。铝合金门窗固定点按两头第四皮设置第一块预制块后,中间应每隔7皮砖设置一块预制块(400mm—500mm设一块)。

1.2.9砌体砌筑顺序应先转角后直墙,同时要求砌筑先后不应超过4皮砖,砌筑时铺浆应不超过操作工人的手臂长,不能同时砌筑。而留槎时应留置于转角500mm以外,并留斜槎,非承重120mm墙需留直槎时,应留在直墙上,并设置拉结筋,严禁承重墙留直槎。

1.2.10砖混结构的板式楼梯应先浇注砼后再砌筑平台以上的砖墙,二次砌筑墙应先平台招聘,堆砌灰缝后再二次砌筑,砌体留槎同样要求留斜槎,并加设拉结筋。

1.2.11构造柱断面要求留马牙槎,墙体留设马牙槎应先退后进,进退上下应对齐,实际操作时,为了确保构造柱断面,墙体应各退1cm。

1.2.12砌体砌筑过程砂浆应随用随拌,混合砂浆和水泥砂浆应分开拌和,反对一机多用,砌体砌筑时应用挤压法施工,以确保砂浆饱满度,砂浆饱满度在80%以上。

1.2.13砌体砌筑后除要求墙垂直、正面墙平整外,背面墙也要力争平整和灰缝均匀,以提高墙体观感效果。

1.2.14需在构造柱或墙上预留拉结筋作为阳台或出墙构件的拉结之用时,应预先预埋,反对后补。

1.2.15砌体砌筑应控制每天的砌筑高度,以确保砌体的稳定(每天砌筑高度不应超过1.8m)。

1.2.16窗间墙在370mm以上难以按三顺一丁砌筑时,可按一顺一丁砌筑,370mm以内组砌方法可不做要求,但应从砂浆强度和拉结筋进行加强。

1.3砌筑中间验收

1.3.1提倡砌体挂牌操作做法,每位操作工人在自己砌筑的砌体上挂上自己的名牌,供验收对照。落实砌筑质量责任,执行奖罚规定,开展岗位竞赛。

1.3.2砌筑过程专业简历工程师将进行中间抽查、检测、确定样板,组织观摩和评比。

1.3.3为便于内装打底,主体可分两次中间结构验收,四层以下的主体结构验收可报请质量监督站进行验收,监督站也可委托现场监理进行验收,主体验收时设计应参加;主体全部完成后应做第二次验收,以评定主体分部质量等级。

1.4砌体材料

砌体材料的监理按建筑工程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监理实施细则执行。

(二)、框架结构中的砌体工程

2.1砌体砌筑前准备

2.1.1砌体砌筑前同样对已完成的梁板面应先进行轴线放样和找平,找平要求同砖混结构。

2.1.2砼柱预埋的拉结筋原则上应一次到位,个别漏埋的应先补上,砌体砌筑前应先调直、设弯钩。

2.1.3过梁、木砖、铝合金固定点做法同砖混结构,木砖与铝合金固定尺寸按空心砖和18砖模数设置。

2.1.4砂浆要求同砖混结构、粘土及石灰均应设化膏池。

2.2砌体砌筑

2.2.1填充墙砌筑时,底三皮和上三皮砖要求采用实心砖砌筑,窗台或洞口边缘也应砌筑实心砖,非120mm墙的空心砖填充墙与120mm墙实心砖交接时,填充墙在交接的370mm范围内也应砌实心砖。

