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中医、西医谁是科学,谁的效果好,谁才是未来医学的希望之争,自西医传入中国起就没有停息过,笔者不才,中医院校毕业,在毕业之后的前5年里从事的是西药行业,后转战保健食品领域,现如今转战最基础的饮食、生活方式管理,正是基于从相信现代科学可以治好病-治未病思想的改变,自新冠肺炎爆发以来,不时写些小文章反驳一些'中医黑'的观点,但总体看来都不系统,问题也讲的不明白。这10余天,基本放弃对自己公司的管理,一直在思考,医学的目的,中、西医缘何对立,二者之间的融合等问题,写成此文,以期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明白如何管理自己的健康。文章较长,既有对两种医学的肯定,也有对各自缺点的分析。请耐心看完,如果认为讲得有道理,敬请转发,不足之处,也欢迎批评指正。
对于如何区分中、西医的问题,笔者之前也略有提及,其实说来也很简单,并不是看他拥有中医师证还是西医师证,要分辨也很简单,如果你是按照中医的辩证思维去诊断,对药物或治疗方法用了中医临床的思维,哪怕你没用中药也可以称之为中医。如果你用的是西医的“病”的观点,“对抗”的临床思维,哪怕你用了中医治疗方法,你还是西医。因为你忽略了中医的辩证,没有考虑中药的性味。这点清清泉教授曾有专门的论述。
刘清泉教授对中医中药的解析
扁鹊三兄弟的故事,大家都应该知道,相信大家也熟悉这段话,'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扁鹊认为长兄医术最高,而他最差,但论名气而言却是他最大,长兄最差!至于为什么,文中亦以言明,因为扁鹊治的是让患者很痛苦的病,是已病之病,而长兄治的病,是还没有发作,病人感觉不到痛苦,你治好了,别人也不觉得是你有多大本领,甚至还有可能说你是骗子,怎么能出名呢?
在中国,有两套医疗体系,其实是作为中国人的幸运,虽然两套体系都不可能完美,但却也是各有所长,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中、西医各自的特点。
一、还原论无法准确反应人体与疾病之间的关系现代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现代医学(中国俗称西医)的快速发展,一百多年来进展飞速,的确解决了不少问题,例如无菌术、抗生素、射线影像技术、显微镜的发明,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现代医学自然是一路高歌猛进,疾病研究也是层层深入。
但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西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机械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基础上,以还原论观点来研究人体的生理现象与病理现象的过程中所发展出来的一门医学体系;但我们要知道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分子以下还有原子,海量已经不足以形容数据,因此我们会发现,称自己为科学的西医,却经常出现一些自相矛盾的研究结果:
医学专家曾宣布科学研究表明:'服用维生素E可以防止衰老',可近年为新的研究成果突然又告知人类:维生素E会增加患前列腺癌的风险,甚至停用维生素E之后,风险依然存在。
西医权威们警告,更年期妇女应及时服用荷而蒙,可有效预防冠心病及改善更年期综合症,造成多数美国妇女都去服用,可最近有关研究又说,服用荷尔蒙非但不可能预防冠心病,相反会导致卵巢癌的发生率明显上升,这又使多少妇女同胞大惊失色。
胆固醇曾被医学研究者告知,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元凶,可不久研究者又改口说,胆固醇可以预防癌变,还有一个你可能不知道的事实是,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降脂,有可能降低大脑功能。
自从疾病研究进入了分子水平后,其理论的阐述让几乎所有研究者的头都炸成碎片。如何才能解释无数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呢?你如何调控让那些看都看不见的分子按照设想的通路来传递信息呢?
