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每日一诵】伤寒论第396条

第396条

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

导读:历代伤寒学者对《伤寒论》多有注释,受个人认知所限,不免有所偏颇,读者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临床,注重自我理解。毕竟,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文末有留言,大家可以发表自己的注解,一起提高!

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汗后,阳气不足,胃中虚寒,不内津液,故喜唾,不了了。与理中丸以温其胃。

清·吴谦《医宗金鉴》

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者,胃中虚寒,不能运化津液,聚而成唾,故唾日久无已时也,宜理中丸以温补其胃,自可已也。

集注

程知曰:病后阳气不足,胃中虚寒,不内津液,故喜唾不了了。前牡蛎泽泻用散者,欲其恋肺而下水也;此理中用丸者,欲其温胃而收唾也。

喻昌曰:身中津液,因胃寒凝结而成浊唾,久而不清,其人必消瘦索泽,故不用汤药荡涤,而用圆药缓图也。

张璐曰:伤寒差后体虚,每有遗热,故禁温补,即间有素禀虚寒者,祗宜理中圆调理,未尝轻用桂、附也。


清·黄元御《伤寒悬解》

病后阳虚,胃寒气逆,津唾上涌,久不了了。此当以丸药温之,不便急下,宜理中丸也。

清·曹颖甫《伤寒发微》

胃中有热,则吐黄浊之痰,《金匮》但坐不卧之十枣汤证也。胃中有寒,则吐涎沫,《金匮▪痰饮篇》之小青龙汤证也。若大病差后之喜唾,则胃中本无上泛之涎沫,咽中常觉梗塞,所出但有清唾,此与吐涎沫者略同,而证情极轻缓。痰饮之吐涎沫,以吐黄浊胶痰为向愈之期,喜唾者,亦当如是,为其寒去而阳回也。至于久不了了,则胃中微寒,非用温药,断难听其自愈。然汤剂过而不留,尚恐无济,故必用理中丸以温之,使得久留胃中,且日三四服,以渐而化之,则宿寒去而水气消矣。

刘渡舟《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这一条论述中寒的证治。

大病虽然好了,但还是胃气虚寒,不能够输布津液,而且肺金之气也冷了,肺寒金鸣,不能敷布津液,故而出现喜唾。久不了了者,不是一朝一夕,时间很长久。也有的本质是胸上有寒,也就是说两太阴,手太阴肺和足太阴脾有寒了。有寒,阳气就不运了,津液就不化,聚而为饮,所以喜唾。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应当用温药来温太阴,用理中丸。《金匮要略》上也有上焦有寒,其口多涎;虚寒肺痿,用甘草干姜汤治疗。用理中丸,能够温中焦,暖上焦,能够运化津液,所以能够治这个病。这是大病瘥后脾胃虚寒的。

胡希恕《胡希恕讲伤寒论》

这个就没问题了,这个大病差后,胃气不和,就是胃虚有寒,尤其有寒饮,这个胃虚才停饮嘛,胃要不虚这饮在那待不住。由于它有饮,所以它喜唾,这个饮往上走。这是根据辨证这都挺好,口干口渴,里头都有热。喜唾,这口当然不干了,口水多,都是里头有寒。那么有寒怎么样呢?就用温药吧。一般最常用的就是理中丸。

理中就是理中焦,就是治胃,古人说是治脾,古人说的脾的功能大多是胃的功能。这个喜唾,也有的时候是吴茱萸汤证,吴茱萸汤证也喜唾,但它那个喜唾,胃的毛病较重,总是要有恶心,起码是恶心,甚至于它有头晕。那个胃的饮水多,也有吐粘沫,头痛,或者头晕,或者胃疼,就是吴茱萸汤证。那个吴茱萸汤也是温中去饮,会影响到头部,但这理中汤不影响头部,可是心下痞硬,胃特别虚。

子恒试注

大病初愈之后,脾胃虚寒,水湿不化聚而成饮,故而唾液增多,日久不愈,则母病及子,脾肺皆寒,治疗可用理中丸温化水饮。

继承和发扬中医,是我们的责任!

版权说明

版权说明:本文部分内容摘自《刘渡舟伤寒论讲稿》,作者/刘渡舟;《胡希恕讲伤寒论》,讲述/胡希恕。转载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文中《子恒试注》部分为原创内容,转载请说明出处。

前文提要

374条: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

375条: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宜栀子豉汤。

376条:呕家有痈脓者,不可治呕,脓尽自愈。

377条: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

378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379条: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380条:大吐大下之,极虚,复极汗者,其人外气怫郁,复与之水,以发其汗,因得哕。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
381条:伤寒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

382条:问曰:病有霍乱者何?答曰:呕吐而利,此名霍乱。

383条:问曰:病发热头痛,身疼恶寒吐利者,此属何病?答曰:此名霍乱。霍乱自吐下,又利止,复更发热也。

384条:伤寒,其脉微涩者,本是霍乱,今是伤寒。却四五日至阴经,上转入阴,必利,本呕下利者,不可治也。欲似大便,而反失气,仍不利者,此属阳明也,便必硬,十三日愈,所以然者,经尽故也。下利后,当便硬,硬则能食者愈,今反不能食,到后经中,颇能食,复过一经能食,过之一日当愈。不愈者,不属阳明也。

385条: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

386条: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387条: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388条: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389条: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

390条: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通脉四逆加猪胆汤主之。

391条:吐利发汗,脉平小烦者,以新虚,不胜谷气故也。

392条:伤寒阴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者,烧裈散主之。

393条: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

394条:伤寒差以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

395条:大病差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

自我测验

第396条: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

复制可见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