2.2.2第一皮砂浆和最后一皮砂浆以及橱、卫、180mm以内砌筑砂浆和与砼柱、墙交接的竖向灰缝均要求采用水泥砂浆砌筑。

2.2.3填充墙最顶一皮砖应采用斜砌,斜角采用750角,并应采用'挤、推'方法砌筑,顶皮砖砌筑时也可以在砌筑七天后再砌筑,以减少墙体收缩出现裂缝。

2.2.4砌体过梁、木砖、铝合金固定点的按扎方法同于砖混结构,但木砖和铝合金固定点间距应在规范要求范围内结合空心唤模数确定。

2.2.5墙体拉结筋预埋间距应考虑到填充墙的模数,严禁预埋错位后再急弯就位,在设计人口条件下,拉结筋建议采用带冷肋钢筋,以克服预埋后圆钢端头调弯钩的困难。

2.2.6穿墙水电管道或箱槽,在砌体砌筑过程应先预留或砌筑时直接走空心同时预埋,无法直接预埋或预留需打槽的应采用切割做法开槽,严禁直接敲打。

2.2.7填充墙空心砖砌筑时的灰缝、平整、垂直的要求与砖混结构相同,空心砖砌筑在无施工困难情况下,宜竖砌。底采用防水砂浆加强外,外围护墙体也可采用实心砖砌筑。

2.3砌体的中间验收

砌体的中间验收要求同于砖混结构。

2.4砌体材料

砌体材料的监理按工程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监理实施细则执行。

二、模板工程监理细则

混凝土在浇筑时呈可塑状态,模板与混凝土直接接触,使混凝土具有设计所要求的形状;支架系统起支撑模板,保持其位置正确并承受模板、混凝土以及施工荷载的作用。模板及其支架系统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混凝土成型后的质量。

(三)模板工程的质量预控内容

1、审核模板工程的结构体系、荷载大小、合同工期及模板的周转情况等,综合考虑承包单位所选择的模板和支撑系统是否合理,提出审核意见。审核中要重点审定:

(1)能否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关位置的正确,对结构节点及异型部位模板设计是够合理(是否采用专用模板);

(2)是否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否可靠地承受新混凝土的自重和侧压力,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

(3)模板接缝处理方案能否保证不漏浆;

(4)模板及支架系统构造是否简单、装拆方便,并便于钢筋的绑扎、安装清理和混凝土的浇注、养护;

(5)要求承包单位绘制全套模板设计图(模板平面图、分块图、组装图、节点大样图以及零件加工图);

2、对进场模板规格、质量进行检查

目前施工中常用钢模板,木模板、胶合板模板等。监理工程师应对模板质量(包括重复使用条件下的模板),外型尺寸、平整度、板面的清洁程度以及相的附件(角膜、连接附件),以及支承系统都应进行检查,并确定是否可用于工程,提出修改意见。重要部位应要求承包单位按要求预拼装。

对承包单位采用的模板螺栓应在加工前提出预控意见,确保加工质量,确保模板连接后的牢固。

3、隔离剂 (脱模剂)

选用质地优良和价格适宜的隔离剂是提高混凝土结构、构件表面质量和降低模板工程费用的重要措施。各种隔离剂都有一定的应用范围和应用条件。在审批时应注意:

(1)注意脱模剂对模板的适用性。如脱模剂用于金属模板时,应具有防锈、阻锈性能;用于塑料模板时,应不使塑料软化变质;用于木模板时,要求它渗入木材一定深度,但不致全部吸收掉,并能提高木材的防水性能。

(2)要考察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最终饰面要求。如构件的最终饰面是油漆、刷浆或抹灰,应选用不影响混凝土表面粘结的脱模剂。有建筑物的混凝土构件,则应选用不会使混凝土表面污染和变色的脱模剂。

(3)要注意施工时的气温和环境条件。在冬期施工时,要选用冻结点低于最低气的脱模剂;在雨季施工时,要选用耐雨水冲刷的脱模剂;当混凝土构件采用蒸汽养护时,应选用热稳定性合格的脱模剂。

(4)应注意施工工艺的适应性。有些脱模剂刷后即可浇注混凝土,但有些脱模剂要等干燥后才能浇注混凝土。因此选用时应考虑脱模剂的干燥时间是否能满足施工工艺要求。脱模剂的脱模效果与拆模时间有关,当脱模剂与混凝土接触面之间粘结力大于混凝土的内聚力时,往往发生表层混凝土被局部粘掉的现象,因此具体拆模时间,应通过实验确定。

(四)模板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监理要点

1、墙、柱支模前应先在基底弹线,以弹线校正钢筋位置,并为合模检查位置提供准确依据。

为防止胀模、跑模、错位造成结构端面尺寸超差、位置偏离、漏浆造成蜂窝麻面,模板支撑应符合模板设计要求。

(1)柱模应有斜支撑或拉杆,柱模拉杆每边宜设两根,固定在事先埋入楼板内的钢筋环上。用花篮螺栓调节校正模板垂直度。拉杆与地面夹角为45度,预埋钢筋环与柱距离宜为3/4柱高。

(2)剪力墙模板穿墙螺栓规格和间距应符合模板设计。一般穿墙螺栓应用ф12以上的钢筋制作,间距一般不大于60cm。

(3)梁模板一般情况下采用双支柱,间距以60~100cm为宜。支柱上面垫10*10cm方木,支柱中间或下边加剪力撑和水平拉杆。梁侧模板竖龙骨一般情况下宜为75cm,梁模板上口应用卡子固定,当梁高超过60cm时,加穿梁螺栓加固。