因此西医有了很多的假设,但人与疾病本身非常复杂,在不同假设条件之下,就可能找到不同的通路,因此才会有西医今天说是正确,明天却说不能这么做的事情了。
而中医西医化、中药西药化,也将部分中药带入了上述泥潭,以有效成份为根本,以西医指标医学为指导通过双盲试验研制出来的部分中成药或者是提取出来的单体,在临床上表现出来的疗效、耐药性和副作用与传统方剂已全然不同。
二、诊断手段的进步,其实是光、机、电技术的进步,不是现代医学的进步西医很多的医疗手段,依靠的是设备,他们最大的进步首先是在诊断手段上,然而,严格地说,这种诊断手段的进步是光、机、电技术的进步,而不是医学的进步。例如,小肠镜是一粒类似感冒胶囊的东西,实际上是一架自带光源的微型摄像机,能够把小肠内部的情况拍摄下来,并通过无线电波传递到身体外的接收器上,再将接收到的信号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这是医学的进步吗?还是光、机、电技术的进步?
如果这些光、机、电技术的进步,对于明确疾病诊断是用的,那么中医也是完全可以熟练运用的,事实上中医也在用,但真正的中医仅把他们当成四诊的辅助。
西医的进步源于光、机、电技术的进步
三、 外科手术其实没有治好原发病,只是控制了病情。西医还有一个最为成功的医疗手段—手术,凭借一把刀,把认为是多余的东西一切了之,小到结石,大到肿瘤,一刀之后,患者可以很快从病痛之中脱离出来,还有很多,比如器官移植、以及心脏搭桥等等,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些手段的应用,解决了病患的即时伤痛,因为都属于不治很痛苦甚至死亡的疾病,所以,外科医生一般而言在医院都是属于受尊敬的人群,因其可以挽救病人的生命,极大减少了病患的痛苦。这正如扁鹊远较两兄长出名的原因是一样的。
但他们真的治愈了原发病吗?其实并没有,有报道称:每年240万例不必要的手术夺取12000条生命。
'心脏支架手术'的状况就更令人担忧了,德国莱比锡医院的外科专家做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实验: 他们将100位冠状动脉狭窄达到75%的患者分成两组,一组手术,另一组不手术每天锻炼身体,一年后,手术组的康复率70%,而没有做手术组的康复率却达到88%。这是不是很具有讽刺意义呢?
看到这里,你还认为现代医学是科学的代表吗?你会说,如果这些疾病不治疗,你可能更早离世,毕竟现代医学让人的寿命得到了延长,但可悲的事实却表明,医学的昌明和发展,没有给人类带来哪怕是一岁的平均寿命延长,真正影响你寿命的是战争、瘟疫和饥荒!研究资料有很多,我在这不再罗列。
也许你会认为,我接下去要说中医有多厉害,它治好了多少病,这么想,你 就错了,中医也是医学的一种,他同样不能给你带来生命的延长,但他的理念却是目前西医仍然无法理解或达到的。接下去我将简单的阐述一下中医对人和疾病的认识
四、中医的阴阳五行,天人合一,它不是迷信,而是对人体清醒的认识。中医学则是古代和现代的中国学者以整体观思想来研究人体的生理现象与病理现象的过程中所发展出来的一门医学体系。
细读《黄帝内经》,个人认为他的核心在于平衡两个字,而在开篇他为何不谈治疗,而是谈养生?事实上,也证明早在两千看前,古人就认识到,不生病者才是最好的治疗方法。提天人合一,阴阳平衡,就是要人去遵循自然的规律去生活,尽可能让自己健康地过完自己的天命。
平衡就是要像水平面一样均衡、平静、安宁、长久。对人来讲就是健康长寿。其奥秘就是密切观察身体的变化,在出现失衡前就加以干预,内中法道自然是各村都有各村的高招,其结果自然'事半功倍'。
人不是一台由机械组成的简单机器,正如前文所言,分子之下还有原子、原子之下可能还有更小的东西组成,相互之间的联系、互动的机理也不是简单传动机构,而是有着更为复杂,目前我们尚无法解释的机理,正如佛家所言'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作为一个高度智能、不断变化的生物体,又岂是一般化学研究、生物研究就能研究得透的,更何况,我们现在所谓的生物研究其实是死物研究。
古人对于人体和疾病的原因,以平衡为基点,维持平衡即是维持了人体的健康,但人处于宇宙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难免出现失衡现象,中医的四证就是希望通过把握人体细微的变化,来体察机体平衡状况,并提出了'治未病'的概念,对于任何疾病,中医一贯强调及早介入,以防传变。而随病程的变化,会不断调整方药,以应对不同的失衡,最终以恢复平衡为治愈标准。就如同在此次新冠肺炎治疗过程中,中医在疑似、轻症、重症、恢复期均会根据辩证采用不同方药是一个道理。
