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临经常会接诊到口干口渴,或者口腔溃疡的,咽喉肿痛的患者,在传统脏腑辩证,三煎辩证,六经辩证,都认为是热证,实证,就会用一些清热的药,滋阴的药,用上去了有些有效,有的没有效,为什么有效,为什么没效,我们都要去思考。
口干、口渴,性质为阳,是热证中常见的症状,属实证热象。大多医者凡见口干口渴的表现,均认为有热,即使会有实火、虚热之辨,仍未超越热证的范畴。
邪热或脏腑功能亢盛,实火内盛,热盛伤阴;或热病后期及各种原因导致的津液亏损,属热的口干、口渴,或者口苦、口臭等症前者为实热证,可能用了清热的药有好转。
我们要具体去分析,实热证往往病人有舌苔干燥,或者煎厚,干裂,脉实大有力,用了白虎汤,清上热的药,或者白虎人参汤有好转,这是实热证。
但是我们也不能不考虑到虚象的上热,也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最常见的,用了清热药不但不好,反而加重,这个时候我们就得具体去辩了。
病人有很明显的口干口渴的症状,但是患者不喜欢冷饮,喝了冷饮不但不好,或者感到肚子不舒,甚至腹泻,结合患者舌苔白厚腻,齿痕舌,脉沉细无力,这是什么呢?
这是下寒所致,是中焦不运,津液不能向上蒸腾所致的,治疗的时候往往需要用到温药,甚至热药,比如用了附子理中汤,中焦健运起来,中焦得运,津液能上腾得到好转。
还有就是下焦肾阴阳虚衰,当肾阴(肾水)虚时,则无肾阴(肾水)肾中的水气无力上腾也会出现口干口渴,这类的病人往往会小便多,夜尿多,两个迟脉尺脉是不足的,这类病人用肾气丸治疗,或者肾着汤治疗有效。
记得师父说过,现在的病人多复杂,阳虚为多,我们在临证中要辩清阴阳,以阴阳为抓手,不要看到口干口渴就是热;手脚冰凉就是下寒,就是厥阴;多是少阴太阴为主,这个时候健运中土,用到四君子汤,也要扶少阴,需要用到四逆汤,生三石潜阳;还有肉桂也是是很重要,肉桂引火归元;淫羊藿,巴戟天温补肾阳;很多是也会用到黄连;乌梅健脾开胃,生津止渴等。
很多患者常出现口干,有因为阴虚火旺,阴津不足体燥所致,治疗的方法是养阴生津润燥,多使用生地、麦冬、沙参、玉竹、石斛等药物。
但临床上也有很多因为阳气不足,阳气不运,导致水饮寒湿内停,津液不能上承口咽部,导致口干。
这类口干的患者,火热的现象不明显,多伴有阴寒表现,比如怕风寒,不耐生冷,四肢冰凉,脘腹胀满,大便稀溏等。这类型不是真的津液不足,滋阴润燥生津的药物无效,反而加重症状;
治疗方法在于健脾祛湿散寒、输布阳气等,经常使用附子、肉桂、苍术、白术等药物,不怕温燥,反而能够减少口干的症状。
曾治疗一中年女性患者,数年来常口干,时时欲饮水,饮多则腹胀,西医检查血糖等无异常,过往多使用滋阴生津药物,每用则消化不良、胃腹部不适;常伴有脘腹胀满,疲劳,怕风寒等表现。
辨证属脾阳亏虚,寒湿内停。
予处方:制附片20 g(先煎),红参6克,炒白术15 g,干姜6克,茯苓30 g,甘草3克,陈皮10 g,苍术10克,厚朴10克,桂枝10克。
服药后口干逐步减轻,胃腹部的症状也逐渐好转,参照上方加减调理约一个月而痊愈。
按:患者脾阳亏虚,运化功能差,水湿内停,阳气亏虚,气不化津,津液不输布,导致口干;调理使用附子理中丸、平胃散等加减,大致的调理方法是温阳健脾,通阳化气,行气祛湿散寒,目的是使阳气恢复,阴霾消散,津液调达输布。
以上方药调理方法供同道及患者参考;症状复杂,建议找中医医师就诊。
下一篇
防风能杀附子毒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