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正文

《资治通鉴》“谈判沟通”为什么是谋略必修的智术?

有没有在商场上与人谈判很吃力?或每谈必输?

设计好的谈判策略,被对方高维打击,轻易粉碎?

碰到了刁钻的上级老大,怎么做怎么错?

带着能力比较强的下属,如坐针毡,生怕夺权篡位?

设计好的事业布局,遇到“黑天鹅事件”,不得不改弦更张?

静下来,思考一下,问题源头在哪里?

一切和人有关,人主导决定一切。

不管来自哪个顶级名校,或哈佛剑桥,或清华北大。

不管学什么顶级专业,都要回归和人打交道上。

除非特别工种,例如:整天敲打计算机的人,几乎不用说话,犹如一块砖头儿,哪里需要哪里搬。

和人打交道,不能脱离人性,人心,人情,人欲,人格对“你我他”的限制性。

不管带队伍的老大,一个跟随者,客户,亲朋好友,和他们互动,都需要理解“人”这个复杂多变的物种。

三国时,才华横溢的祢衡先生,为什么被曹操,刘表当“球”踢,踢到了黄祖脚下,一命呜呼?

祢衡死在了群雄“生态博弈”链儿中,是黄祖弄死祢衡的吗?

其实是祢衡给自己设计了坟墓。

祢衡不懂江湖规矩,不能以退为进,不会与人打交道,不死等什么?

今天职场,商场类似祢衡的人,韭菜一般,去了一茬又一茬,不管历史怎么演进,人性,人心,人情,人欲,人格没有变过。

什么能力是竞合环境下,必须持续加强的?

答案是:谈判沟通能力。

把谋略,运筹,谈判做一个排序,谋略在脑中完成。

运筹在具体场景中运作,每个运作环节都要和人交往,与人交往就要“谈笑用兵”,谈判沟通无时无刻不在发挥作用。

《资治通鉴》很耐读,整部书中有关谈判的场景要比军事场景多几倍。

比如:臣子认为君主做的不对,就要和君主谈判?

在外交上,匈奴,吐蕃,回纥,契丹等不同“国家”也要进行各类“国际谈判”。

司马光把这些谈判事件,以娓娓道来的笔法跃然纸上,让读的人回到现场,亲临感受一场场“谈判博弈”。

能在《通鉴》中学到智慧,最好的方法是“观摩”“揣摩”“推演”他们对弈的谈判场景。

例如:

研究他们是怎么在谈判前做准备的?怎么现场发挥的?

临场发挥时用了什么技巧?对方如何回应的?谈判结果如何?

为什么没有谈成?为什么谈成了?等等。

况且,这些谈判发生在高手与高手之间,他们的学识,器度在我们之上。

不必“以古非今”,不用“以今非古”,只要对当下有用的智慧,都可以吸收起来去践行。

人性最大陷阱:自以为是

《孙子兵法》有一句话可谓真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第一阶段:了解对手,要比了解自己重要;

第二阶段:了解自己,要在了解对手基础之上,完成策略设计;

第三阶段:控制谈判尺度,任何谈判成败都是概率,如何让成功概率更高?

在一开始不要掉进对手设计的陷阱中。

《资治通鉴》原文

及智宣子卒,智襄子为政,与韩康子、魏桓子宴于蓝台。智伯戏康子而侮段规。

洪译:

智宣子死了,宝贝儿子智襄子继承老爹的位子,某日和韩康子,魏桓子在蓝泰大摆筵席,智伯喝酒昏了头,出言不逊侮辱韩康子和他的家臣段规。

谋略拆解:

去掉“帝王”,“大臣”的头衔,把智伯,韩康子,魏桓子等人“扒光”,让他们换上和我们一样的衣服,说一样的话。

可以看到,智伯坐在上位“牛x闪电”“飞扬跋扈”,指桑骂槐。

韩康子,魏桓子,段规等人欣赏着老大的“吹牛表演”,唯唯诺诺,扮演好听老大“国际演讲”的听众。

问题是,智伯傻啦吧唧的把对他的这种“唯唯诺诺”,误以为对方惧怕,更加放肆起来,开始顺杆儿爬,大肆侮辱韩康子等人。

如果这是一场谈判,智伯已把自己放在坑里,为什么?

因为韩康子,魏桓子已经触摸到智伯的“底线”。

不得不说,谈判有一个点是不能共享的,那就是“底线”。

“底线”是什么?是弱点,是让对方摸到你脾气的软肋。

轻易展示给对方,就会遭到对方狂风暴雨的袭击。

《资治通鉴》原文

智国闻之,谏曰:“主不备难,难必至矣!”智伯曰:“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

洪译:

智国听到这个消息,很着急,立即拉开谈判架势,对智伯说:“针对您的失礼行为,要做好攻战准备,不然大难临头。”智伯狂妄的说:“发动灾难我说的算,我不发起灾难,谁敢挑动灾难。”

谋略拆解:

字里行间透露智伯的流氓本色。

在《三国志》有一段曹操和孙权的对话,很值得玩味儿。

孙权劝曹操称帝,曹操看完信哈哈大笑,将信传递所有谋臣看了一遍。

而后说了一句千古名言:“孙权这小子,这是把我放在火炉上烤啊”。

曹操为什么把信递给谋臣,按《资治通鉴》注解者胡三省的说法。

曹操想透过这封信看看大家对让自己称帝,是反对?肯定?还是不言不语?