四、中医的一人一方,不是不科学,其实是大科学中医诊疗讲究望闻问切,辩证施治,处方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即如在此次新冠肺炎防治中的一人一策、一人一症、一人一方,这正是因为中医始终贯彻一个人即是一个小宇宙,即使是四诊完全一样,但由于个体的差异、所处地域的差异在处方量仍会有不同。而这却往往成为众多黑中医者的口实,因为,无重复性,不符合科学要求,你不知道的是,这些同样证侯者也是可以采用同一个方剂来治治疗,就好比新冠肺炎中的清肺排毒汤、广州八院的一号方,现在市面上也有不少的中成药即是万人一方的思路,但万人一方的缺点就是忽略了人本身,所以会造成有些很快起效,有些很慢甚至无效。
但事实上,即使是西医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而调整用药量,这么做,只是为了更精准的治疗。
比如对于一个简单的肥胖疾病,西医在你未出现血脂、脂肪肝等症状时,会告诉你,你是健康的,只是体重超标,平时饮食清淡点、少吃脂肪(现在变成了少吃碳水化合物),多运动就可以了,等你到了肥胖已经无法控制,身体各项指标出现问题时,他仍然是通过让你少吃(西药减肥多为控制食欲、阻止脂肪或碳水化合摄入)、多动来减肥,实在不行了,把你胃切掉一部分,最终的结果是肥没减成,身体一身病。
而中医对于肥胖的认识和分型及治疗方法就多了很多,湿热者则袪湿热、脾虚补脾、气虚补气,对于饮食强调多样化、不偏食、不过饱,而不是一味让你少吃,我在实践过程中,甚至会要求一些人多吃,因为他们的身体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营养不良,越不吃越胖(虚胖)。
五、中医不是没有临床试验,它所有用药及诊疗都是长期人体应用的结晶当你的眼睛只盯着《黄帝内经》前半部分看时,你会认为它过于玄学,什么阴阳五行、平衡之道似乎都是哲学思想,实则不是,这充分体现了中医把人作为一个整体的观念,而在后面部分有非常多的辩证及治疗的方法。如果要按现有的科学实验方法,可以去看《伤寒论》,他的每一个方剂均从证出发遣药组方,不谈阴阳五行,每一个药方就相当于现代的一个临床试验,且历经千年仍然有效。
反观今日之现代医学,被后来自证错误的东西太多了,我记得我曾经写过一篇《你看到的,你接受的所谓权威观点,并不一定是正确的,也许当中掺杂了'私欲'!》的文章,里面提到1955年,一名叫Ancel Benjamin Keys的美国学者在世界健康组织的会议上(日内瓦)发表了一篇名为《饮食中的脂肪和心脏病》的假说,认为油脂和心脏疾病有相关性。这就是有名的'脂质假说'(Lipid Hypothesis),于是医疗及营养行业提倡,为了预防心血管疾病和肥胖,大家应该少吃脂肪,多吃碳水化合物,而现在的研究呢?又开始指向了碳水化合物。
而中医这么多年,一直没有说过肥胖是因为哪一类食物的问题,而是指向'偏食'、'偏嗜'、'过饱'使得你的脾胃出现了问题,进而引起'中满内热',只通过脾胃调理并针对不同的证侯用药,让机体恢复平衡,纠正上述三点饮食问题,肥胖就能解决。
六、 中医未成为主流,是理论阐述及药物的问题在西医未流入中国之前,中医是指导国人治病保健的主要理论体系,对维持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生存功不可没。之所以今天未成主流,问题来自于其自身理论的阐述以及天然药物来源的缺乏。
近现代以来,由于西学东渐产生的全盘西化的影响,中医院校的教学、研究都以西医的思维方式、概念、范畴及科学模式进行推定,逐渐脱离了中医一向注重的整体观,而对于中药的研究同样如此,用西药药理、药物化学的观念和方法来替代中药、方剂理论,曾经'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是中药判定药材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在科学化的影响下,中药鉴定脱离产地、生长年限只论某个成份是否达标来判断中药是否合格,这也直接导致中药的性味与之前的差异,疗效自然就不一致了。
