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傅文录应用附子医案


傅文录,男,河南省浚县人。1987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副主任医师,任职于河南省平舆县人民医院。擅用姜桂附治疗奇难杂症多有良效,肾病治疗体会颇多,求治者络绎不绝。曾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出版《傅文录肾病证治发挥》、《中医内科三字经》、《药性赋七言歌诀新编》、《新编汤头歌诀》、《专科专病名医临证经验丛书.肾脏病》、

1、腰椎间盘突出症案——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味

张某,男,60岁,农民。2010126日就诊。

患者进行性腰痛数年,近几年进行性加剧,曾CT、MRI检查确诊为“胸腰多处椎间盘突出症”,经中西药物治疗数年效果不佳。现症见:行走困难,走路时间稍长就出现腰部疼痛伴双下肢放散性痛,且双下肢酸软无力,夜晚自感双下肢有收缩感,全身处于一种紧缩感之中,平素畏寒肢冷,手脚凉,平卧时腰痛稍减轻,特别是后早晨减轻,睡眠不佳,二便如常,食欲尚可,自感近些年气力进行性下降,无法从事稍重的农村劳动,舌胖大滑润,脉硬滑、重按无力。属阴盛阳衰。治宜扶阳抑阴,佐以活血益肾。方用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味,药用:

制附片90g(先煎2小时),制川乌60g(先煎2小时),桂60g,生姜60g,炙甘草30g,生麻黄30g,丹参30g,三七10g,骨碎补30g,山萸肉90g,怀牛膝30g,杜仲30g,山楂30g各30g。6剂。

用法:先煎附子与川乌,下余药同煎,每天1剂。

二诊(12月27日):服药之后,疗效平平,只是感到夜晚身体稍感轻松,白天行走双下肢放散疼痛减轻。病重药轻,调整处方用药:

制附子120g(先煎3小时),制川乌90g(先煎3小时),细辛30g,桂60g,生姜100g,炙甘草30g,生麻黄10g,丹参30g,三七10g,怀牛膝30g,山萸肉90g仙灵脾30g,仙茅30g,补骨30g,山楂30g

三诊(2011年15日):服药之后,疼痛消失大半,行走自由,活动后双下肢放散痛消失,原方有效,进6剂。

随访(1月27日):腰腿疼痛均消失,如常人一样,但不能过度劳累。嘱咐其在恢复期间,要注意劳逸结合,防止复发。2月14日介绍病人来诊,告诉病愈很好。1015日随访,一如常人,农村劳动如常。

【按语】腰腿疼痛是临床上的疑难杂症之一,其一般方法是难以取效的。因此,该例病人一开始,大剂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味,虽然重拳出击,但却疗效平平,可见其三阴寒病情深重之程度。二诊之时,加大附剂量,终于效果显著,疼痛消减大半,再诊而服药,疼痛几乎消失。病虽愈,但仍然要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过劳而引发旧疾。针对这种病人,若没有火神派扶阳学术理念,乌附用量过小,轻描淡写,是解决不了这样的问题的。

2、老年牙痛上火案——潜阳封髓丹加味

李某,男,65岁,退休工人。20101220日就诊。

患者既往身体健康,近阶段由于家中盖房子操劳过度,牙痛上火症状明显,曾在本地医院治疗,服用中西药物时好时坏,无法根除。现症见:形体肥胖,满面通红,自感两面颊部发热,头晕上火,牙痛以右侧上下牙为著,经牙科检查之后,发现局部有什么异常,心胸烦热,口苦咽,夜晚睡眠不宁,食欲尚可,气短乏力,活动后尤其明显或加剧,二便如常,舌胖大、边有齿痕,舌面滑润,脉沉滑有力、尺部尤甚、伴有间断一结。属阳虚阴盛,阴火上。治宜疏散热,调理气血。方用补脾胃阴火升阳汤加味,药用:

升麻10g,柴胡10g,党参30g,生黄芪30g,苍术15g,白术15g,羌活10g,黄芩10g黄柏30g,砂仁15g,生石膏30g,炙甘草10g,丹参30g,三七10g,当归10g,桃仁10g,红花10g,枳壳30g,桔梗10g,赤芍10g,川牛膝30g,制附子10g,生麦芽30g6剂。

用法:水煎服,每天1剂。

二诊(12月27日):服药之后,面红、牙痛均,其余症状均消减大半,睡眠略改善,头脑昏沉明显减轻。调整处方,方用潜阳封髓丹加味,药用:

制附子60g(先煎),龟板10g,砂仁15g,炙甘草30g黄柏30g,白蔻仁10g,丹参30g,三七10g,肉桂10g,生龙牡各30g,磁石30g,紫石英30g,怀牛膝30g,骨碎补30g,石菖蒲30g,天麻10g,苍术15g,白术15g,山楂30g6剂。

三诊(2011年15日):睡眠改善,头脑也较清楚,只是略感无力,腰困。调整处方。药用:

制附片60g(先煎),龟板10g,砂仁15g,炙甘草30g黄柏30g,白蔻仁10g,丹参30g,三七10g,肉桂10g,生龙牡各30g,磁石30g,紫石英30g,怀牛膝30g,骨碎补30g仙灵脾30g,枸杞子30g,菟丝子30g,补骨30g,苍术15g,白术15g,山楂30g6剂。

四诊(1月12日):精神好,气力增加,睡眠好,二便调,只是近几天感冒,咳嗽、胃脘不适、恶心,偶感心中悸动,并说这样的情况已有数年之久,而且是吃这次中药之后感觉发作比以往轻得多,只是偶有一次心中悸动。舌淡滑、红,脉沉滑有力、部稍弱、间有一结。调整处方,方用炙甘草汤加味,药用:

炙甘草30g,红参30g,桂30g,生姜30g,麦冬30g,熟地黄60g,山萸肉30g,火麻仁30g,制附子30g(先煎),丹参30g,檀香10g降香10g,三七10g,砂仁10g黄柏10g,苍术15g,白术15g,藿香10g,佩兰10g,骨碎补30g5剂。

同时,病人要求服完汤药后,服中成药进行长期巩固治疗,嘱咐服用桂附地黄丸,进行长期调养。

【按语】年老体弱,肾阳亏损是必然的趋势,但病人却反映出一派的头面部上火、牙痛、面红表现。用火神辨识阴阳的法则来看,乃是典型的阴火上潮证,也验证了笔者认为的“头面疾患”之论断。治疗这样的情况,笔者一般是先采用疏散阴火的方法,方用李东垣的补脾胃阴火升阳,发散阴火,用小剂量附子及参芪之品扶助阳气,重阴火,轻辅正气,病人服药后浑身舒服头部阴火速消。二诊之时则采用治本之,重剂量应用附子以治本,方用潜阳封,直根底,病人服药后症状迅速改善;三诊之时略调处方,以使更为全面。四诊之时病人旧病大为减轻,为治根本、平衡阴阳,方选炙甘草汤封髓丹,以达收功之效。可见我们学习火神派扶阳学术思想,临床应用姜桂附也要分时机、看情况,在减少病人痛苦的情况下,相机而用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3、顽固性失眠案——桂枝汤加附子

余某,女,45岁,职工。20101222日就诊。

患者曾有顽固性失眠30余年,长年靠吃安眠药入睡,曾经服用中药100余剂,疗效不佳。现症见:面色青,白天无精神,夜晚入睡之时反精神而难入眠,五心烦热,少腹不适,睡眠一,睁开双眼的一瞬间,就出现阵发性心慌心悸,需要立即起后才能缓解,月经色黯伴瘀血块,经期腹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口苦咽,自感四肢凉而心胸烦热,舌淡黯稍燥,脉弦滑、尺部尤甚。属肝化热,血脉不畅。治宜疏肝清热,理气活血。方用柴胡加龙牡汤血府逐汤化裁,药用:

柴胡10g,黄芩10g半夏10g,党参30g,生姜30g,炙甘草10g,生龙牡各30g,当归10g,桂10g,茯苓10g,琥珀30g,大黄10g,丹参30g,三七10g,川芎10g,枳壳30g,桃仁10g,红花10g,桔梗10g,赤芍10g,怀牛膝10g,山萸肉30g,生麦芽30g,制附子10g,山楂30g。6剂。

用法:水煎服,每天1剂。

二诊(12月28日):服药之后,睡眠明显改善,西药可减量服用,也可安然入睡,大小便通畅,心胸烦热顿减,但手脚凉感无改善,口苦咽改善。调整处方,方用吴萸四逆汤加味,药用:

吴茱萸15g,制附片30g(先煎),炮姜30g,炙甘草10g,茵陈60g,鸡内金30g半夏10g,茯苓10g,香附10g,佛手10g,山萸肉60g,生龙牡各30g,丹参30g,三七10g,石菖蒲10g,天麻10g,山楂30g,柴胡10g,酸枣仁30g,生麦芽30g。5剂。

三诊(2011年18日):服药之后,睡眠继续改善,已经不再服西药也可入眠,自觉面部红润,原来面色青现象已经消失大半。但仍然有睁眼之时,出现阵发性心慌心悸不适,即需坐便可消失,背冷,手脚凉,口不欲饮,舌淡嫩,脉沉细无力。属阴阳失调。方用桂汤加附子,药用:

30g,白芍30g,炙甘草30g,生姜30g,生龙牡各30g,制附片30g(先煎),山萸肉30g,生麻黄10g,细辛10g,丹参10g,三七10g,砂仁30g,山楂30g。6剂。

四诊(1月15日):夜晚入眠很好,30年来有过的现象,安眠药已经停服月余,早晨或夜间醒来,未再出现睁眼后阵发性心慌不适现象,只有偶尔中午睡醒后,睁开眼睛出现短暂心慌,很快可自行消失。30年来从未睡过午觉,现在可以午休了。而且面色红润,精神饱满,自觉年轻了许多,只是双踝关节上有2cm处一圈湿疹,天冷之后略有瘙痒,但以往吃中药之前,天冷之后就流清水,无法根治,自服中药睡眠改善之后,发觉现在已不流清水,只是瘙痒而已,皮肤略显皮屑。内外同治,上方药不变,制附子增加到45g,继续服用,6剂。

【按语】30年的顽固性失眠,可谓是沉疴痼疾。凡是疑难杂症,其病机复杂,针对病人全身性情况及脉辨,开始着手从解疏肝活血论治。二诊之时,病人阳虚症状暴露明显,用吴萸四逆汤加味而治,疗效显著,病情进一步好转。三诊之时病人有一个睁开眼睛之后突发性心慌心悸之表现特点,认定其为阴阳失调之,选用桂汤加附子,服药之后,效果显著,睡眠状况迅速改善。四诊之时,全身情况改善同时,特别是青春活力再现,面色红润,且多年之踝关节部湿疹也发作轻微、好。加重附子剂量进,争取最大疗效。从这病人的调整过程来看,我们虽然讲究阳理念,重用附子,但什么时候用、用多大剂量,选择什么的药物搭配,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这就提示我们在辨的前提下用好附子,才能取得最佳的疗效。

4、夜晚盗汗案——桂枝加附子汤

何某,男,38岁,市民。20101223日就诊。

患者夜晚盗汗月余,曾服老中医汤剂,不但未效反而盗汗症状加剧。现症见:夜晚盗汗,汗出衣,醒后汗止,白天气短懒言,四肢湿凉,以手湿冷明显无精打采,喜暖恶凉,食纳尚可,夜睡不宁,时常梦中惊醒,二便如常,舌淡水大、苔白腻,脉浮、重按无力。属阴阳失调。治宜调节阴阳。方用桂加附子汤,药用:

30g,白芍30g,生姜30g,炙甘草30g,附子30g(先煎),生龙牡各30g,五味子30g黄柏10g,砂仁10g,山萸肉60g白蔻仁10g,生麦芽30g6剂。

用法:水煎服,每天1剂。

二诊(12月28日):服药之后,夜晚盗汗消失,手脚湿冷改善大半,精神明显好转,舌脉变化不大。患者要求巩固疗效。调整处方,平补肾中阴阳。方用参芪桂附地黄汤加味,药用:

红参30g,生黄芪60g,附子30g(先煎),肉桂10g,山萸肉60g,山药60g,熟地黄30g丹皮10g,茯苓10g,泽10g,生龙牡各30g,磁石30g,五味子30g黄柏10g,砂仁10g,山楂30g6剂。

【按语】夜晚盗汗一教科书认为多是阴虚火旺,大滋阴,笔者数年来按图索骥,自然是难以取效。接受火神派扶阳理念以来,方知阳虚盗汗而多于阴虚者。原因是“阳加于阴谓之”(《内经》),现阳虚而虚阳外越,虚阳蒸腾于表而成夜晚盗汗之,其本质属于阳虚而阳气失于固摄所致。采用协调阴阳之阳助阳,佐以收敛之品,用经方桂加附子汤,加龙牡品,临床疗效显著。该病人在脉上有一个特点,就是脉浮,在冬天的季节里,人体应该是以脉为主,现在,又重无力,表明阳气——虚阳外越的表现,结合全身一派阴证之表现,显然是收敛固不足所致。后续用参芪桂附地黄汤加味,益肾填精、平衡阴阳,使病情得以彻底治愈。

5、腰腿酸痛案——阳和汤加味

刘某,女,36岁,职工。2011210日就诊。

患者以往有产后腰腿痛病史,经调治而愈。近阶段由于流感流行,害怕感冒,前几天劳累之后,自感腰腿部不适,旧病复发,故来就诊。现症见:右侧腰部酸沉隐痛,向下放散大腿小腿之外侧脚面部位,稍有隐痛不适,怕冷,活动后、劳累后加剧,手脚凉,畏寒喜暖,胃胀纳差,月经色黯量少,二便如常,睡眠尚可,舌淡润,脉沉细。属阳虚寒。治宜温阳散寒。方用阳和汤加味,药用:

生麻黄10g,白芥子10g,姜炭10g,肉桂10g,炙甘草10g,鹿角胶30g烊化),熟地黄30g,三七10g,制附子10g,制川乌10g,砂仁10g白蔻仁10g。3剂。

用法:制附子与川乌与群药同煎,砂仁与蔻仁后下,水煎服,每天1剂。

二诊(2月25日):述说服药之后,腰腿部症状消失,身有热感,行走、爬山如常人。劳累之后也没有什么感觉。近几天天气突然变化,又隐隐约约感觉到右膝关节部不适,害怕旧病复发,要求服上药3剂。

三诊(3月3日):服药之后症状消失,为巩固疗效,要求服3剂。

【按语】腰腿酸痛病患者,重病者常大剂姜桂附,常能获效。但对于比较轻的患者,常用阳和汤加小剂量附子与川乌,虽说附子与川乌剂量较小,但二者加起来已有20g,同时由于不先煎,与群药同煎半小时后服用,剂量虽小,对于一般疼痛较轻的病人常有良效。特别是阳和汤一方,重用熟地黄与鹿角胶,阴阳平补,重在温补,加之小剂量乌附,也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曾应用该方治疗以膝关节炎肿痛为主的病,根据病情调整好附的剂量,效果显著。

6、左下肢静脉血栓案——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味

余某,女,26岁,农民。2011311日就诊。

患者长期在广州市打工,因气候炎热而出汗较多,1个月前确诊为“左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经西药治疗后症状有所好转,但左下肢仍然肿痛,故返回求治。现症见:左下肢膝关节以下轻度肿胀,踝关节以下明显,比对侧明显增粗,走路之时疼痛明显,夜晚患肢收缩性抽搐,气短懒言,动则汗出,夜晚睡眠之时汗多,醒后浸湿内衣,五心烦热,口渴夜晚为著,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月经色黯量少,舌淡瘦,苔腻、稍燥黄,脉细数、重无力。属气阴两虚,脉络瘀滞。治宜升阳举气,活血化瘀,补气阴。方用李东垣清暑益气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味,药用:

炙甘草10g,党参30g,生黄芪60g,当归30g,麦冬10g,五味子30g,青皮10g,神曲10g黄柏10g,砂仁10g,葛根30g,苍术30g,白术30g,升麻10g,泽10g,丹参30g,三七10g,蜈蚣6g,三棱10g,莪术10g,山萸肉30g,生麻黄10g,制附子10g,细辛6g,生麦芽30g10剂。

用法:水煎服,每天1剂。

二诊(3月23日):服药之后,左下肢肿痛消失,活动自如,夜晚下肢不再抽搐,二便如常,仍然感觉到夜晚口渴,喜热饮,不解渴,白天不,白天汗少,夜晚睡眠后仍汗多,舌嫩苔薄,脉细数无力。属阴阳两虚。治宜平调阴阳,收敛止汗。方用全真一气汤加味,药用:

熟地黄100g,怀牛膝30g,红参30g,麦冬10g,五味子30g,苍术30g,白术30g,制附片10g,山萸肉60g,炙甘草30g,生黄芪60g黄柏20g,砂仁10g,丹参30g,生龙牡各30g5剂。

随访(4月6日):其亲属来看病,专程告知,患者服药后病愈,现已经外出打工。

【按语】该例患者长期外出打工,炎热夏季挥汗如雨,《内经》云:“阳加于阴谓之”。汗多伤阳又阴,特别是无形之阳气损耗,久之则难以恢复。气虚阳,左侧为阳,阳气亏损升举无力,导致中血而成本病。由于人体左侧为阳,主升主气,因而拟定升阳举气为治疗大法,方选李东垣清暑益气汤为主升阳举气,兼顾气阴两虚夹有,同时合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小剂而用,通表里,开通枢机,同时加活血化瘀之品,服用之后效果显著。二诊之时,病人阴阳两虚证明显,而改用全真一气汤加味,养阴扶阳,收敛固精,进行巩固治疗。

7、呕吐2个月案——吴萸四逆汤加味

罗某,女,27岁,市民。2011311日就诊。

患者素体虚弱,喜欢食,进行性出现呕吐,而且是每天上午重、下午轻,曾服多种药物,效果不佳,病情已有2个月余。现症见:表情抑郁,畏寒怕冷,手脚冰凉,喜吃物,食后胃部不适,每天上午呕吐,吐出清水不消化之食物,纳差,腹胀,月经色黯伴经期腹痛有血块,二便如常,舌淡水,脉沉弦细无力。属肝胃虚寒。治宜温肝胃、降浊逆。方用吴萸四逆汤加味,药用:

吴茱萸30g,制附子60g(先煎2小时),炮姜30g,炙甘草10g,茵陈30g,半夏30g,鸡内金30g,生姜30g,茯苓10g,香附10g,佛手10g,党参30g,生麦芽30g3剂。

用法:水煎服,每天1剂。

复诊(3月15日):服药之后,呕吐止,胃脘有温热感,食纳增加,要求巩固治疗。方用经验方大小回阳饮加味,进行善后调理。

【按语】素体阳虚,过食生冷之后,导致阳衰而阴盛,阴盛格阳而形成阴火上,阴邪上而致胃中浊邪上逆,而出现呕吐频繁发作;病多上午重、下午轻,这是因为上午阳升之际,胃中阳虚,肝虚而横逆犯胃,在阳升阴降之际,当升不升,当,出现异常而呕吐不止。治用吴茱萸汤四逆汤,肝阳、降郁滞、行气滞、健脾胃,重附子与吴茱萸温阳逆,一服而呕吐止,阳升阴降三剂而病愈。