大家都没表达意见,曹操说了那句“炉火烤”的千古名言,给自己找个台阶下来。

对比之下,智伯和曹操,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智伯按自己脾气秉性,想咋说就咋说,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这是智伯把自己送进“火葬场”的第一步。

所谓:

细节决定大局,性格决定命运。好好思考一下过去成败故事,都是类似的细节不加检点,失去了人际关系的支持,走向失败。

读《资治通鉴》提供一面镜子,照见自己,也看清他人,这是智慧,也是谋略。

从谈判视角看,为什么智国没有说服智伯呢?

智国用的是什么策略?

让我们来做智国,怎么谈判?

智国没有说服成功,因为他的视角不符合智伯的性格,智伯性格比较强势,智国的策略是“以强压强”。

用“恐惧制造法”希望智伯让步,激发智国的反弹情绪,最好的方式是“柔弱胜刚强”来展开谈判。

怎么做呢?

要承认智伯德强者身份,抚平对方情绪,情绪抚平以后,说的话才能被对方接受。

例如:

智国可以这样说:“您是三大家臣之主,他们需要您的庇护才能对我们有利,---- ”。

通过“和平演变”促成主子和臣子关系和解,符合《孙子兵法》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原则。

当然,总可以找到更好的策略。

《资治通鉴》原文

对曰:“不然。夏书有之:'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夫君子能勤小物,故无大患。今主一宴而耻人之君相,又弗备,曰'不敢兴难’,无乃不可乎!蚋、蚁、蜂、虿,皆能害人,况君相乎!”弗听。

洪译:

智国接着对智伯说:“老大,您说的不对。

夏书上有这样的话“一个人三番五次犯了同样的错儿,结下的仇怨怎么会在明处呢?没看见对方的策略前,就应有所防备”。

一个君子能关注细节,可以避免灾难。今天吃一顿饭的功夫,让韩康子和他家臣下不来台,又不做防备,还说什么“他们不敢发动灾难”,这怎么可以啊,

俗话说得好,吸血虫,蚂蚁,蜜蜂,蝎子都能伤人,何况惹毛了的君臣呢?”智伯没有听智国的话。

谋略拆解:

看得出来,智国的谈判以失败告终。

除了智伯刚愎自用的性格外,智国谈判套路全是“恐惧制造法”,引古喻今。

分析起来,从谈判话术上无懈可击,从谈判原则上力不从心,智国应知道影响对方做出决策,不仅只有“恐惧制造法”。

智国忘记了智伯现场侮辱韩康子,问题是智伯误以为自己是韩康子,魏桓子的老大,老大说点带脏字儿的话,似乎是应该的。

而韩康子又是智伯的家臣,从各方面看都不会发生智国分析的结局。

从这个根本点得出结论,智国谈判一定会失败,话术很好,原则不足,并且“以强压强”,引发智伯反弹情绪,所以失败。

智伯作为老大,这样反应对不对呢?

肯定不对,一个牛X君主,绝不是盛气凌人统领国家的,一个刚愎自用的老大,也只能带出“口服心不服”的团队,最好策略是什么呢?

上策是诚心待人,人回馈以心。

中策是盘点筹码,看清楚你需要他,还是他需要你。

下策就是拔剑而起,怒而兴师,愠而致战。

控制不了情绪的人,八十岁也是八岁,一个沉稳冷静的人,八岁也胜过八十岁。

一个人一辈子都要谈判沟通,要将“谈判沟通”之术作为修炼的功课。

中国环境下的沟通是比较难的一件事儿。

为什么?

他人会过度解释,甚至扭曲我们传递的信息。很容易造成双方或多方的误会。

应如何做好谈判沟通呢?

1. 如果想说,先思考好对方可能性的反应,设身处地思考你是对方,会有什么反应?

2. 沟通先照顾彼此的情绪,然后决定用什么方式表述?

3. 如果对方说错了,甚至撒了一个你知道的“谎言”,不要去拆穿

4. 如果对方语气凌人,处于愤怒中,先调停自己情绪,待回到冷静时与之沟通

5. 放下执念,不要在乎他人怎么看,怎么想,输出真诚的沟通态度,因为不能让所有的人都满意

《资治通鉴》300多万字将1326年历史,以迂回笔法,写尽人世间或荡气回肠,或奸忒阴损,或谋略盖世,或激情群发的众生相。

确切说,是写尽了中国人一千年以来,顶层精英群体的生存之道,博弈之道,竞合之道,谋略之道,谈判之道,谈兵论战之道。

要想实打实的增强核心竞争力,要活学活用《资治通鉴》,去掉“阴谋”成见,脱去“偷懒”之心,下点功夫学真本事才会受用一辈子。

洪槿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