中医药是有待科学挖掘的宝库,但是目前我们用现代医学的思维及方法去解析中医药的理论,将使中医药的发展步入困局,如何基于中医传统思维、尤其是整体思维去设计研究模型和实验,借助现代科技完善和解读中医药的理论,让现代人能通过更为客观的指标来学习、应用中医药,也许这才是中医药更快更好发展的道路。
七、中医和西医的目标一致,但对人与疾病关系的思维模式截然不同无论中医和西医,他们终极目的是让人不生病,减少病人伤痛,尽享天年,在这点上并无差别。
但在思维模式上具有较大的差异,西医以还原论为依据,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一些发病原因确定的,比如说病毒、细菌感染类疾病,辨病明确、解释浅显易懂、用药对症显效快、用药方便等优点。
但同时,正因为西医重客观指标,很多病在前期诊断不出,又由于把人体一块块割裂来看,胆结石通过手术取出来,但不求结石生成的根本原因,因此需要一割再割,直致把胆胆囊切除。西医减肥的终极大招,切胃手术,便过两年,胃又回到了原来的尺寸,要么复胖,要么再挨一刀。
中医的四诊更看重的是身体整体呈现在外的变化,这些变化是甚至人体的整体阴阳失衡而呈现出来的,欲治其始,必建其母,要以五决为纲纪,正如此次新冠肺炎治疗时,中医在清热解毒之时,还注重在脾胃功能的调理与保护。
八, 中医只能治些小病,甚至都不知道治不治有什么区别中医讲究整体,也正因为此,很多人认为中医是慢郎中,甚至很多人认为中医是无用的,是安慰性的治疗,就比如这次新冠肺炎,尽管权威媒体、政府层面一再肯定中医药在防治中的作用,但由于前期中医药大都用于轻症,故此也有网友认为新冠肺炎是自限性疾病,有自愈性,所以不能说轻症没有转成重症,就说是中医治疗的效果。
至于一直被网友诟病的中医急救不行,事实上也是存在误解,中医即使不运用传统认为是西医专属的急救设备,它还有不少急救办法,比如急性中风时的刺血法、强刺激人中穴使昏迷之人复苏、艾灸、针灸也常用于中医急救。
中医也不只是治疗慢性病,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其中就不少是急性病症。
我们要明白,所有的大病不是生来就是大病,而是由小病不断发生发展而来,而医学当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预防,在这一点上中西医学是一致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一些由单一病毒、细菌引起的疾病,研制出疫苗,即是预防医学的发展,在这里,有人会说,疫苗是西医的成就,中医不行,其实不是中医不行,是不能,是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所限,疫苗未能研制成功,反而在《黄帝内经》里就一直强调'治未病',同样,现在的西医,不是只想治大病,也想尽早治疗,但是他们不能,因为指标未到疾病状态,他们无药可用。
如同此次新冠肺炎,伦敦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的MRC全球传染病分析中心给出的《非药物干预措施对降低新冠死亡人数、减少医疗需求的影响》(Impact of 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 (NPIs) to reduce COVID19 mortality and healthcare demand)的报告中就指出,不尽早干预和提前干预的不同结果:
,这波疫情甚至会造成51万英国人死亡。美国的数字更大,可能会有220万人死亡。
报告指出,英国政府如果不改变现在的抗疫方式,这波疫情甚至会造成51万英国人死亡。美国的数字更大,可能会有220万人死亡。如果英美两国及时更换措施,积极控制,也有可能只能降低一半的死亡率,最终依然会有20多万英国人、100多万美国人死于新冠病毒。当然他们的措施仅仅是物理手段,因为他们无药可用。
这五种方式正符合《黄帝内经》所说的虚贼邪风,避之有时的原则
九、中药作用机理不明确,毒付作用大先看一组数据对比,2018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情况,中药不良反应占比14.6%,这与药物本身、制剂水平、配伍相关,尤其在中药处方西药化、疾病化之后出现了不少问题,中药从没说过自己没有毒付作用,所以会有'相克,相恶,相反,相畏,相使,相佐'的配方理论,同时会告诉你饮食禁忌,试问在处方时有多少是按中医的辨证处方的?,又有多少人懂得或者遵守了饮食禁忌呢?
