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每日一诵】伤寒论第14条


第14条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上六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清·吴谦《医宗金鉴》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实邪也。今反汗出恶风者,虚邪也,宜桂枝加葛根汤,解太阳之风,发阳明之汗也。 江琥曰:太阳病项背强矣,复几几然,颈不得舒,颈之经属阳明,项背与颈几几然,其状当无汗,今反汗出、恶风,仲景法:太阳病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今因其几几然,故加葛根于桂枝汤中,以兼祛阳明经之风也。
清·柯琴《伤寒来苏集》
几几,项背牵动之象,动中见有强意。凡风伤卫分,则皮毛闭,故无汗;风伤营分,则血动摇,故汗自出。
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几几者,伸颈之貌也。动则伸颈,摇身而行。项背强者,动则如之。项背几几者,当无汗,反汗出恶风者,中风表虚也,与桂枝汤以和表,加麻黄葛根以祛风,且麻黄主表实,后葛根汤证云∶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药味正与此方同。 其无汗者,当用麻黄,今自汗出,恐不加麻黄,但加葛根也。
刘渡舟《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葛根四两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 只取桂枝汤一料,加来此味鼓应桴 这一条是介绍太阳中风兼证之一的桂枝加葛根汤证。 太阳病中风的病机是风邪伤了太阳之经,本证有头项强痛。如果邪气在太阳经由项及背,出现项背强几几,就比头项强痛要严重了。这个几几的几啊,没有钩,有钩就念几几(jǐjǐ)了。什么叫几几?几几是一个形容词,形容项背拘紧、强急,活动不能自如的症状。古人认为幼鸟的羽毛不丰,要飞而飞不起来,就会脖子向前引,这种现象就叫几几。还有一种鸟叫凫,就是现在所说的水凫,其名称当中就有几的意思,这种鸟在水里不论怎么游,脖子都不动,既不左顾也不右盼。 太阳经的受邪部位从头项延长到了后背。由于太阳经脉的运输不利,就出现了项背强几几的症状,脊背和头部的、项部的活动受到了限制。出现这些症状,一般都有寒邪为患,寒性收引,发生项背强急的同时应该无汗,但是还有汗出恶风的症状,所以加个反字,说明这是风邪而非寒邪伤了太阳的经络,肌腠不舒。 针对这种病情,应该用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因为有汗出、恶风的主证,所以用桂枝汤解肌祛风;因为有项背强几几,所以加葛根解表舒经。葛根四两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合现在的大约12g。具体而言,在桂枝汤中加入葛根有三种作用: 第一,葛根也有解肌祛风的作用,能辅助桂枝汤解表;第二,葛根能疏通经脉的凝滞,主治项背强几几;第三,葛根能生津液,有滋润经脉、缓解拘急的作用,使津液上潮。 举一个我应用葛根的例子。我以前到门头沟带领学生实习,看过一个女性患者,嘴张不开了,吃东西就很困难,只能吃稀的食物,在北京积水潭医院确诊为颞颌关节炎。 我一看,她有些口渴、心烦,脉弦长,稍微偏浮。根据中医辨证,病位是在足阳明胃经。胃足阳明交鼻起,下循鼻外入上齿,还出夹口绕承浆,颐后大迎颊车里。正是颊车的位置。因此,我用了六钱葛根以疏通经脉,半两石膏以清气分热,又加了三四味其他的药。吃了三付,嘴能张开了,也能吃一些东西了。吃了六付,完全好了,吃东西一点儿不受障碍了。 另外,《伤寒论》记载本方有麻黄,据宋朝林亿等人的校订,认为有麻黄是错误的。因为有汗出,就不能用麻黄。这种看法是正确的。
胡希恕《胡希恕讲伤寒论》 这个“项背强几几”啊,“几几”这两个字是象形字。这个本来是成无己注呀,就是伸脖子的这么一种形状,伸颈状,他也解释明白这个意思了。实质这个字你查字典没有,是说小鸟学飞的时候,它这个羽毛不丰啊,飞不起来,脑袋往前伸伸的样子,叫做“几几”。那么由于这个项背特别强,强就是拘紧呐。这个脖子啊萎软不自如,就叫做“几几”。 伸着脖子,左右的运转不自如。那么这个太阳病,限于这个“项背强几几”的这种情况,“反汗出恶风者”,这搁个“反”字,它后头有这么一段,它说“太阳病,项背强几几者,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它冲这一段来的。它说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全是由于无汗而恶风,用葛根汤。那么现在呢,搁个反汗出,与那个就不一样了,那个无汗,而这个是反汗出。这个字用的用的用意呀,特意搁个“反”,干什么呢,让你对这两个方剂作个鉴别。全是“项背强几几”,无汗者是葛根汤,有汗者就是桂枝加葛根汤。