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龙汤是麻黄汤的变方,即麻黄汤去杏仁,加干姜、细辛、五味子、半夏、芍药而成。《医宗金鉴》认为:“表实无汗,故合麻桂二方以解外,去大枣者,以其性滞也;去杏仁者,以其无喘也,有喘者仍加之;去生姜者,以有干姜也,若呕者仍用之;佐干姜、细辛,极温极散使寒与水俱得以汗而解;佐半夏逐痰饮,以清不尽之饮;佐五味收肺气,以敛耗伤之气……”此方虽为外解表寒,内散水气,表里两解之方,但是治疗无表证的寒饮内伏,或喘或咳之证亦有疗效。由此言之,小青龙汤与大青龙汤虽皆有表里两解之功,但服大青龙汤未有不发汗者,而小青龙汤则有发汗与不发汗之异。这是因为寒饮之证,因寒而饮凝,小青龙汤能内散寒邪,温行水饮,故不需达表为汗,这种情况也是有的。
现举病案两则证明小青龙汤的临床疗效,并指出过服小青龙汤的流弊。以前有一张姓工人,年40余,每次来诊,只是让我处方“百喘朋”,而不让我诊治。此后患者喘得较重,又让开“百喘朋”,余言何以不服汤药,患者云服过中药未效,故而仍服“百喘朋”暂缓一时,后经说允,改服汤剂一试。经诊切其脉弦,视其舌水,观其面色黧黑。遂辨为寒饮内伏,上射于肺的小青龙汤证。
为疏:麻黄9g,桂枝9g,干姜9g,细辛6g,五味子9g,半夏9g,白芍9g,甘草9g。
此方连服两剂,咳喘衰其大半。后以苓桂杏甘汤加干姜、五味子,又服三剂,喘咳基本控制。
第二例则是治一寒饮作喘患者,余予小青龙汤两剂,咳喘颇为见效。患者得效,乃自接连不断地服了十二剂小青龙汤,感觉头晕眩瞑,未几而发鼻衄,血流不止,遂到某医院急诊。诊治后鼻衄虽停,然因失血过多,体疲无力,心悸气短,又延余诊治而始得其情。显而易见,这是由于过服小青龙汤导致伤阴动血的缘故。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