(4)楼板模板一般情况下支柱间距为80~120cm,大龙骨间距60~120cm小龙骨间距为40~60cm。

2、对模板拼缝、节点位置模板支搭情况及加固情况,应认真检查、防止漏浆及缩颈现象。

3、梁、板底模当跨度大于4m时应起拱,设计无要求时,一般起拱高度宜为1/1000~3/1000。

1、 预埋件、预留孔洞的位置、标高、尺寸应复核;预埋件固定方法应可靠,防止位移。

2、 模板在下列情况下要开洞:一次支模过高,浇捣困难;有大的预留洞口,洞口下难以浇注;有暗梁或梁穿过;钢筋密集,下步不易浇注。

3、 合模前钢筋隐检已合格,模内已清扫干净,应剔除部位已剔凿合格;合模后核验模板位置、尺寸及钢筋位置,垫块位置与数量,符合要求才能浇注混凝土。

7、模板涂刷隔离剂时首先应清除模板表面的尘土和混凝土残留物,在涂刷,应均匀,不得漏刷或沾污钢筋。

8、混凝土整体结构的拆模原则

(1)底模混凝土强度已达到设计要求,一般均应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75%以上(混凝土强度应以同条件养护的试块抗压强度为准,一般也参照混凝土强度增长率推算表估算);结构跨度大于8m的梁、板、拱壳和大于2米的悬臂构件应达到100%;

(2)侧模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损坏;

(3)在拆除模板过程中,如发现混凝土有影响结构安全的质量问题,应暂时拆除,经过处理后方可继续。

(4)大模板墙体施工,在常温下墙体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1Mpa,冬期施工规定进行拆模。

(5)冬季施工要遵照现行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有关冬期施工规定进行拆模。

(6)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拆模时间,除应满足混凝土强度要求外,还应考虑进行产生温度裂缝的可能性。一般采取保温措施,使混凝土内外温差降低到25度以下时方可拆模。为了加速模板周转,需要提早拆模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使拆模与养护措施密切配合,边拆除,边用草袋覆盖,以防止外部混凝土温度降低过快使内外温差超过25度而产生温度裂缝。

(五)模板工程通病

1、 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不能保证;重要的、较高、较复杂的现浇混凝土结构无模板设计;整体性、密闭性、精确度差造成大量剔凿;未按验评标准对模板工程做同步验评。

2、 轴线位移

(1) 轴线定位错误;

(2) 墙、柱模根部和顶部无固定措施,发生偏差后不作认真校正造成累积误差;

(3) 不拉水平和竖向通线;无竖向总重直度控制措施;

(4) 支模刚度差,拉杆太稀;间距不规则;

(5) 不对称浇灌混凝土,挤偏模板;

(6) 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用铁丝拉结捆绑,变形大;

(7) 模板与脚手架拉结。

3、 变形

(1) 支撑及模板带、楞太稀,断面小,刚度差,支点位置不当,支撑不可靠;

(2) 组合小钢模时,连接件未按规定布置,连接件不齐,模板整体性差,变形漏浆,小刚模支点太远,超规定,钢模呈久变形;

(3) 墙、梁模板无对拉螺栓及模内缺顶撑

(4) 承重模板垂直支撑体系刚度不足、拉杆大,稀,垂直立撑压曲;

(5) 支撑体系缺余撑或十字拉杆,直角不方(包括在门洞门口易变形),系统变形甚至失稳;

(6) 角部模板水平楞支撑悬挑,而不采取有效措施,造成刚度差,变形大;

(7) 模板在边坡上支点太软,易松动变形;

(8) 竖向承重支撑地基本夯实,不垫板,也无排水措施,造成支点下沉;

(9) 不对称浇灌混凝土,模板被挤偏(如门口,洞口及圆形模等);

(10) 浇墙、柱混凝土时,不设混凝土卸料平台,或混凝土太稀,浇灌速度过快,一次浇灌混凝土太厚,振捣过份,造成模板变形;

(11) 冬期施工,无防冻措施,支撑地基冻胀,或回填土化冻,地基下沉。

4、 标高偏差

(1) 每层楼无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底未做找平(注意,如用砂浆找平,砂浆不得深入柱体);

(2) 模顶无标高标记(特别是墙体大模板顶标高,圈梁顶标高,圈梁顶标高,设备基础顶标高)或不按标记检查施工;

