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明确地把中焦定义为消化道从胃上口到回肠末端。胃上口是西医说的贲门,胃的开始,紧临横隔膜下面,其上是食管,属于上焦。中焦指的是胃、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就是中医说的胃府。回肠末端后面是大肠,属于下焦。胃主受纳饮食,并且腐熟水谷精微。所谓腐熟是西医说的消化。消化是把食物营养物质分解成更小的分子,这样才能被胃肠道吸收。所以消化与吸收是同步进行的,那么腐熟既包括消化也包括吸收。胃府的主要功能是受纳、消化和吸收。吸收仅仅指的是把食物的营养物质吸收到血液中,然后胃府就完成了使命,让脾藏接手工作。脾藏再把小分子的食物营养物质合成为比较大的分子,这样才可以储存起来。从生物化学的监督看,胃的作用是分解食物营养,脾的作用是合成食物营养。分解属阳,合成属阴,所以中医认为胃属阳,脾属阴。属阳的是府,属阴的是藏。其它相对应的藏与府也是这样的,譬如肝与胆、肺与大肠、心与小肠、肾与膀胱都是这样的。
中焦如沤,沤的意思是草木在水分多的土壤中腐败发酵,从而产生植物可以吸收利用的肥料。在人体内,中焦的作用就好比是地球表面富含水分的土壤,它把吃到肚子里的食物沤出人体可以吸收利用的各种小分子营养物质。
中焦最初的定义就是指胃和小肠(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也就是指胃府。后世医家把脾藏也包括到中焦的概念中,这是合理的。胃府的作用深度太局限了,仅仅是把食物营养物质吸收到血液就完事。脾藏接着把食物营养物质储存起来,这就延伸了中焦的作用。如果没有脾藏只有胃府,那么人体就必须时时刻刻进食,不可以一天只吃三顿饭,起码得吃五六顿,而且每餐不能多吃,因为多吃就发生高血糖、高血脂。就是说,脾藏在空腹的时候替代胃府发挥作用。
对于人体来说,中焦的作用其实是以脾藏的作用为主的,脾藏的作用更加突出。它把食物营养物质散布于人体全身所有部位。称为“脾气散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被脾气散布到人体各个部位的精微物质,借着被肺藏进一步合成为精。脾藏只是把小分子营养物质合成为可以大量储存的大分子物质,譬如糖原、甘油三酯、蛋白质和脂蛋白等,而这些物质本身并没有生物活性。肺藏的作用是进一步把它们合成为精,即具有特定生物活性的大分子物质。精与精之间也是区分级别的,有本有末。精之末发挥具体的生物功能,精之本则储藏于肾。精之末合成于肺,它发挥具体作用,所以肺主气(而不是肾主气)。精之本合成于肾,所以肾藏精。肾精亏虚意味着人体的物质基础有所动摇。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