8、慢性结肠炎案——附子理中汤加味

王某,男,27岁,厨师。2011年3月22日就诊。

患者有结肠炎病史10年余,曾长期服用中西药物,多是吃药时有效,停药后复发。现症见:患者形体肥胖,但怕冷,汗多,大便每天3~5次,伴腹痛,后痛减,大便黏滞不爽,排便之后仍有便意,小便黄赤,胃口好,睡眠可,舌胖大、边有齿痕,苔厚腻黄滑润,脉沉滑。属寒热错杂。治宜阳通下,并佐以清热活血。方用附子理中汤加味,药用:

制附片60g(先煎),炮姜30g,生姜30g,炙甘草30g,党参30g,苍术30g,白术30g,枳实10g,枳壳10g,厚朴10g,乌药10g,槟榔10g,生大黄10g,白芍30g,防风10g,陈皮10g,薏苡仁30g,败酱草30g,茵陈30g,丹参30g,三七10g,乳香10g,没药10g,三棱10g,莪术10g,山楂30g。3剂。

用法:水煎服,每服1剂,隔2天,服下1剂。

复诊(3月26日):3剂药服后,腹痛腹泻全止,大便每天1次,甚为高兴,要求巩固治疗。方用附子理中丸与血府逐片进行善后调理。

【按语】慢性结肠炎病,病因病机比较复杂。笔者认为其关键环节在于阳气不足,因为脾以升为健,胃以降为和,但这个的活动,都是需要阳气的鼓动,特别是腑以通为用、以降为和,都是阳气通的结果。治用附子理中汤为主,大剂量应用附子以温补阳气为主,同时行气助推,强化腑以通为用之功能,结合活血清利之品,全方共达温阳健脾、行气通腑、缓急止痛、活血清利之功用。大方复治,多途径、多方位进行调节,能用三剂药而疗愈本病,但后期的调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9、喉源性咳嗽案——阳和汤加味

余某,女,47岁,职工。2011年3月26日就诊。

患者自幼体差,每次伤风感冒之后,总是咳嗽不断,曾确诊为“喉源性咳嗽”。上月不慎外感风寒,现又咳嗽月余而不愈。现症见:咳嗽不断,每遇风冷异味刺激,自觉咽喉部发痒,而后开始咳嗽,剧烈咳嗽之后,咯出少量痰,白天轻,夜晚重,睡眠不佳,身困乏力,畏寒怕冷,易于上火,咽喉不适,有异物感,月经色黯,伴腹痛有瘀块,舌淡黯、边尖红,苔薄,脉沉弱。属体虚感,肺气不。治宜温肺益肾,肺止咳。方用阳和汤加味,药用:

生黄麻10g,白芥子10g,炙甘草10g,肉桂10g,姜炭10g,熟地黄30g,鹿角胶30g(烊化),三七10g,制附片10g,桔梗10g,木蝴蝶10g,磁石10g,黄柏10g,砂仁10g,丹参30g,怀牛膝30g,狗脊10g,生麦芽30g。6剂。

用法:水煎服,每天1剂。

复诊(4月3日):服药之后,咳嗽消失,偶尔喉咙痒,但不咳嗽,要求巩固治疗,调整体质。方用附子理中丸与桂附地黄丸进行善后调理。

【按语】患者自幼体差,阴阳两虚,虚热内扰,外寒而内热。感邪之后,易于停留虚弱之中,总是咳嗽不断。治宜温肺散寒,益肾补虚,同时佐以清相火、化瘀滞。方用阳和汤加味,平补阴阳、散寒祛邪。方药对症,临床效果显著。但后期的巩固治疗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脾肾双补而阳气足,才能体强而病不易复发

10、重症带状疱疹疼痛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时某,女,66岁,郑州市民。2011年4月23日就诊。