(3) 楼梯踏步模未考虑不同装修层厚差。

5、 接缝不严,接头不规则

(1) 模板制作安装周期过长,造成干缩缝过大;浇混凝土前不提前浇水湿润胀开;模板木料含水率过大,木模制作不符合要求,粗糙,拼缝不严;

(2) 钢模变形不修理;

(3) 钢模接头非整拼时,模板接缝处堵板马虎;

(4) 堵缝措施不当(如用油毡条、塑料条、水泥袋纸、泡沫塑料等堵模板缝,难以拆净,影响结构和装饰);

(5) 梁柱交接部位、楼梯间、大模板接头尺寸不准;错台;不交圈。

6、 脱模剂涂刷不符合要求

(1) 拆模后不清理残灰即刷脱模剂;

(2) 脱模剂涂刷不匀或漏涂,或涂刷过多;

(3) 油性脱模剂使用不当,油污钢筋、混凝土(特别是滑模、楼板模、预制板钢模);

(4) 脱模剂选用不当,影响混凝土表面装饰工程质量。

7、 模内清理不符合要求

(1)墙、柱根部的拐角或堵头,梁、柱接头最低点不留清扫口,或所留位置无法有效清扫;(2)合模之前未做第一道清扫;

(3)钢筋已绑,模内未用压缩空气或压力水清除;

(5) 大面积混凝土底板垫层,后浇带(缝)底部未设施工用清扫坑。

8、 封闭的或竖向的模板无排气口,浇捣口;

(1)对墙体内大型预留洞口模底,杯形基础杯斗模底等未设排气口,对称下混凝土时易产生气囊,使混凝土不实;

(2)高柱、高墙侧面无浇捣口,又无有效措施,造成混凝土灌注自由落距太大,易离析,无法保证浇捣质量。

9、斜模板存在问题

(1)较大斜坡混凝土不支面层斜模,混凝土无法振实;

(2)面层斜模与基底面不拉结,不固实,混凝土将模板浮起。

10、拆模使混凝土受损

(1)支模不当影响拆模;

(2)拆侧模过早,破坏混凝土棱角;

(3)杯斗起模过早,混凝土坍落,杯斗起模过晚无法起出;

(4)低温下大模板拆模过早,墙体粘连;

(5)冬施拆模过早,混凝土未达临界强度面受冻;

(6)承重底模未按规范规定强度拆模(GBJ204—83,2.2.1条);

11、其它支模错误

(1)不按规定起拱(如现落梁≥4米跨时应起拱1-3‰);

(2)支模中遗漏预埋件、预留孔;

(3)合模前与钢筋及各专业未协调配合;

(4)键槽定型模板未高出键槽,使键槽混凝土顶部挤不实;

(5)硬架支模,板底留缝太小(宜30~50mm),不利于混凝土返浆;

(6) 园形模箍、紧箍器间距不规则,造成箍模力不匀。

三、钢筋工程监理细则

(六)钢筋工程的质量预控内容

1、 钢筋

(1) 钢筋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

(2) 钢筋进入工地后应进行外观检查,按批量(一般为≤60t,冷拉钢筋为≤20t)进行复试,未经复试或复试不合格的钢筋,不能用于工程。

(3) 钢筋用钢一般不作化学分析,但如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发现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或者无出厂证明,钢种钢号不明时,或者是有焊接要求的进口钢筋时,仍应、应时行公学成分检验。

(4) 集中加工的钢筋,应由加工厂单位出具出厂证明及钢筋同厂合格证或钢筋试验单批件(复印件),但须加盖加工单位印章。

(5) 钢筋复试结果应接钢筋种类进行检查。

3、 考虑到目前钢筋用量大,结构节点钢筋密集,交叉复杂,而设计出图方式比较简化,因而应根据工程情况绘制结点钢筋布置实况图(翻样),或做出节点样板,以合理布置钢筋和安排好穿钢筋顺序。此项工作施工单位应当做,专业监理工程师也应学透图纸、绘制必要的图表,以免控制失误。

4、 监理工程师应检查焊工的考试合格证(每两年复试一次)。在正式焊接前,必须监督焊工在现场条件下进行焊接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正式生产。

(七)钢筋工程施工质量监理要点

1、 必须熟读设计图纸,明确各结构部位设计钢筋的品种、规格、绑扎或焊接要求,特别应注意结构某些部位配筋的特殊处理,对有关配筋变化的图纸会审记录和设计变更通知单,应及时标注在相应的结构施工图上,避免遗忘,造成失误。要掌握《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中有关钢构造措施的规定。