中医药历经千年发展,如果按现代的说法,所有药物都是经过真正的人体试验而来,在这当中甚至是前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摸索出来的用法用量、炮制方法等,讲究性味、归经,绝不是现代简单的理化分析,找出其中可能起效的有效成份就能解释的,比如说,人参和人参叶,现代理化分析,人参叶中的人参皂苷含量远高于人参,那么人参叶能取代人参吗?答案是不可以,因为性味、归经发生了改变。
十、中西医融合发展,相互借鉴也许是两种不同理论医学未来之路。《黄帝内经》言:至道在微,变化无穷,孰知其源;窘乎哉,消者瞿瞿,孰知其要。闵闵之当,孰者为良。恍惚之数,生于毫氂(máo),毫氂之数,起于度量,千之万之,可以益大,推之大之,其形乃制。正说明了人体之复杂,不是靠一两个数据就能完全反应机体的问题,一旦陷入一分再分的研究中去,也许就陷入了目前西医所面临的同样的问题。
医学的终极目的是'治未病',而当今之良医治病,必须等到有指标可以反应、诊断,才去治疗,经常出现原发病未治好,而因为治疗而产生的疾病又来了。尤如此次新冠病毒,我们忙着去知道他的具体结构,去找特效药,却忽略了人这个本体的作用,忽略机体呈现出来的证侯,因为这些症状没有科学依据,不能治疗。因此有些国家还提出了所谓的群体防疫一说,也造成了目前全世界的流行和混乱 。
在古人,早有预示,在《素问·汤液醪醴论篇》讲'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同时也提到'病之始生,极微极精……,今良工皆曰病已成,名曰逆,则针石不可治,良药不能及也……则病不见愈者,亦何暇不早乎?'。
治病宜早不宜晚,重视小问题,方能避免大病,人是处于宇宙之中的小宇宙,把握身体呈现出来的微小变化,及早恢复机体阴阳平衡之态,应成为中、西医共同的研究方向。
中医既要守正发展,也不能抱残守缺,要充分利用现代光、机、电的高速发展,去用现代化的语言解读、完善中医药理论,比如中医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与现代解剖学如何联系、经络学说的解析,脉诊能否利用现代化的仪器、舌诊对应色谱等等。形成相对统一、具有一定客观指证的理论、诊疗体系,也许更能发挥中医在健康、治疗中的作用。
当然,在发展过程中,要谨防中医西医化,用现代疾病名称去套我们的证,而应如刘清泉教授所说的,'中医的病名不能丢,……中医病名不仅一个不能丢,而且要认真整理出来。'古代的这些病名到底是怎么回事?诊断标准是什么?我们应该好好思考一下。
本文作者用时10天有余,学识所限,可能存在谬误,欢迎各位批评指正,共同促进医学的发展。
本文由作者原创,码字不易,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