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资深中医专家 张玉林
第31节承气汤方阵(二)
大承气去芒硝,厚朴、枳实亦减
大黄(四两)厚朴(二两) 枳实(三枚)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渣。分温二服。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
208. 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
209. 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矢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矢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矢气者,慎不可攻也。(动态变化)
213. 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热盛伤津的过程),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复服。
胃中燥:不是解剖学上的胃,指整个胃肠系统。
214. 阳明病,谵语,发潮热(应为大承气汤,其脉沉实),脉滑而疾者(现脉滑疾,热结较轻),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气者,勿更与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
250. 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微烦(里有热,但不重),小便数,大便因硬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
251. 得病二三日,脉弱(正虚),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硬(不典型里实证),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受食,但初头硬,后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
374. 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
下利:指阳明下利。
大黄(四两,去皮,清酒洗) 甘草(二两,炙) 芒硝(半升)
右三味,以水三升,先煮大黄、甘草,取一升,去滓,纳芒硝,更右火微煮令沸。少少温服之(试待)。
29.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 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30. 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师曰: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形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知病可愈。
阳旦汤:桂枝汤。
30条是解释29条的。
70. 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94. 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必先振慄汗出而解。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阴脉微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
脉阴阳俱停:死;传抄错误。应:脉阴阳俱微。
105. 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当硬,而反下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 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脉当微厥:脉沉细。
123.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先此时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若不尔者,不可与。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汤证,以呕故知极吐下也。调胃承气汤。
207. 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
248. 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里热炽盛,发热犹如热气蒸腾),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249. 伤寒吐后,腹胀满(一定要有)者,与调胃承气汤。
桃仁(五十个,去皮、尖) 大黄(四两) 甘草(二两) 桂枝(二两) 芒硝(二两)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纳芒硝,更右火微沸。下火,先令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106. 太阳病不解(邪入里),热结膀胱(热与血结于膀胱),其人如狂(兴奋狂躁),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疼痛拘急)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老年人便秘、虚寒型便秘,不适合用承气汤。
虚症:喜按,阴脉。用健脾止泻方,增加津液,缓解便秘。30克白芍泡水喝。
误治严重者,黑肠病。
有话要说...