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观大雪,开眼见山河。站桩时,就要从桩里,去体悟球形空间,所以有了抱圆掤劲。前后掤,左右掤,上下掤,于是有了三维。打拳如是,没有一个绝对方向,一动起来,都是四面八方的球劲运动。
说话听音,盘拳悟劲。内劲有两种,一是内腔劲,二是筋骨劲。我们总说放松,放松目的是,抻筋拔骨,而不是内外皆软。抻筋拔骨,目的是什么?拓展内空间。寻筋,用筋劲寻内路。搜骨,用骨骼去搜索空间。
风吹不止,海浪不休。初学者,先学四肢动作,于是有了一个架子,但熟悉之后,并不满足于外形,而是继续求索,内部空间运动。打拳时,你必须催动内形,促成外形,完成阴阳互济。丹田松紧,膈肌升降,躯干内部,有了活塞劲,内空间才得以开发。你想提高,往这条路去。
太极为鼎,虚空炼形。筒子劲,就是膈肌活塞运动,胸腰折叠这种劲,就是膈肌运动,旋动膈肌时,会形成一股内旋劲。一把雨伞,一根伞轴,往上一推,雨伞打开。雨伞打开,但还能旋动。所有你记住,所有的掤劲,都必须旋转。
你瞧那人,身上松松的,形态很顺,手臂仿佛挂在身上,有一种脱骨感。初期练拳,通过体外大圈运动,牵拉内部筋骨肌肉,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大圈体感不明显了,就进入了寻筋搜骨阶段,圈自然变小了,劲开始精细化。圈小,未必内空间小,窍内缝隙,沟窝空间都变深了。
天上一颗星,地下一座城。有个词叫留余,撑不死撑,沉不死沉,运劲留有余地,留余地,就是培养内空间,以后还能长功夫。挣也好,鼓荡也罢,都为了一个事,摘开内空间。摘开内部腠理,气血更加畅通,才能增强内功。
身上有活路,脚底有通路。如果劲太僵,内空间就憋住了。如果劲太软,内空间又没启动。所以武术有个词,松而不懈,紧而不僵。有空间,才有窍内开合。有余地,才能松活弹抖。练拳,其实练得是个度。懂劲的人,都是度控大师。
白浪滔天,鲸鸣海底。我们打拳时,强调根劲先动,就是在开发主关节空间。比如常说的,开肩开胯,开就是练开空间。练开空间的方法,最根本有四种劲,开合劲,圈弧劲,波浪劲,螺旋劲。
你在练拳时,可以反问自己,我的关节,是否有松紧开合?我划圈时,是否六面挣力?我的波浪劲,是否有内腔鼓荡?我的螺旋劲,是否在牵拉抻拧时,体会到了筋骨深处的力线。你要在拳里,不断去体会,这四种功劲,才能更好的开发内空间。今天先聊到这儿,反复看几遍,安静思考一下。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