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带本《诗经》穿越回古代,能PK过孔子学生么

带本《诗经》穿越回古代,能PK过孔子学生么

本 文 约 2741 字

阅 读 需 要

7min

现在的语文考试题,据说能把大人做得怀疑人生。这是一道小升初的语文题,谁会想到圈出来里面的字是什么?

带本《诗经》穿越回古代,能PK过孔子学生么

你应该也想不到这五个成语是什么↓↓↓

带本《诗经》穿越回古代,能PK过孔子学生么

而当著名学者周国平的文章收录进了语文考试阅读题之后,他自己也做不好了。周国平曾表示,他做这些阅读理解的试卷,按照标准答案打分也只能得69分,“差点不及格”。

这件事给了周国平很大的感触,觉得这更印证了他之前的看法:“语文不是一种知识,而是一种能力。”

穿越回古代,你也未必能考好

01

那有人就说了,古代的人不都是天天背书么,回到古代我没准都能中状元呢!

毕竟在许多人眼中,古代教育是这样的:死读书!死记硬背!

很多穿越小说会意淫主人公回到古代以后,背几个诗词佳句就名动天下,盗用几篇传世名作就金榜题名。

实际上,古代教育也注重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子贡曾经问孔子:“假如有个人贫穷时不谄媚,富贵时不骄横,你觉得如何?”

孔子回答说:“这样是不错了,但还不如贫而乐道,富而好礼。”

子贡又问:“《诗经》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说的就是这个吗?”

孔子听了之后很高兴。他向来很看重学生们举一反三能力,曾经说过:“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我举出一个方面,你们应该要能灵活的推想到另外几个方面,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

显然子贡的举一反三做得很好,能够把为人处世之道与《诗经》的学习相结合。所以孔子回答说:“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这是说,子贡已经够水平跟他讨论《诗经》了。这是很高的评价了。

带本《诗经》穿越回古代,能PK过孔子学生么

影视剧中的子贡(左)和孔子(右)

成语“闻一知十”也出自《论语》,原话是: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核心意思是夸赞颜回“听见一分就能知十分”。

从举一反三到闻一知十,用现代教育学的话来说,孔子很重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所谓知识迁移,是说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是停滞在单个知识点上死读书,而是用一种学习去影响另一种学习。

这种能力并不容易凭借自身去获得。近代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小时候在私塾读书,他回忆说私塾的老师教《大学》时,天天只让学生们背诵,而不作讲解。读了几个月,他只记住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至于什么意思,完全不明白。

这个问题在民国时期已经引起了重视。1929年2月的《安徽教育行政周刊》就有一篇文章称,“旧式阅读方法指定某书的某页到某页,使儿童囫囵吞枣般地读下去,实为无益。”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汪曾祺的初中国文老师高北溟。据汪曾祺回忆,高老师教学很有方法,自己编一些字形歌诀,帮助学生辨别形近字;在讲《训俭示康》时说:“‘厅事前仅容旋马’,闭目一想,就知道房屋有多狭小了”,这使汪曾祺受到极大启发。

带本《诗经》穿越回古代,能PK过孔子学生么

汪曾祺

可见,光凭学生自己阅读在理解上是有困难的,需要好的老师给予适当的讲解指点。

所以说,假如孔子时代也有语文考试,带本《诗经》回去,也未必能考得过子贡。想来,默写填空题还能抄一抄,材料分析和阅读理解就不一定能搞定了。毕竟人家子贡是能把知识灵活应运,并且有名师指点啊!

越来越“难”的语文怎么学?

02

说回来现在的语文教育,其实与孔子的理念是一致的。

语文在1949年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政治教育读本。改革开放以后,新一轮语文课内容变革才拉开序幕。2013年,教育部启动普通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修订工作。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从学科育人价值的角度,提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方面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这也就是前述周国平所说的“不是知识,而是能力”。换言之,死记硬背不灵了,如果不具备足够的语文学习思维能力,语文肯定是越来越“难”,而且有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这已成定势。

具体来看,所谓的“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阅读速度不行,答不完题。

语文的核心是阅读能力,阅读不好,题面理解能力差,考试都很难答完题。据调查统计,2018年有高达81%的考生在高考时根本答不完卷子。

就连小学语文考试,都经常出现答不完的情况。特别是三年级以后,题量增大,以至于有家长吐槽说:“这每次考试,答不完题是平均水平,能写到作文就已经不错了。”

2、考题不再仅局限于课本。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