患者左腰腹部带状疱疹10天,曾经用过中西药物,但病情不减,反而疼痛进行性加剧。现症见:就诊之时患者用手拿着腰带不敢接触皮肤,观察左侧腰腹部大片状皮肤略红,散在有点干瘪疱疹,皮肤不能触及,只要触及一点就疼痛难忍,穿裤子不能束腰带,一接触疱疹处皮肤,就引发疼痛,在家中就不敢穿裤子,坐卧不宁,烦躁不安,夜晚疼痛剧烈难以入眠,饮食可,二便可,舌胖大、边有齿痕,苔白腻水,脉浮、重按沉细无力、尤甚。属少阴病,太少两感证。治宜阳散寒。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药用:

生麻黄30g,制附子60g(先煎2小时),细辛30g(后下),炙甘草30g。3剂。

用法:水煎服,每天1剂。

二诊(4月28日):服药1剂后,疼痛立即减轻八成之多,夜晚正常入眠,烦躁消失,可束腰带。2剂药后,感觉左侧眼睛发红胀痛,服药减半,2天服药1剂。今天服完药,眼红几乎消失,仍有疱疹皮肤处感觉不适,发痒,皮肤略黯红无变化,脉浮消失,以沉细无力为主。调整处方,药用:

生麻黄10g,制附子60g(先煎2小时),细辛10g,炙甘草10g,当归10g,川芎10g,赤芍10g,小茴香10g,炮姜30g,元胡10g,五灵10g,没药10g,肉桂10g,蒲黄10g,丹参30g,三七10g,香附10g,乌药10g。5剂。

随访(5月20日):服完药后,一切恢复正常。

【按语】带状疱疹疼痛在临床上比较棘手,西药镇痛剂只能扬汤止沸,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中医治疗有多种方法,见止痛未必有效。病人患病已经10天有余,仍然有浮象,足以证明寒邪在表不除,加之高年体衰,肾阳亏损,形成典型的太少两感证。治用大剂量麻黄附子细辛汤原方,重拳出击,服后疼痛立消八成之多,可见火神派扶阳理念之临床价值,非同一般。如果进入药的辨圈里去,只能望兴叹了。

11、双膝关节疼痛案——阳和汤加味

李某,女,60岁,农民。2011年5月10日就诊。

患者双膝关节疼痛、酸软无力年余,曾服用中西药物很长时间,未见明显效果。现症见:双膝关节疼痛,白天活动后加剧,天阴下雨疼痛加重,局部有发热感,气短乏力,腰部酸软,汗多,动则尤甚,舌苔润,质紫黯,脉沉细、略滑属阳虚寒,血脉瘀滞。治宜温阳益肾,活血益气。方用阳和汤加味,药用:

生麻黄10g,白芥子10g,姜炭10g,炙甘草10g,肉桂10g,鹿角胶30g(烊化),熟地黄30g,制附子10g,制川乌10g,丹参30g,三七10g,黄柏10g,砂仁10g,生黄芪30g,当归10g。5剂。

用法:水煎服,每天1剂。制附子、制川乌与群药同煎

二诊(5月16日):服药4天之后,病情明显改善,反而有疼痛加剧的趋势,电话是怎么回事,告知其是药物反映,希望能够继续坚持服药。果如其然,服完药后,双膝关节疼痛突然消失,今天来复诊,要求巩固治疗,继用上方药5剂。

【按语】膝关节疼痛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病,与人体年龄增长及其功能退化有密切关系。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阳气日趋低下,阳不足,精也,处于阴阳两虚状态,阳虚则外寒,寒凝则血脉瘀滞,阴亏则气血不行。选用阳和汤加附子、川乌,温阳益肾,散寒解凝,佐以活血、益气、封之品,标本兼治。服药之后,气血流通,但经脉不畅,由此关节疼痛加剧,继续服药之后,经脉打通,疼痛突然消失,病情得到缓解,这正是阳药物所谓的“阳药运行,阴邪化去”之反应。