2、 监理工程遇应要求承包单位对钢筋的下料、加工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要求技术人员根据图纸和规范进行钢筋翻样,且应亲自到加工场,对成型的钢筋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承包单位改正。

钢筋焊接、挤压连接均应按规定批量进行机械性能试验,并对外观进行检验。

3、 在钢筋绑扎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应到现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承包单位改正。

巡视应特别注意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箍筋加密范围,钢筋除锈情况等问题的监视。

4、 在承包单位质检人员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对承包单位报验的部位进行隐蔽工程验收。验收时应质量验评标准,对照结构施工图,确认所绑扎的钢筋的规格、数量、间距、长度、锚固长度、接头设置等是否符合规范、规程要求,经过修整达到要求时,才正式签发认可书。

5、 以下几点构造措施应加强检查:

(1) 框架节点箍筋加密区的箍筋及梁上有集中符载处的附加吊筋或箍筋,不得漏放;

柱根部第一道箍筋和墙体第一道水平筋应放在离结构结合部边缘50mm以内。

主次梁节点部位主梁箍筋应按加密要求通长布置。加密箍筋区长度不应小于500mm。

(2) 具有双层配筋的厚板和墙板,应要求设置撑筋和拉钩。悬挑结构负弯矩钢筋应保证到位,采取措施防止踩压错位;

(3) 钢筋保护层的垫块强度、厚度、位置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4) 预埋件、预留孔洞的位置应正确、固定可靠,孔洞周边钢筋加固符合设计要求。

(5) 暗梁、暗柱钢筋配置正确。

(6) 钢筋不能任意代用,若要代用,秘须经设计单位书面同意。

(7) 浇注混凝土前,监理工程是应督促承包单位修整钢筋。

(八)钢筋绑扎工程通病

1、 材质检验与保管不符合规定;

(1) 无出厂合可知证或抄件不符要求,或料证不符;

(2) 无进场复试;

(3) 批量不清、超批量、漏检;

(4) 化学成分不合格或加工中发生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机械性能显著不正常,未作化学成份检验;

(5) 机构性能不合格无交代,无加倍复试;

(6) 进口钢筋有焊接要求者,未按'进口热轧变形钢筋若干问题规定',作可焊性检验;

(7) 运输、储存中钢筋标牌丢失、堆放分类不清

2、 锈蚀与污染

(1) 露天堆放、保管不善、严重锈蚀(出麻坑、掉坡)、不鉴定即使用;

(2) 中途停工,裸露钢筋未加保护,绑扣也锈断;

(3) 钢筋上沾混凝土及油污不及时清理;浮锈也未清除;

(4) 刷脱模剂或滑模千斤顶管路漏渍污染钢筋;

(5) 冬期施工用掺氯盐外加剂,无防钢筋锈蚀措施。

3、 代换不当

(1) 钢筋代换未满足强度要求或裂缝控制;

(2) Ⅲ级钢代Ⅱ级钢用,仍采用搭接焊;

(3) 只考虑强度代换,未考虑最小配筋率,最大钢筋间距、墙柱弱塑性铰要求,不同钢筋等级成型半径不同及可焊性等要求;

(4) 未通过设计出洽商手续。

4、 加工成型差

(1) 未统一下料,下料不准;

(2) 对复杂节点未综合空间相交叉的关系放样;

(3) 尺寸、角度差,不直不顺,弯点不准,弯钩偏短;

(4) 不同等级钢筋及进口筋,不注意不同弯曲成型半径要求;

(5) 运输堆放被折、变形未作修正。

5、 不符图纸或规范构造规定

(1) 主梁与次梁受力筋上下关系不对(主梁主筋应在下);

(2) 梁柱相交受力筋里外关系不对(柱主筋应在外);

(3) 门窗洞口遗漏加强筋;

(4) 墙起点筋大于1/2主筋间距,墙端收头不当,(一般宜有'U'形状);

(5) 钢筋过密,未事先放样,未考虑浇注混凝土的可能性及保证混凝土握裹力的最低要求。

6、 接头错误(注意新旧设计、施工规范的差别)

(1) 接头绑、焊型式采用不当;

(2) 搭接长度不足;

(3) 错开接头的百分比不符规范;