这搁个反字啊,就把这个内容给揭示开了,搁个反字让你比较,就是让你比较那一段,那么后头就快讲到了, 这是两个方剂应用的主要鉴别点,葛根汤和桂枝加葛根汤。那么这个项背强,就是项背这个地方肌肉发痉挛,它痉挛的厉害,就是痉病了,就要背弓反张了。轻者就是“几几”然,就是脑袋别扭,脖子伸着运转不自然。这是肌肉的关系,肌肉发痉挛。这个葛根汤, 葛根这个药,在本草上说是,主消渴,身大热,是个清凉性的解肌药,而有作用这个“项背强几几”,就是项背肌肉拘急呀,葛根汤有这个作用,有这个医疗上的作用。 那么其他都是桂枝汤证,别看他没写,这个太阳病就贯穿了,然后太阳病汗出恶风,就概括头前那两段了,太阳病,头项强痛,怕冷啊,同时再有汗出恶风呢,这就是桂枝汤证。但是“项背强几几”桂枝汤治不了,所以他加一味葛根,这个葛根呐,有治项背拘急的特能,所以加入到桂枝汤里头,它就治桂枝汤证而项背强急的这么一种证候。 那么这个方剂呢,这个书上是错的,麻黄不应该有,有麻黄就是葛根汤喽,后头单有一个葛根汤,这个赵开美本他搁个麻黄,你们把它勾掉。 而且这个药物的分量也不对,这个芍药、桂枝也都应该三两,他是桂枝汤的加味,就是桂枝汤加上四两葛根就对了,旁的应该照旧就对了。那个葛根汤啊,桂枝和芍药都减量了,这个书啊把葛根汤搁这个地方了,这不叫桂枝加葛根汤了,所以这个是错的。在书上应该把它改了,麻黄去掉,芍药搁三两,桂枝还是搁三两,那么这个方子的煎服法与桂枝汤一样,但是不必喝稀粥。我们在临床上应用呢,就是桂枝汤证,一切合乎桂枝汤,同时项背强几几。太阳病只是项强啊,这个牵连到背了,非加葛根不可。 子恒试注
太阳病,出现颈项连及后背部僵硬不适,活动受限,并且伴有汗出和怕风的症状,主方选用桂枝加葛根汤。“反”字的意义在于将本条和第31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相对比,一字之差,方剂选用不同。汗出、恶风为桂枝汤主证,项背强几几是葛根主治,所以桂枝加葛根汤应该是桂枝汤的基础上加上葛根,而不是原方(赵开美版本)所载,方中还有麻黄,与葛根汤的组成基本相同,实为流传之误。现将三方比较可知: 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去皮)三两,芍药三两,生姜(切)三两,甘草(炙)二两,大枣(擘)十二枚,葛根四两 桂枝加葛根汤(误):桂枝(去皮)二两,芍药二两 生姜(切)三两,甘草(炙)二两 大枣(擘)十二枚,葛根四两,麻黄(去节)三两 葛根汤:桂枝(去皮)二两,芍药二两,生姜(切)三两,甘草(炙)二两,大枣(擘)十二枚, 葛根四两,麻黄(去节)三两。 版权说明 版权说明:本文部分内容摘自《刘渡舟伤寒论讲稿》,作者/刘渡舟;《刘渡舟医论医话100则》,主编/王庆国;《胡希恕讲伤寒论》,讲述/胡希恕。转载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前文提要 第1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第2条: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第3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为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第4条: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第5条: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第6条: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瘈瘲;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第7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第8条:太阳病,头痛至七日已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第9条: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第10条: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第11条: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第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自我测验

第14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复制可见
小贴士 很多小伙伴儿不知道怎么加入订阅号,请参考下图
加 入 我 们 背 诵 伤 寒 分 析 病 案 悬 壶 济 世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