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正文

他是粟裕的老领导,叶挺的爱将,为何仅授中将军衔揭秘还原真相

1955年全军大授衔时,一共1614名开国将帅,有一位将领的情况比较特殊,因为他是在1956年补授的。

当然,从1955年到1965年实行十年的军衔制期间,一共补授了19位开国将领,2位上将、2位中将、15位少将。都是补授,那为什么他特殊呢?因为其他补授的将领是因为授衔时已经转入地方,没在军队工作,后来又调回军队工作补授的军衔。而这位将领则是因为觉得军衔授低了闹情绪,把授衔的事情搁置了。所以才耽误到第二年授衔。他就是开国中将聂鹤亭。

聂鹤亭是一位老将了,资历和战功都很厉害。连开国大将粟裕见了他都要马上敬个军礼,叫声老领导。然而,尽管他的资历和战功都很厉害,但却只获得了中将军衔。不仅他自己觉得授低了,有其他许多人也认为他不应该只授中将军衔。其实,任何事情都是有因有果的,不会无缘无故,空穴来风。我们通过他的经历,大概能分析出他仅授中将的原因。

聂鹤亭在1926年春,担任第4军叶挺独立团排长,参与了北伐战争,同年加入我党。他在北伐期间表现出色,因勇敢冲击敌军阵地而被叶挺赏识。

他跟随叶挺参加了南昌起义,起义虽然胜利了,但南昌城却不是久留之地。所以部队按之前的方案南下广州,打算建立根据地。起义后部队还有两万人,但是作为张发奎的部下,蔡廷锴立场不坚定,带着自己的5000人逃跑了。后来在南下途中又损失了几千人。到广州三河坝的时候,部队遇上了敌军大部队,无奈之下,只得分兵行动。

由朱老总、周士第带领3000人留守在这里做掩护,另外还有8000人,由周公、贺龙、叶挺等人率领,继续南下。当时聂鹤亭就在朱老总带领的这支队伍里。部队在敌军的围追堵截下,艰辛的转战各地,等到了赣南的时候,部队人数已经只有1000左右的人了。这个时候士气非常低落,当时这支队伍的主要领导周士第都离开了,说是要去寻找组织。

这个时候朱老总把队伍重新整编成3个大队,聂鹤亭被提拔上来担任其中一个副大队长,队长是林帅。而当时的粟裕还只是他手下的一个排长。等转战到湘南的时候,队伍已经是危机重重,前后都有敌军,部队又没有补给。在这危急时刻,遇到了朱老总的好友,国民革命军16军军长范石生。范石生决定帮朱老总这个忙,暂时收留队伍,为了保护部队暂时改成国民革命军的番号,但想什么时候离开都可以。

其实这是没办法的权宜之计,部队渡过危机再说。但是对于这一点,聂鹤亭想不通,他不满部队接受国民革命军的番号,而要求离开,去寻找中央。此时此刻干部的离开,会造成很大的人心不稳,朱老总和陈毅苦苦相劝,聂鹤亭执意离开了。

尽管聂鹤亭比周士第幸运,很快的找到了组织,并且后来又被派到情况已有所好转的井冈山根据地。但是危急时离开,不顾朱老总苦苦劝阻的情况给他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影响。这应该是第一次对他不好的影响。

抗战初期,新四军军部在武汉成立,军长叶挺缺人手,便向陕北中央请求调人过去,专门强调最好调聂鹤亭过去,因为聂鹤亭是叶挺的爱将,俩人对脾气。所以尽管伟人挽留了他几次,但聂鹤亭依然想去找叶挺。伟人见他去意已决,便打算在他走之前请他吃一顿饭,道别一下再走。

可是聂鹤亭怕吃饭时候伟人再好意相留,自己不好拒绝,便连夜没有告别,悄悄的离开了延安。这件事,在后来那么长的岁月里,没有机会当面解释过。虽然不是大事,但是对人心的影响却是挺大的。这应该是第二次对他不好的影响。

辽沈战役时期,林帅罗帅派聂鹤亭,率领一支队伍去拿下沈阳。总攻发起前,蒋军的53师师长许赓扬联系聂鹤亭,打算起义。对于这件事,聂鹤亭没有向东总林罗请示和汇报,就直接接受了53师的起义请求。虽然沈阳全城解放。但在接受53师起义一事上,林、罗因聂鹤亭事前没有请示而给予了批评。因为林帅认为:53师是在总攻时才决定,不应算做起义,只能算投诚。这应该是第三次对他不好的影响。

或许是因为以上三点,再加上聂鹤亭的性格直率,甚至有些暴烈。所以当时中央给他定的中将军衔。当他听说后,就去找负责评衔工作的罗荣桓,表达自己的不满。罗荣桓告诉他,中将已是很高的荣誉,如果不想要,可以退还。最终,聂鹤亭在1955年没有授衔。但考虑到他对革命的贡献,在1956年1月,给他补授了中将军衔。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