(4) 接头位置不当,未避开受力较大处或接头未端距弯点未大于10d。

(5) 梁柱筋搭接接头处箍筋未加密(受力接头箍筋距应≮5d,受压≮10d。

7、 锚固错误

(1) 锚固长度不足;

(2) 锚固形式不对;

8、 不符抗震规定

(1) 框架柱加密范围:柱两端高度范围,选下述三者中最大的:矩形截面尺寸或圆柱截面直径,柱净高的1/6,500mm三者中的最大范围内,在底层刚性地坪上、下各500mm范围内,在柱净高与截面长边尺寸之比小于4的柱全高范围内,在框架角柱全高范围内;

(2) 加密区箍筋间距及直径不符合抗震要求;

(3) 框架梁端加密箍筋不足,一级抗震(8度以上)在梁端2倍梁高范围内,二—四级抗震在梁端1.5倍梁高范围,且不应小于500mm范围内。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离节点边缘50mm以内;

(4) 框架梁、柱箍筋直径小于抗震规定;

(5) 箍筋未作135°弯钩,钩头直段长度不足(柱应≥10d,梁应≥6d);条件无法满足时按10d焊接;

(6) 框架梁柱锚筋长度不足;

9、 绑扎错误

(1) 主筋未绑到位(四角主筋不贴箍筋角,中间主筋不贴箍筋);

(2) 主筋位置放反(受拉受压颠倒,特别注意悬挑梁板);

(3) 不设定位箍筋,主筋跑位严重;

(4) 板筋绑扎,花扣不符规范,缺扣、松扣;

(5) 接头未绑三道扣;

(6) 弯点位置不准;

(7) 箍筋不垂直主筋,箍筋间距不匀,绑扎不牢,不贴主筋;

(8) 矫正主筋不按1:6坡度,而硬弯或呈豆芽型;

(9) 柱主筋的弯钩和板主筋弯钩朝向不对;

(10) 箍筋接头不错开。

10、保护支不符要求

(1) 无垫块或垫块厚度不符规定(特别是主筋无垫块);

(2) 双层网楼板筋,上筋支撑不足,钢筋被踩下;

(3) 悬挑梁板,雨蓬筋被踩下;

(4) 墙内双层网片间距缺顶撑定距措施,顶撑端头不做防腐。

(九)钢筋焊接通病

1、 有焊接要求的钢筋未做焊接试验

(1) 进口钢筋未做化学分板及可焊性检验;

(2) 国产和进口钢筋混焊未先试验;

(3) 钢筋焊前,未根据施工条件试焊。

2、 进口钢筋采用电弧焊及在非焊接部位打火(注意:支模螺栓,电焊埋件,钢筋凳子等均不应点焊在进口钢筋上)。

3、 焊工无合格证,或焊工不符施焊条件。

4、 未按规范规定在现场截取试件试验,对装配式结构节点未按现场安装条件制作模拟试件。

5、 焊条不符要求

(1) 无出厂合格证;

(2) 焊条不符钢筋等级要求;

(3) 未按焊条要求烘烤并作烘烤记录;

(4) 使用受潮酸性焊条不烘烤;

(5) 烘烤时间、次数、温度不符要求。

6、 焊接质量不符要求

(1) 强度试验不合格;

(2) 试验脆断数超规定;

(3) 断口位置不符要求;

(4) 外观不合格:裂纹咬肉、弧坑、缺肉、夹渣、气孔、错位(应≯0.01d,且应≯2mm)、弯折(角度应≯4°或7/100);

(5) 焊后不除药皮;

(6) 帮条焊顶头未留空隙;

(7) 对焊、气压焊、电渣压力焊接头,焊头不匀,压焊过大,过热或熔焊不足;

(8) 点焊筋互溶,深度过浅或过深、或脱焊。

7、 焊接不按规定

(1) 焊接钢筋清理不好,未认真选择好参数(应作工艺试验);

(2) 对接焊头的端头不垂直、不平整;

(3) 焊接接头错开百分比不对,距弯点不对(应>10d);

(4) 点焊网片花焊情况不符规范规定;

(5) Ⅲ级钢采用电弧搭接焊(Ⅲ级代Ⅱ时应按Ⅲ级焊接要求做应用双帮条焊)。

8、 挤压接头不符要求

(1) 钢套筒进钢筋长度不足;

(2) 压痕数量不够,分布不匀,深度不足,套管压裂;

(3) 接头弯折角大于4°,或超过7/100。

如需全套100+电子版资料,请点击下方专栏卡片“”,购买后私信我们“监理业务”4个字。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