12、中风后发热案——小续命汤加味

某,男,70岁,农民。住院患者。2011年5月20日就诊。

患者半月前因中风而住院,住院之后确诊为“腔隙性脑梗死”,经应用扩管抗凝药物治疗,肢体功能障碍明显改善,但自住院以来出现低热不退,每天下午发热,经检查发现明显异常,已经半月有余。现症见:每天下午发热,先恶寒,后发热,体温在37.6左右,不用药可自己退下去,气短懒言,身困乏力,偶有咳嗽,口苦咽,头目昏沉不清爽,舌红、苔白腻,脉浮、重按无力、略滑属外寒内热,瘀血阻滞。治宜散寒祛风,活血化瘀。方用小续命汤加味,药用:

生麻黄10g,制附子30g(先煎半小时),炙甘草10g,细辛10g,红参30g,乌梅10g,藿香10g,佩兰10g,桂30g,川芎10g,白芍10g,杏仁10g,防风10g,黄芩10g,防己10g,石菖蒲30g,白芷30g,威灵仙30g,桃仁10g,红花10g,赤芍10g,丹参30g,三七10g,山楂10g。3剂。

用法:水煎服,每天1剂。

复诊:服药之后,体温正常,要求出院,并继续服用中药。予上方药5剂,以资巩固治疗。

按语小续命汤在古代主要是治疗中风的方剂,近代应用较少。但火神派扶阳理论却支持这种方剂的应用,因为中风一病,伤风在表,中风在里,只是轻重而已。该方剂阳散寒,标本兼治,加以活血化瘀之品,针对中风早期有外感症状表现者,可谓对证之方剂。该患者虽入院半个月,西医治疗虽然病好转,但病人自我症状却未完全消失,特别是发热一,提示病情在表而邪之不去,而一诊服小续命汤加味方,发热退,且全身情况改善迅速,病情恢复较快。

13、双侧胸水气喘案——小青龙汤加味

黎某,男,80岁。深圳居民。2011年6月15日就诊。

患者2个月前曾患脑血栓并发双侧胸水,经中西药调理而病好转出院,在家疗养。期间曾服用阳方药,患侧肢体功能恢复明显提高,由于走路不稳不慎跌倒,导致右侧锁骨骨折,加之感受空调寒凉,出现咳嗽、吐痰、呼吸困难,听诊发现胸水仍然存在,曾服中药而疗效不佳。现症见:平卧在床,微喘气,说话费力,接不上气,纳差腹胀,睡眠不佳,舌淡、苔厚白腻润滑,双侧浮略滑、重按尺部弱。属外寒内饮,肾不纳气。治宜外内温。方用小青龙汤加味,药用:

20g,白芍20g,生麻黄15g,20g,细辛10g,炙甘草10g,五味子6g,附子15g,红参15g,茯苓30g,紫菀10g,冬花10g,前胡10g,防风10g,杏仁10g。2剂。

用法:水煎服,每天1剂。

二诊:服药之后,喘气明显减轻,可以睡眠,食欲增加,大便顺畅,小便短赤黄,舌苔出现燥腻象,舌尖略偏红,内饮郁而化热,上方加生石膏30g。3剂。

三诊:服药之后,大便略稀溏,可以下床活动,气喘明显好转,之前有半个月没有下床活动了,精神好,食欲增加。舌苔红稍减轻,自感比较乏力。上方生石膏减为15g,去前胡、防风、杏仁,加生龙牡各30g,红参用高丽参30g,山萸肉30g,制附子用30g。5剂。

复诊:服药之后,全身情况逐渐好转,气喘一天比一天消失,活动自如,食欲好,大便顺畅,小便仍然较少。原方继续服用,仍在进一步调理之中。

按语小青龙汤是治疗外寒内饮证的代表方。针对这个病人而言,是非常典型的外饮证,故首选小青龙汤,服药之后湿化热而舌现燥象。二诊又加石膏,这就是张仲景所说的小青龙加石膏汤。由于病人年纪较大,虽外寒内饮,但肾阳亏损明显,而在小青龙汤的基础之上,随着邪气的减少而逐渐加大附子的剂量,同时加以收敛固涩、益肾之药物,以提高远期疗效。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