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金匮要略方论》学习笔记45

痉湿病脉证第二/小结/湿病部分

湿病概括图表:

湿病

* 概念:湿病是发热、身重、骨节疼烦,为主症的一类疾病。
原文说,“湿流关节”“骨节疼烦”,和我们现在的医学上称谓是一样的,很了不起,那时候也没有解剖,但是他能把这个病位说的这么贴切。

* 病因、病机:
​& 外因,外感湿邪,可挟风邪和寒邪,加风邪就成为风湿之邪;挟寒邪就成为寒湿之邪。
​& 内因,素体阳气不足,脾运不健。

* 病机,就是根据我们所学过的知识,“湿伤于下”,“湿流关节”,“湿邪痹阻,阳气不通,不通则痛”。引用注家之说:在病位上,为什么是肌肉、关节,而且湿伤于下,就因为,内因和脾相关。
“中湿,必先有内湿,而后感外湿”,因为平素“土德不及”是脾自己本身素体上有问题,因此“脾主四肢”,“脾主肌肉”这些都是说为说理工具,来解释这些病机何在。

* 分类:有内湿和外湿,病位在肌肉、关节。

* 治法:重点讲了外湿的治法,“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这个微汗法在这个“似”字上怎么理解,不是近似、好像的意思,一定是当连续、继续来讲,整句话的意思是四肢的连续不断的小汗。微汗法是重点。也就是说中医治疗风湿性疾患,特别是在表的风湿性关节炎,治法上、宗旨上,一点要把握主。

对于内湿,这个条文里面,它先讲的是湿痹之候有外湿,又见到“小便不利,大便反快”,内湿重于外湿,内外合邪,当里湿先去的话怎么办?这也是一个表里同病的情况,是湿邪没有出路,所以但当“利其小便”,和我们讲的“急当救里”的那个证,或者是表里同治不一样。
​ 所以不管是汗法,还是利小便法,都是给湿邪以出路,同时又要把它的脏腑功能,特别是膀胱的气化功能,以及肺主皮毛,太阳主一身之表与膀胱的关系,这个功能整个都的通过,通阳气、助阳气,扶阳气,给它一个调整和促进使其向愈。

* 辩证论治:
​&“头中寒湿”的纳药搐鼻法,瓜蒂散,不仅是可以治疗鼻病,特别是退黄的作用很可取。鹅不食草的功效。辛夷散方的作用。
​ 慢性鼻炎,作为寒湿在头中的话,也是在北方寒冷季节的地域里的,常见病、多发病,这里,给了一个指导性治疗意见。
​& 寒湿在表,表实证,麻黄加术汤,这属于在麻黄汤基础上的一个变方,就是为了符合“微发其汗”的原则,让麻黄得术,虽发其汗而不至于过汗,术得麻黄,并行表里之湿,所以它具有发汗解表,散寒除湿的作用。这是辛温重剂。
​& 风湿在表,表实证,仍然是个表实证,因此,它有实证、虚证之别,这是在病邪上的区别,看一看都是表实证,都属于在表的表实证,但是有寒湿、风湿之别,这个是麻杏苡甘汤。清轻宣化,解表祛湿。
​ 怎么达到的清轻宣化,就是把上方里的麻、桂组合,中的桂枝去掉,用薏苡仁配麻黄,麻黄的量减半,而且还要去节(汤泡),薏苡仁的性味功效,是甘、微寒之性,具有清热渗湿的作用,因此,轻清宣化,不辛温剂变成了辛凉剂。这是辛凉轻剂,解表除湿。

我们刚才用一个表格的形式,把两方子进行了比较,作为本科生,微汗法的代表方剂,这两个方剂是典型的,它进行的化裁,比较,我从主治证、 病因、病机、症状特点、治法、方药,配伍上进行了比较,请大家把这个掌握了。

发汗的几个注意事项:微发其汗,为什么就能够保证风湿俱去? 大汗法有什么弊端?

关于虚证里面,

风湿在表,表虚证,

三附子汤,是用于表阳虚,所以作为风湿在表的表虚证,防己黄芪汤,是益气固表、祛风除湿。对于三附子汤来说,表阳虚证,有桂枝附子汤证,有白术附子汤证,两者都是表阳虚。

用桂枝的道理是辛温通阳,散在表之邪,所以,风邪重于湿邪,就用桂枝附子汤,温经助阳,祛风化湿。

用白术附子汤针对的是,湿邪重于风邪,也是表阳虚,用白术附子汤,祛湿温经。

表里阳气俱虚,风湿并重,风湿两盛的就用甘草附子汤,温经扶阳,祛风除湿。
​ 上述是它们的主治证和特点。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